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屬于列車輔助設備制造領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基座、固定件和用于減震的塑膠板;塑膠板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基座上,另一端與所述固定件固定連接;所述固定件為C形結構,該C形結構的開口上設置有鋼絲繩;所述固定件上開設有絲孔,該絲孔內安裝有可沿所述絲孔轉動的螺栓;所述鋼絲繩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螺栓和所述固定件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固定件與制動管緊密相連,固定件通過塑膠板連接基座,即使制動管振動,能夠有效的通過塑膠板吸收震動,在振動過程中也不會引起制動管與固定件之間的松動;并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C形結構的固定件不僅方便卡合在制動管的側邊,且能夠通過轉動螺栓就實現鋼絲繩的鎖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
本技術涉及固定件制造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屬于列車制動設備制造
技術介紹
鐵路貨車風制動管屬于重要的安全設備,需要在使用過程中承受瞬間的高壓;而且由于制動管一般為合金硬管,在經過高壓作用下,很容易發生橫向擺動和軸向移動。并且由于我國幅員遼闊,鐵路運行區域跨度大、溫度變化范圍大等原因,車輛運行中容易因環境因素加劇制動管的相對振動,易造成制動管松動或局部與車體脫落。制動管如果長時間發生劇烈振動易引起泄漏,制動管系漏泄是危及行車安全的重要因素。鐵路貨車車輛風制動系統對密封件和制動管系的漏泄量有較嚴格的要求,漏泄量過大容易造成停車事故,從而影響列車運行安全,降低運輸效率。隨著長大重載和快運貨物列車的快速發展,制動管系密封性能對于保證安全開行長大重載和快運貨物列車顯得尤為重要。現有技術中,制動管路的固定裝置一般為U形卡或塑料管夾、卡箍等,但這些固定裝置的約束方式均為固定件與制動管連接抱緊后直接固定在其車體上,均屬于剛性連接;這樣的固定裝置在長時間的運行之后,必然會由于制動管的振動而引起制動管與固定件之間的松動,從而造成整個固定裝置脫落;即使在固定件上加裝減震材料等,也會因為長時間的振動而造成減震材料磨損,從而增大制動管的振動;并且,空隙的增大使制動管與固定件之間產生剛性碰撞,極易造成制動管泄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新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通過在制動管的固定件與基座之間設置減震材料,避免制動管與減震材料相接觸,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制動管與固定件之間易產生剛性碰撞的技術問題。本技術實施例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包括:基座、固定件和用于減震的塑膠板;所述塑膠板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基座上,另一端與所述固定件固定連接;所述固定件為C形結構,該C形結構的開口上設置有鋼絲繩;所述固定件上開設有絲孔,該絲孔內安裝有可沿所述絲孔轉動的螺栓;所述鋼絲繩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螺栓和所述固定件相連。如上所述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其中,所述塑膠板上開設有斜孔,該斜孔內緊密套設有玻璃棒。如上所述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其中,所述C形結構的開口內設置有膠墊。如上所述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其中,所述螺栓的頂端設置有錐形頭,所述螺栓的尾端設置有轉輪;所述錐形頭穿過所述絲孔與所述膠墊相接觸。如上所述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其中,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和所述鋼絲繩相連的連接環;另一端設置有用于使所述鋼絲繩穿過的通孔。如上所述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其中,所述固定件上還設置有可拆卸的定位銷釘;所述固定件上設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銷釘的一端安裝在所述定位孔上,另一端卡合在所述轉輪上。本技術通過固定件與制動管緊密相連,固定件通過塑膠板連接基座,即使制動管振動,能夠有效的通過塑膠板吸收震動;固定件的震動不會傳遞至基座,避免了基座的松動,制動管在振動過程中也不會引起制動管與固定件之間的松動。并且,本技術采用C形結構的固定件不僅方便卡合在制動管的側邊,也不需要精準的將固定件與基座的位置關系完全對應,且能夠通過轉動螺栓就實現鋼絲繩的鎖緊,非常的方便安裝和拆卸。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的安裝狀態側面結構圖;圖2為圖1的安裝完成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所述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可以采用以下材料制成,且不限于如下材料,例如:鋼錠、不銹鋼、塑膠板、鋁合金、橡膠墊、金屬泡沫、合金鋼等。