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乘車底盤零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乘用車輪邊花鍵配合及緊固結構;包括驅動軸、輪轂軸承和彈性擋圈,其中驅動軸的外部套置有彈性擋圈,驅動軸花鍵連接在輪轂軸承內,且通過其上的彈性擋圈配合連接在輪轂軸承內,輪轂軸承右側端面設有多個用于拆卸驅動軸的輪轂軸承拆卸工藝孔;采用裝配和拆卸都比較方便的彈性擋圈定位,不需要軸頭螺紋付緊固,驅動軸與輪轂軸承不存在端面接觸,簡化裝配和拆卸工藝、降低采購成本、且可以從根源上避免車輛起步異響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乘用車輪邊花鍵配合及緊固結構
本專利技術屬于乘車底盤零件
,具體涉及一種乘用車輪邊花鍵配合及緊固結構。
技術介紹
乘用車輪邊扭矩傳遞普遍使用花鍵連接,而花鍵連接的緊固,都使用螺紋緊固,有軸頭螺母和軸頭螺栓兩種,但是因為該部位傳遞的是轉動力矩,為保證螺紋放松效果,都是采用花鍵過盈配合,同時采用較大的緊固力矩(200N.m以上,甚至接近400N.m)。這種配合和緊固方式,存在以下問題:1.較大的緊固力矩,需要大扭矩力矩機,成本很高;2.較大的緊固力矩配合較大的花鍵過盈配合量,車輛拆裝困難;3.較大的緊固力矩,會產生較大的軸向力,使驅動軸與輪轂軸承端面部位產生很大的正壓力,而驅動扭矩會導致驅動軸和輪轂軸承的接觸端面部位出現不可避免的相對滑動,因此容易出現異響問題。為解決以上問題,綜合考慮以下內容:1.乘用車驅動軸均包括一個固定萬向節和一個移動萬向節,驅動軸本身不會承受軸向力,僅僅在車輛轉彎工況中,承受自身慣性引起的側向力,這個力比較小,因此驅動軸本身并不需要軸頭螺紋付產生的很大的軸力;2.目前乘用車逐步采用的帶翻鉚結構的驅動輪用的是三代輪轂軸承結構,本身的翻鉚結構完全可以承受車輛行駛中的側向力,因此也不需要軸頭螺紋付的軸力。綜上,可以得得知:軸頭螺紋付在帶翻鉚結構的驅動輪用三代輪轂軸承結構中,屬于冗余設計,采購成本較高,裝配工藝及工裝設備復雜,且會導致車輛起步異響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乘用車用輪邊花鍵配合緊固結構,采用裝配和拆卸都比較方便的彈性擋圈定位,不需要軸頭螺紋付緊固,驅動軸與輪轂軸承不存在端面接觸,簡化裝配和拆卸工藝、降低采購成本、且可以從根源上避免車輛起步異響問題。一種乘用車用輪邊花鍵配合與緊固結構,包括驅動軸1、輪轂軸承2和彈性擋圈3,其中驅動軸1的外部套置有彈性擋圈3,驅動軸1花鍵連接在輪轂軸承2內,且通過其上的彈性擋圈3配合連接在輪轂軸承2內,輪轂軸承2右側端面設有多個用于拆卸驅動軸1的輪轂軸承拆卸工藝孔6。所述驅動軸1右端的外花鍵10上設有驅動軸凹槽,彈性擋圈3套置在該驅動軸凹槽內。所述驅動軸凹槽為直壁擋圈槽。所述輪轂軸承2右端的內花鍵11上設有用于配合彈性擋圈3的凹槽9,驅動軸1上的彈性擋圈3同時配合連接在凹槽9內。所述凹槽9一側設有倒角。所述輪轂軸承2為帶翻鉚結構5的驅動輪用三代輪轂軸承。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簡化了拆裝工藝,在整車裝配以及售后都不再需要大的力矩擰緊機或者力矩扳手,為整車廠和修配廠節約了成本;用彈性擋圈的軸向定位功能代替了輪轂軸承與驅動軸的端面定位,從根本上避免了端面接觸及相對滑動中產生異響的可能;取消的軸頭螺紋付,包括驅動軸的螺紋部分和緊固用標準件(軸頭螺母、軸頭螺栓),實現了乘用車簧下質量的減重。簡化了驅動軸的加工工藝,減少了固定節鍛造毛坯的軸向尺寸,并減少了螺紋加工工序和端面的精加工工序,節約了驅動軸承的采購成本;簡化了輪轂軸承的端面(原與驅動軸接觸端面和螺紋付座面)的精加工工序,節約了輪轂軸承的采購成本。綜上所述,該輪邊花鍵配合及緊固結構,采用帶翻鉚的驅動輪用三代輪轂軸承結構,花鍵配合為過渡配合,允許較小過盈量,甚至是小間隙配合,使用彈性擋圈實現驅動軸軸向定位及緊固,使輪轂軸承與驅動軸之間不存在端面接觸。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描述中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內容和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輪轂軸承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內部右側下方部分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輪轂軸承端部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內部右側上方部分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拆卸時使用的拔軸器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拆卸時使用的拔軸器側面結構示意圖。