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基于硅油粘性耦合的托森式軌道盤駐車鎖止機構,其結構包括第一安裝殼、第二安裝殼、軸承架、驅動輪、導軌、定位塊、粘性耦合器、限位桿、位置傳感模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第一安裝殼與第二安裝殼上裝配有對應其位置的驅動輪,通過粘性耦合器實現鎖止定位功能,殼體上設有的輪軸兩端對應卡接驅動輪凹槽,內部硅油槽道帶有的硅油能夠產生極大的粘性阻力,具有一定的防護系數,軸節一相聯接軸節二,傳導機械件是一種在能夠吸收內輪差而產生轉速差的器件,能夠起到前后差速作用,在制動架作業時,能夠防止部件誤操作的現象,能夠有效平衡沖擊力,有效消除碰撞沖擊力,進而提高軌道式車輛駐車的鎖止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基于硅油粘性耦合的托森式軌道盤駐車鎖止機構
本技術是一種基于硅油粘性耦合的托森式軌道盤駐車鎖止機構,屬于駐車鎖止
技術介紹
軌道式小型車輛常用于車間生產等需要運輸的作業加工環境中,軌道式車輛在移動時與地面產生作用而造成振動,容易造成兩邊載重受力不均的現象,定位軌道式小型車輛時在慣性作用下還有位移滑動力,極易產生碰撞沖擊力。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硅油粘性耦合的托森式軌道盤駐車鎖止機構,以解決軌道式車輛在移動時與地面產生作用而造成振動,容易造成兩邊載重受力不均的現象,定位軌道式小型車輛時在慣性作用下還有位移滑動力,極易產生碰撞沖擊力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基于硅油粘性耦合的托森式軌道盤駐車鎖止機構,其結構包括第一安裝殼、第二安裝殼、軸承架、驅動輪、導軌、定位塊、粘性耦合器、限位桿、位置傳感模塊,所述第一安裝殼與第二安裝殼位置相間隔,所述第一安裝殼與第二安裝殼上裝配有對應其位置的驅動輪,所述驅動輪配設在對接軸承架架空凹槽之中,所述限位桿橫置在對應第一安裝殼與第二安裝殼間隔下層處,所述導軌局部位置凹槽處配設有位置傳感模塊,所述軸承架上設內嵌式粘性耦合器。進一步地,所述粘性耦合器包括輪軸、殼體、軸節一、制動架、軸節二、硅油槽道、傳導機械件,所述輪軸配設在對應相連驅動輪的殼體兩端處,所述殼體內部開設有硅油槽道,所述硅油槽道內部介質在軸節一與軸節二之間流動,所述軸節一與軸節二裝配在對接傳導機械件凹槽之中,所述傳導機械件配設在殼體對應局部內槽中,所述殼體上設內嵌式制動架,所述制動架上裝設有位置對應且相聯接的軸節一與軸節二。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塊兩端水平相嵌接限位桿。進一步地,所述驅動輪滾面活動觸接導軌上壁層。進一步地,所述軸承架對應組合第一安裝殼與第二安裝殼連為一體。進一步地,所述導軌外壁設有多個對應安裝點不變的定位塊。進一步地,所述殼體由內、外板組合構成,其凹槽配設有硅油。進一步地,所述制動架卡設在對接輪軸凹槽上。有益效果本技術一種基于硅油粘性耦合的托森式軌道盤駐車鎖止機構,第一安裝殼與第二安裝殼上裝配有對應其位置的驅動輪,通過粘性耦合器實現鎖止定位功能,殼體上設有的輪軸兩端對應卡接驅動輪凹槽,內部硅油槽道帶有的硅油能夠產生極大的粘性阻力,具有一定的防護系數,軸節一相聯接軸節二,傳導機械件是一種在能夠吸收內輪差而產生轉速差的器件,能夠起到前后差速作用,在制動架作業時,能夠防止部件誤操作的現象,能夠有效平衡沖擊力,有效消除碰撞沖擊力,進而提高軌道式車輛駐車的鎖止性能。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為本技術一種基于硅油粘性耦合的托森式軌道盤駐車鎖止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粘性耦合器裝配結構示意圖。圖中:第一安裝殼-1、第二安裝殼-2、軸承架-3、驅動輪-4、導軌-5、定位塊-6、粘性耦合器-7、輪軸-571、殼體-572、軸節一-573、制動架-574、軸節二-575、硅油槽道-576、傳導機械件-577、限位桿-8、位置傳感模塊-9。