如圖1所示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的安裝狀態側面結構圖,并結合圖2;本技術實施例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包括:基座3、固定件1和用于減震的塑膠板1;基座一般固定在列車的車體上,一般與車體之間采用螺栓連接固定。固定件1一般為金屬件,通常采用鋼錠加工制成;塑膠板2一般厚度為8-22mm,通常采用彈性較好的玻璃鋼板材或者塑料板材或者耐磨橡膠板。所述塑膠板2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基座3上,另一端與所述固定件1固定連接;因此固定件1與制動管9相連后,固定件1在使用狀態下隨制動管9震動;由于固定件與基座之間采用塑膠板彈性連接,因此固定件的振動不會傳遞至基座,能夠對制動管啟到很好的阻尼減震效果。一般情況下,塑膠板2的上下兩端均采用嵌合槽,與固定件1或基座3相互嵌合后,然后螺栓連接。所述固定件1為C形結構,該C形結構的開口上設置有鋼絲繩5;所述固定件1上開設有絲孔,該絲孔內安裝有可沿所述絲孔轉動的螺栓10。一般情況下,絲孔為通孔;螺栓10在絲孔內轉動,從而穿過絲孔與制動管9相抵靠。鋼絲繩5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螺栓10和所述固定件1相連。一般情況下,所述固定件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這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為C形結構的開口。固定第一端設置有用于和所述鋼絲繩5相連的連接環;固定件1第二端設置有用于使所述鋼絲繩5穿過的通孔15。也就是說,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鋼絲繩5用于將制動管9壓緊在固定件1上;所以鋼絲繩5的一端固定在C形結構的開口一側,另一端固定在螺栓10上,使用過程中,螺栓轉動,是鋼絲繩纏繞在上面,從而拉緊鋼絲繩,使固定件完全的貼合在制動管的一側,保證兩者連接的緊密性。本技術通過固定件與制動管緊密相連,固定件通過塑膠板連接基座,即使制動管振動,能夠有效的通過塑膠板吸收震動;固定件的震動不會傳遞至基座,避免了基座的松動,制動管在振動過程中也不會引起制動管與固定件之間的松動。并且,本技術采用C形結構的固定件不僅方便卡合在制動管的側邊,也不需要精準的將固定件與基座的位置關系完全對應,且能夠通過轉動螺栓就實現鋼絲繩的鎖緊,非常的方便安裝和拆卸。本實施例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如圖1,所述塑膠板2上開設有斜孔,該斜孔內緊密套設有玻璃棒20。玻璃棒20傾斜插入斜孔中,一旦制動管的振動超過預設的最大振幅,玻璃棒即可在斜孔中發生斷裂。從而在振動過大時,能夠及時發現振動過大的固定裝置,從而及時的調整制動管的狀態,避免制動管振動過大而不被發現的缺陷。本實施例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其中,固定件1的C形結構的開口內設置有膠墊7,制動管9通過膠墊7與固定件1相接觸,從而能夠降低制動管與固定件之間的磨損。本實施例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其中,所述螺栓10的頂端設置有錐形頭,所述螺栓10的尾端設置有轉輪4;所述錐形頭穿過所述絲孔與所述膠墊7相接觸。因此,旋緊螺栓10的過程中,螺栓10也能夠通過錐形頭通過膠墊7抵靠在制動管9上,從而增大制動管與固定件的摩擦力;旋轉螺栓10不僅可以纏繞收緊鋼絲繩5,還可以增大制動管與固定件之間的靜摩擦力。如圖1和圖2;本實施例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其中,所述固定件1上還設置有可拆卸的定位銷釘6;所述固定件1上設置有定位孔;定位孔靠近所述絲孔設置,用于插入定位銷釘。所述定位銷釘6的一端安裝在所述定位孔上,另一端卡合在所述轉輪4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固定件和用于減震的塑膠板;/n所述塑膠板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基座上,另一端與所述固定件固定連接;/n所述固定件為C形結構,該C形結構的開口上設置有鋼絲繩;所述固定件上開設有絲孔,該絲孔內安裝有可沿所述絲孔轉動的螺栓;所述鋼絲繩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螺栓和所述固定件相連。/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固定件和用于減震的塑膠板;
所述塑膠板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基座上,另一端與所述固定件固定連接;
所述固定件為C形結構,該C形結構的開口上設置有鋼絲繩;所述固定件上開設有絲孔,該絲孔內安裝有可沿所述絲孔轉動的螺栓;所述鋼絲繩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螺栓和所述固定件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膠板上開設有斜孔,該斜孔內緊密套設有玻璃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減震管路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結構的開口內設置有膠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亞萍,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鐵龍恒通車輛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