其中:1、驅動軸;2、輪轂軸承;3、彈性擋圈;4、驅動軸外花鍵大徑;5、翻鉚結構;6、輪轂軸承拆卸工藝孔;7、端面一;8、端面二;9、凹糟;10、外花鍵軸;11、內花鍵;12、頂板;13、拆卸爪。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梢岳斫獾氖?,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而非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本專利技術相關的部分而非全部結構。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固定”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技術中的具體含義。在本專利技術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實施例的描述中,術語“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和簡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區分,并沒有特殊的含義。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乘用車用輪邊花鍵配合與緊固結構,包括驅動軸1、輪轂軸承2和彈性擋圈3,其中驅動軸1右側外部套置有彈性擋圈3,驅動軸1右側花鍵連接在輪轂軸承2內,且通過其上的彈性擋圈3配合連接在輪轂軸承2內,輪轂軸承2右側端面設有多個用于拆卸驅動軸1的輪轂軸承拆卸工藝孔6。所述驅動軸1右端的外花鍵10上設有直壁擋圈槽,彈性擋圈3套置在該直壁擋圈槽內。如圖3、圖4和圖5所示,所述輪轂軸承2右端的內花鍵11上設有用于配合彈性擋圈3的凹槽9,驅動軸1上的彈性擋圈3同時配合連接在凹槽9內。所述凹槽9一側為直壁結構,另一側上設有倒角。所述輪轂軸承2為帶翻鉚結構5的驅動輪用三代輪轂軸承。使用時:驅動軸1與車輛變速器輸出軸連接;輪轂軸承2外圈固定在車輛的懸架上,輪轂軸承2內圈實現旋轉以及驅動力矩傳遞,連接車輛的制動盤和車輪。所述驅動軸1與輪轂軸承2采用彈性擋圈3實現軸向定位與緊固;所述驅動軸1與輪轂軸承2的花鍵配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乘用車用輪邊花鍵配合與緊固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軸(1)、輪轂軸承(2)和彈性擋圈(3),其中驅動軸(1)右側外部套置有彈性擋圈(3),驅動軸(1)花鍵連接在輪轂軸承(2)內,且通過其上的彈性擋圈(3)配合連接在輪轂軸承(2)內,輪轂軸承(2)右側端面設有多個用于拆卸驅動軸(1)的輪轂軸承拆卸工藝孔(6)。/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乘用車用輪邊花鍵配合與緊固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軸(1)、輪轂軸承(2)和彈性擋圈(3),其中驅動軸(1)右側外部套置有彈性擋圈(3),驅動軸(1)花鍵連接在輪轂軸承(2)內,且通過其上的彈性擋圈(3)配合連接在輪轂軸承(2)內,輪轂軸承(2)右側端面設有多個用于拆卸驅動軸(1)的輪轂軸承拆卸工藝孔(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乘用車用輪邊花鍵配合與緊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軸(1)右端的外花鍵(10)上設有驅動軸凹槽,彈性擋圈(3)套置在該驅動軸凹槽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乘用車用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振,張羽,杜保貞,馬將軍,任東利,
申請(專利權)人: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吉林;2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