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包括筆桿,筆桿的延伸末端具有筆頭;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還包括穿插桿和擺臂;穿插桿沿穿插桿的軸向延伸成長形,穿插桿沿軸向可滑動地安裝在擺臂上;擺臂沿穿插桿的徑向背向穿插桿向外延伸,筆桿沿徑向可調節地安裝在擺臂上。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能夠按照目標尺寸在甲板和艙壁上劃出具有更高準確度的開斜口的輪廓線,且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能在不同船型和錨鏈管的船只上劃出不同大小的斜口輪廓線。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提高劃線準確性且具有更好適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
本技術涉及一種加工輔助工具
,具體涉及一種造船時使用的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
技術介紹
在造船行業中,船只需要在甲板與錨穴所在的艙壁之間設置錨鏈管,在安置錨鏈管前,需要在錨鏈管的延伸兩端,即甲板和錨穴處的艙壁上進行開口工作。在開口工作前,需預先在甲板和艙壁上畫出開口的輪廓線。由于錨鏈管是傾斜于甲板和艙壁設置的,故需要開設的口為斜口。斜口的輪廓線雖然在錨鏈管的延伸方向的投影上是圓形,但投影到甲板和艙壁上則并非圓形。因此,在甲板和艙壁上畫出該斜口的輪廓線具有一定的難度,準確性難以保證。另外,每條船的船型和錨鏈管各異,這將影響到錨鏈管的傾斜角度和所需要開設的斜口的大小均不相同。因此,需要一種工具能在艙壁和甲板上準確畫出待開斜口的輪廓線,且該工具能適用于具有不同船型和錨鏈管的船只而進行畫線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劃線準確性且具有更好適用性的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本技術提供的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包括筆桿,筆桿的延伸末端具有筆頭;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還包括穿插桿和擺臂;穿插桿沿穿插桿的軸向延伸成長形,穿插桿沿軸向可滑動地安裝在擺臂上;擺臂沿穿插桿的徑向背向穿插桿向外延伸,筆桿沿徑向可調節地安裝在擺臂上。由上述方案可見,在使用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劃線時,先在甲板和錨穴所在的艙壁確認好中心點并打孔,穿插桿穿插在甲板的第一中心孔和艙壁的第二中心孔之間,此時穿插桿即與錨鏈管同軸。再將筆頭下落到甲板或艙壁上,隨后使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則自然將錨鏈管的軸向作為自身的旋軸心進行轉動,在擺臂沿錨鏈管的軸向往復進退移動之際,筆頭即可在甲板或艙壁上劃出斜口的輪廓線,且該輪廓線在錨鏈管的軸向上為圓形。其中,無論是在甲板劃線還是在艙壁劃線,穿插桿均需要穿插在第一中心孔與第二中心孔之間,但在甲板劃線時,擺臂和筆桿位于甲板上方,而在艙壁劃線時,擺臂和筆桿則位于甲板下方。因此,設置可滑動的穿插桿能節省材料,還能避免劃線工具長度過長,不方便攜帶和使用。另外,由于筆桿與穿插桿的距離可調,筆頭的伸出位置可調,因此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能在不同船型和錨鏈管的船只上劃出不同大小的斜口輪廓線。因此,本技術提供的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提高劃線準確性且具有更好適用性。進一步的方案是,擺臂包括套筒部和螺紋桿,螺紋桿從套筒部的外周伸出;套筒部套裝在穿插桿上;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還包括螺母;筆桿上設有連接通孔,螺紋桿穿過連接通孔,套裝在螺紋桿上的兩個螺母分別從筆桿的相對兩側與筆桿抵接。由上可見,此設置能實現筆桿與穿插桿之間距離的調整,從而劃出不同半徑的斜口輪廓線,且具有調節精度高,調節難度低,位置保持能力好的特點。進一步的方案是,套筒部沿軸向可移動地套裝在穿插桿上。由上可見,此設置能實現擺臂與穿插桿之間的滑動連接,且便于組裝。進一步的方案是,至少兩根相互平行的螺紋桿從套筒部的外周伸出。由上可見,此設置能限制筆桿的轉擺自由度,提高結構穩定性而提高劃線的準確度。進一步的方案是,螺紋桿垂直于穿插桿。由上可見,此設置降低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的加工難度,且筆桿的調整距離等比地轉化為半徑的變化量,便于劃線的尺寸調整。進一步的方案是,筆桿平行于穿插桿。由上可見,此設置降低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的設計難度和加工難度,便于計算劃線尺寸。進一步的方案是,筆桿包括可滑動地相互套裝的外套管和內套管,外套管與擺臂連接,筆頭安裝在內套管的延伸末端;外套管上設置螺紋通孔,螺紋通孔延伸至內套管處;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還包括鎖緊螺栓,鎖緊螺栓插入螺紋通孔,鎖緊螺栓的端部與內套管的外周面抵接。由上可見,此設置使筆頭的位置在軸向上具有調節能力,提高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的適應性。進一步的方案是,筆頭可拆卸地安裝在內套管的延伸末端。