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雙把雙壺嘴茶壺,包括壺體,所述壺體的兩端頂部均連通有壺嘴,所述壺體的兩端底部均一體成型有把手,所述環形蓋的底端固接有金屬濾網,所述金屬濾網的底端固接有底網板,所述底網板的頂端固接有V型網板。該雙把雙壺嘴茶壺,壺嘴對稱設置,把手對稱設置,采用這種設計結構,使用者可手持任意一面把手從另一端的壺嘴倒出茶水,便于端坐于兩端的人員互相斟茶,將環形蓋放入壺體上的壺口內,壺體內的水延金屬濾網的網孔進入至茶葉放置腔內與茶葉混合浸泡形成茶水。置腔內與茶葉混合浸泡形成茶水。置腔內與茶葉混合浸泡形成茶水。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雙把雙壺嘴茶壺
[0001]本技術涉及茶具
,具體為一種雙把雙壺嘴茶壺。
技術介紹
[0002]茶葉是世界公認的五大飲料之一,喝茶已成為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茶壺是泡茶的必備工具,現有的茶壺形狀多種多樣,但大多為單嘴單把式的功能單一型茶壺,在飲茶者端坐在茶桌兩端互相倒茶時需要反復轉動茶壺來倒茶,操作十分不便,并且現有的茶壺只有簡單的泡茶功能,使用功能單一,無法滿足人們使用需求,在茶水倒出后,較為細小的雜質會隨同一起倒入茶杯內,影響茶水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把雙壺嘴茶壺,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雙把雙壺嘴茶壺,包括壺體,所述壺體的兩端頂部均連通有壺嘴,所述壺體的兩端底部均一體成型有把手;
[0005]所述壺體的頂端扣合有環形蓋,所述環形蓋的內側螺紋連接有扣蓋,所述環形蓋的底端固接有金屬濾網,所述金屬濾網的底端固接有底網板,所述底網板的頂端固接有V型網板;
[0006]所述壺體的內腔底部一體成型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外表面覆蓋有無紡布,所述無紡布的頂部扣合有與基座相卡接的壓蓋。
[0007]優選的,所述壓蓋內側壁一體成型有卡凸,所述基座的外側壁開設有卡凹,所述卡凸與卡凹形成卡接組件。
[0008]優選的,所述金屬濾網與底網板組合形成茶葉放置腔。
[0009]優選的,所述環形蓋、金屬濾網和底網板為矩形設計,所述扣蓋為圓形設計。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1]一、該雙把雙壺嘴茶壺,壺嘴對稱設置,把手對稱設置,采用這種設計結構,使用者可手持任意一面把手從另一端的壺嘴倒出茶水,便于端坐于兩端的人員互相斟茶,由于采用這種設計,在手持一端的把手進行倒茶時,壺體傾斜,內部茶水向遠離手持把手的一端移動,進而不會從手持端的把手上的壺嘴流出,進而不會造成意外流出燙傷。
[0012]二、該雙把雙壺嘴茶壺,將環形蓋放入壺體上的壺口內,壺體內的水延金屬濾網的網孔進入至茶葉放置腔內與茶葉混合浸泡形成茶水,此時茶水接觸到底網板和V型網板,V型網板將金屬濾網和底網板形成的放置腔內分隔成兩個放置腔,便于添加新的茶葉和取出前次放入的舊茶葉。
[0013]三、該雙把雙壺嘴茶壺,茶水中的微小雜質沉淀后落至無紡布上,在傾倒茶水時,雜質會滯留于無紡布上不會隨茶水倒出,進而提高茶水品質。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技術的環形蓋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壺嘴,2、環形蓋,3、扣蓋,4、V型網板,5、金屬濾網,6、壺體,7、把手,8、底網板,9、基座,10、壓蓋,11、無紡布。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18]請參閱圖1
?
