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急診臨床用包扎護理器,涉及護理設備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內部為中空的橫板,所述橫板頂端面沿橫板長度方向固定連通有直筒,所述直筒頂端面水平開設有穿孔,所述直筒內部對稱設置有兩個沿橫板寬度方向滑動的滑塊,所述兩個滑塊上均固定有弧形夾板且兩個弧形夾板內側面相對,所述兩個弧形夾板內側面均設置有弧形氣囊,所述橫板內部設置有驅動兩個滑塊分別朝相反方向滑動的驅動件,所述直筒外部固定有對弧形氣囊充氣的充氣件,所述直筒上開設有供患者手壁貫穿直筒的通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將驅動件配合充氣件,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達到了對患者手部按壓從而達到短時間內對患者傷口處的止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急診臨床用包扎護理器
本技術涉及護理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急診臨床用包扎護理器。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急診科護理中,往往會遇到急診患者外傷出血或者是傷口刀口破裂等意外情況,此時相應的急救護理便顯得十分重要,短時間內盡快的止血和包扎可以有效地減少患者失血過多的危險性,但是當前此方面的急救護理一般還是通過人為按壓和包扎進行,費時費力,給患者和醫護人員帶來很大的不便,所以需要一種新的設備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為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所提出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急診臨床用包扎護理器。本技術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具體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急診臨床用包扎護理器,包括內部為中空的橫板,所述橫板頂端面沿橫板長度方向固定連通有直筒,所述直筒頂端面水平開設有穿孔,所述直筒內部對稱設置有兩個沿橫板寬度方向滑動的滑塊,所述兩個滑塊上均固定有弧形夾板且兩個弧形夾板內側面相對,所述兩個弧形夾板內側面均設置有弧形氣囊,所述橫板內部設置有驅動兩個滑塊分別朝相反方向滑動的驅動件,所述直筒外部固定有對弧形氣囊充氣的充氣件,所述直筒上開設有供患者手臂貫穿直筒的通孔。進一步地,所述驅動件包括沿橫板長度方向固定在橫板上的兩個直桿,所述兩個直桿上滑動套設有與滑塊底部固定的副滑塊,所述兩個副滑塊底部均轉動設置有滾輪,所述橫板內部滑動設置有驅動塊,所述驅動塊上開設有相對稱的兩個斜滑槽,所述兩個滾輪與斜滑槽滑動連接,所述驅動塊的一端固定有延伸至橫板外部的推桿。進一步地,所述充氣件包括固定在直筒上的套管,所述套管內部活動穿插有壓氣桿,所述套管外部設置有帶有單向閥的進氣管,所述套管的外表面對稱開設有兩個連接孔,所述兩個連接孔均連接有軟管,所述軟管遠離連接孔的一端與弧形氣囊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橫板上設置有海綿墊。進一步地,所述橫板上固定有儲物槽。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術通過將驅動件配合充氣件,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達到了對患者手部按壓從而達到短時間內對患者傷口處的止血,與傳統的急救護理通過人為按壓費時費力相比,本設計有效的節約了時間和力氣。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立體結構視圖;圖2是本技術俯視圖;圖3是本技術側視圖;圖4是本技術圖2中A-A方向剖視圖;圖5是本技術圖2中B-B方向剖視圖;圖6是本技術圖3中C-C方向剖視圖;附圖標記:1、橫板;2、直筒;3、滑塊;4、弧形夾板;5、弧形氣囊;6、驅動件;601、直桿;602、副滑塊;603、滾輪;604、驅動塊;605、推桿;606、斜滑槽;7、充氣件;701、套管;702、連接孔;703、軟管;704、壓氣桿;705、進氣管;8、海綿墊;9、儲物槽。