由上可見,筆頭為消耗件,此設置使筆頭可被拆卸和替換。進一步的方案是,在軸向上,穿插桿的長度至少為筆桿的長度的兩倍。由上可見,由于穿插桿需要穿插在甲板與艙壁之間,因此穿插桿需要有足夠長度。進一步的方案是,穿插桿的外周輪廓為圓形。由上可見,此設置能提高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在錨鏈管中轉動的流暢度。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實施例的第一使用狀態圖。圖3為本技術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實施例的第二使用狀態圖。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圖1為本技術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技術提供的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包括穿插桿1、擺臂2、筆桿3、螺母4和鎖緊螺栓5。穿插桿1為沿其軸向延伸成長形,且外周呈圓形的桿體。擺臂2由套筒部21和從套筒部21的外周伸出的兩根螺紋桿22組成。套筒部21套裝在穿插桿1外,且套筒部21可在穿插桿1的軸向上相對于穿插桿1來回滑動。套筒21套裝到穿插桿1后,螺紋桿22沿穿插桿1的徑向背向穿插桿1向外延伸成長形,兩根螺紋桿22沿穿插桿1的軸向依次設置且彼此之間具有一定距離。筆桿3包括可滑動地相互套裝的外套管31和內套管32,筆頭33可拆卸地安裝在內套管32上遠離外套管31的延伸末端上。外套筒上設置有沿徑向貫穿的連接通孔311,每個連接通孔311各供一根螺紋桿22穿過。螺紋桿22穿過連接通孔311前先套裝上一個螺母4,穿過連接通孔311后在套裝上另一個螺母4,擰緊兩個螺母4后,兩個螺母4則分別從外套管31的相對兩側與筆桿3抵接,從而固定筆桿3,此時筆桿3平行于穿插桿1。擰松螺母4并調整螺母4的位置,即可改變外套管31在螺紋桿22上的位置,從而實現對筆桿3在穿插桿1的徑向上的位置調節,從而改變劃線的半徑。參見圖1和圖2,圖2為本技術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實施例的第一使用狀態圖。船只包括甲板91和位于甲板91下方的艙壁92,艙壁92為側壁,錨穴90形成在艙壁92的外側,甲板91和艙壁92之間需安置錨鏈管93(此時錨鏈管93尚未安裝)以連通至錨穴90處。先在甲板91和艙壁92確認好中心點并打孔后,甲板91上形成第一中心孔910,艙壁92上形成第二中心孔920。其中,穿插桿1的長度超過筆桿3的長度的兩倍以上,穿插桿1的長度超過第一中心孔910與第二中心孔920的間距。在艙壁92上劃線時,工作人員先到達甲板91下方,調整穿插桿1后使穿插桿1穿插在第一中心孔910與第二中心孔920之間,此穿插桿1的延伸方向與錨鏈管93的軸向對應。再將筆頭33下落到艙壁92上,隨后使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則自然將錨鏈管93的軸向作為自身的旋軸心進行轉動,在擺臂2沿錨鏈管的軸向往復進退移動之際,筆頭33即可在艙壁92上劃出斜口的輪廓線,且該輪廓線在錨鏈管93的軸向上為圓形。參見圖3,圖3為本技術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實施例的第二使用狀態圖。當需要在甲板91上畫斜口輪廓線時,工作人員到達甲板91后,手持擺臂2并下拉穿插桿1,穿插桿1相對于擺臂2下滑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包括筆桿,所述筆桿的延伸末端具有筆頭;/n其特征在于:/n所述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還包括穿插桿和擺臂;/n所述穿插桿沿所述穿插桿的軸向延伸成長形,所述穿插桿沿所述軸向可滑動地安裝在所述擺臂上;/n所述擺臂沿所述穿插桿的徑向背向所述穿插桿向外延伸,所述筆桿沿所述徑向可調節地安裝在所述擺臂上。/n
【技術特征摘要】
1.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包括筆桿,所述筆桿的延伸末端具有筆頭;
其特征在于:
所述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還包括穿插桿和擺臂;
所述穿插桿沿所述穿插桿的軸向延伸成長形,所述穿插桿沿所述軸向可滑動地安裝在所述擺臂上;
所述擺臂沿所述穿插桿的徑向背向所述穿插桿向外延伸,所述筆桿沿所述徑向可調節地安裝在所述擺臂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擺臂包括套筒部和螺紋桿,所述螺紋桿從所述套筒部的外周伸出;
所述套筒部套裝在所述穿插桿上;
所述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還包括螺母;
所述筆桿上設有連接通孔,所述螺紋桿穿過所述連接通孔,套裝在所述螺紋桿上的兩個所述螺母分別從所述筆桿的相對兩側與所述筆桿抵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部沿所述軸向可移動地套裝在所述穿插桿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船只開斜口劃線工具,其特征在于:
至少兩根相互平行的所述螺紋桿從所述套筒部的外周伸出。
5.根據權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文勇,盧隆政,陳秋雄,官恒,丁祥龍,
申請(專利權)人:顯利珠海造船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