2,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雙把雙壺嘴茶壺,包括壺體6,壺體6的兩端頂部均連通有壺嘴1,壺體6的兩端底部均一體成型有把手7,壺嘴1對稱設置,把手7對稱設置,采用這種設計結構,使用者可手持任意一面把手7從另一端的壺嘴1倒出茶水,便于端坐于兩端的人員互相斟茶,由于采用這種設計,在手持一端的把手7進行倒茶時,壺體6傾斜,內部茶水向遠離手持把手7的一端移動,進而不會從手持端的把手7上的壺嘴1流出,進而不會造成意外流出燙傷;
[0019]壺體6的頂端扣合有環形蓋2,環形蓋2的內側螺紋連接有扣蓋3,環形蓋2的底端固接有金屬濾網5,金屬濾網5的底端固接有底網板8,金屬濾網 5與底網板8組合形成茶葉放置腔,底網板8的頂端固接有V型網板4,環形蓋2、金屬濾網5和底網板8為矩形設計,扣蓋3為圓形設計,旋轉扣蓋3打開將茶葉放入金屬濾網5與底網板8形成的茶葉放置腔內,旋轉扣合扣蓋3,將環形蓋2放入壺體6上的壺口內,壺體6內的水延金屬濾網5的網孔進入至茶葉放置腔內與茶葉混合浸泡形成茶水,此時茶水接觸到底網板8和V型網板4,通過V型網板4分隔成兩個腔體,首次放入茶葉時可先放入其中一側,根據口味需要再次放入茶葉時,可將茶葉放入另一側,更換茶葉時可取出先放入的茶葉,便于區分;
[0020]壺體6的內腔底部一體成型有基座9,基座9的外表面覆蓋有無紡布11,無紡布11的頂部扣合有與基座9相卡接的壓蓋10,壓蓋10內側壁一體成型有卡凸,基座9的外側壁開設有卡凹,卡凸與卡凹形成卡接組件,茶水中的微小雜質沉淀后落至無紡布11上,在傾倒茶水時,雜質會滯留于無紡布11 上不會隨茶水倒出,進而提高茶水品質,無紡布11每次使用完畢進行更換。
[0021]使用者可手持任意一面把手7從另一端的壺嘴1倒出茶水,便于端坐于兩端的人員互相斟茶,旋轉扣蓋3打開將茶葉放入金屬濾網5與底網板8形成的茶葉放置腔內,旋轉扣合扣蓋3,將環形蓋2放入壺體6上的壺口內,壺體6內的水延金屬濾網5的網孔進入至茶葉放置腔內與茶葉混合浸泡形成茶水,茶水中的微小雜質沉淀后落至無紡布11上,在傾倒茶水時,雜質會滯留于無紡布11上不會隨茶水倒出,進而提高茶水品質,無紡布11每次使用完畢進行更換。
[0022]壺體內還包含電氣石粉末,電氣石粉末可釋放負氧離子和遠紅外射線,人體攜帶時可以促進和改善血液循環、暢通人體網絡,分解血管有害物質、增強新陳代謝、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具備健康環保功能,能夠給人們帶來益處,使用功能較佳。
[0023]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同軸”、“底部”、“一端”、“頂部”、“中部”、“另一端”、“上”、“一側”、“頂部”、“內”、“前部”、“中央”、“兩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24]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
[0025]在本技術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置”、“連接”、“固定”、“旋接”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把雙壺嘴茶壺,包括壺體(6),其特征在于:所述壺體(6)的兩端頂部均連通有壺嘴(1),所述壺體(6)的兩端底部均一體成型有把手(7);所述壺體(6)的頂端扣合有環形蓋(2),所述環形蓋(2)的內側螺紋連接有扣蓋(3),所述環形蓋(2)的底端固接有金屬濾網(5),所述金屬濾網(5)的底端固接有底網板(8),所述底網板(8)的頂端固接有V型網板(4);所述壺體(6)的內腔底部一體成型有基座(9),所述基座(9)的外表面覆蓋有無紡布(11),所述無紡布(1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玉濤,
申請(專利權)人:遼寧易筑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