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請參閱圖1-圖2,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基于硅油粘性耦合的托森式軌道盤駐車鎖止機構,其結構包括第一安裝殼1、第二安裝殼2、軸承架3、驅動輪4、導軌5、定位塊6、粘性耦合器7、限位桿8、位置傳感模塊9,所述第一安裝殼1與第二安裝殼2位置相間隔,所述第一安裝殼1與第二安裝殼2上裝配有對應其位置的驅動輪4,所述驅動輪4配設在對接軸承架3架空凹槽之中,所述限位桿8橫置在對應第一安裝殼1與第二安裝殼2間隔下層處,所述導軌5局部位置凹槽處配設有位置傳感模塊9,所述軸承架3上設內嵌式粘性耦合器7,所述粘性耦合器7包括輪軸571、殼體572、軸節一573、制動架574、軸節二575、硅油槽道576、傳導機械件577,所述輪軸571配設在對應相連驅動輪4的殼體572兩端處,所述殼體572內部開設有硅油槽道576,所述硅油槽道576內部介質在軸節一573與軸節二575之間流動,所述軸節一573與軸節二575裝配在對接傳導機械件577凹槽之中,所述傳導機械件577配設在殼體572對應局部內槽中,所述殼體572上設內嵌式制動架574,所述制動架574上裝設有位置對應且相聯接的軸節一573與軸節二575,所述定位塊6兩端水平相嵌接限位桿8,所述驅動輪4滾面活動觸接導軌5上壁層,所述軸承架3對應組合第一安裝殼1與第二安裝殼2連為一體,所述導軌5外壁設有多個對應安裝點不變的定位塊6,所述殼體572由內、外板組合構成,其凹槽配設有硅油,所述制動架574卡設在對接輪軸571凹槽上。本專利所說的傳導機械件577是一種在能夠吸收內輪差而產生轉速差的器件,能夠起到前后差速作用,在制動架574作業時,能夠防止部件誤操作的現象。例如:在進行使用時,第一安裝殼1與第二安裝殼2上裝配有對應其位置的驅動輪4,通過粘性耦合器7實現鎖止定位功能,殼體572上設有的輪軸571兩端對應卡接驅動輪4凹槽,內部硅油槽道576帶有的硅油能夠產生極大的粘性阻力,具有一定的防護系數,軸節一573相聯接軸節二575,傳導機械件577是一種在能夠吸收內輪差而產生轉速差的器件,能夠起到前后差速作用,在制動架574作業時,能夠防止部件誤操作的現象,能夠有效平衡沖擊力,有效消除碰撞沖擊力,進而提高軌道式車輛駐車的鎖止性能。本技術解決的問題是軌道式車輛在移動時與地面產生作用而造成振動,容易造成兩邊載重受力不均的現象,定位軌道式小型車輛時在慣性作用下還有位移滑動力,極易產生碰撞沖擊力,本技術通過上述部件的互相組合,通過粘性耦合器能夠防止部件誤操作的現象,能夠有效平衡沖擊力,有效消除碰撞沖擊力,進而提高軌道式車輛駐車的鎖止性能。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基于硅油粘性耦合的托森式軌道盤駐車鎖止機構,其結構包括第一安裝殼(1)、第二安裝殼(2)、軸承架(3)、驅動輪(4)、導軌(5)、定位塊(6)、粘性耦合器(7)、限位桿(8)、位置傳感模塊(9),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安裝殼(1)與第二安裝殼(2)位置相間隔,所述第一安裝殼(1)與第二安裝殼(2)上裝配有對應其位置的驅動輪(4),所述驅動輪(4)配設在對接軸承架(3)架空凹槽之中,所述限位桿(8)橫置在對應第一安裝殼(1)與第二安裝殼(2)間隔下層處,所述導軌(5)局部位置凹槽處配設有位置傳感模塊(9),所述軸承架(3)上設內嵌式粘性耦合器(7)。/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硅油粘性耦合的托森式軌道盤駐車鎖止機構,其結構包括第一安裝殼(1)、第二安裝殼(2)、軸承架(3)、驅動輪(4)、導軌(5)、定位塊(6)、粘性耦合器(7)、限位桿(8)、位置傳感模塊(9),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裝殼(1)與第二安裝殼(2)位置相間隔,所述第一安裝殼(1)與第二安裝殼(2)上裝配有對應其位置的驅動輪(4),所述驅動輪(4)配設在對接軸承架(3)架空凹槽之中,所述限位桿(8)橫置在對應第一安裝殼(1)與第二安裝殼(2)間隔下層處,所述導軌(5)局部位置凹槽處配設有位置傳感模塊(9),所述軸承架(3)上設內嵌式粘性耦合器(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硅油粘性耦合的托森式軌道盤駐車鎖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耦合器(7)包括輪軸(571)、殼體(572)、軸節一(573)、制動架(574)、軸節二(575)、硅油槽道(576)、傳導機械件(577),所述輪軸(571)配設在對應相連驅動輪(4)的殼體(572)兩端處,所述殼體(572)內部開設有硅油槽道(576),所述硅油槽道(57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劍青,
申請(專利權)人:謝美玲,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