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術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技術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技術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技術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技術實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內”、“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技術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如圖1、圖4所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急診臨床用包扎護理器,包括內部為中空的橫板1,橫板1頂端面沿橫板1長度方向固定連通有直筒2,直筒2頂端面水平開設有穿孔,直筒2內部對稱設置有兩個沿橫板1寬度方向滑動的滑塊3,兩個滑塊3上均固定有弧形夾板4且兩個弧形夾板4內側面相對,兩個弧形夾板4內側面均設置有弧形氣囊5,橫板1內部設置有驅動兩個滑塊3分別朝相反方向滑動的驅動件6,直筒2外部固定有對弧形氣囊5充氣的充氣件7,直筒2上開設有供患者手臂貫穿直筒2的通孔,在本實施案例中使用者通過將患者手臂通過通孔放入到直筒2內,在通過使用驅動件6可以使兩個弧形夾板4分別向相反方向移動從而實現對中夾緊,在通過充氣件7對弧形氣囊5進行充氣從而達到了對患者手部按壓從而達到短時間內對患者傷口處的止血,與傳統的急救護理通過人為按壓費時費力相比,本設計有效的節約了時間和力氣。如圖4、圖5、圖6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考慮到兩個滑塊3的驅動問題,細化了驅動件6的結構,驅動件6包括沿橫板1長度方向固定在橫板1上的兩個直桿601,如圖5所示,需要說明的是橫板1內部底面開設有滑槽,兩直桿601外部均滑動套設有與滑塊3底部固定的副滑塊602,兩個副滑塊602底部均轉動設置有滾輪603(需要說明的是滾輪603是通過軸承轉動),橫板1內部滑動設置有驅動塊604,如圖5所示,需要說明的是驅動塊604底部固定有滑動在滑槽上的支桿(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提高驅動塊604的滑動穩定性),驅動塊604上開設有相對稱的兩個斜滑槽606,兩個滾輪603與斜滑槽606滑動連接,驅動塊604的一端固定有延伸至橫板1外部的推桿605,在本實施案例中使用者通過推動推桿605,推桿605受力移動從而帶動驅動塊604移動,驅動塊604受力移動滾輪603可以通過斜滑槽606移動,從而可以帶動兩個副滑塊602同時移動,進而實現滑塊3對中夾緊,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解決滑塊3的驅動問題。如圖1、圖4、圖5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考慮到弧形氣囊5的充氣問題細化了充氣件7的結構,充氣件7包括固定在直筒2上的套管701,套管701內部活動穿插有壓氣桿704,套管701外部設置有帶有單向閥的進氣管705,套管701的外表面對稱開設有兩個連接孔702,兩個連接孔702均連接有軟管703,(需要說明的是軟管703采用插接的方式固定,因此軟管703可拆卸),軟管703遠離連接孔702的一端與弧形氣囊5連接,在本實施案例中使用者通過抽拉壓氣桿704的過程中通過進氣管705帶動氣體輸入軟管703,在通過軟管703的另一端輸入進弧形氣囊5使弧形氣囊5膨脹從而可以對使用者手臂進行按壓,使用者在通過拔開軟管703,從而使輸入進弧形氣囊5里的氣體排出使弧形氣囊5收縮,通過這樣的設計可以解決對患者手臂按壓的問題。如圖2所示,在一些實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急診臨床用包扎護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內部為中空的橫板(1),所述橫板(1)頂端面沿橫板(1)長度方向固定連通有直筒(2),所述直筒(2)頂端面水平開設有穿孔,所述直筒(2)內部對稱設置有兩個沿橫板(1)寬度方向滑動的滑塊(3),所述兩個滑塊(3)上均固定有弧形夾板(4)且兩個弧形夾板(4)內側面相對,所述兩個弧形夾板(4)內側面均設置有弧形氣囊(5),所述橫板(1)內部設置有驅動兩個滑塊(3)分別朝相反方向滑動的驅動件(6),所述直筒(2)外部固定有對弧形氣囊(5)充氣的充氣件(7),所述直筒(2)上開設有供患者手臂貫穿直筒(2)的通孔。/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急診臨床用包扎護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內部為中空的橫板(1),所述橫板(1)頂端面沿橫板(1)長度方向固定連通有直筒(2),所述直筒(2)頂端面水平開設有穿孔,所述直筒(2)內部對稱設置有兩個沿橫板(1)寬度方向滑動的滑塊(3),所述兩個滑塊(3)上均固定有弧形夾板(4)且兩個弧形夾板(4)內側面相對,所述兩個弧形夾板(4)內側面均設置有弧形氣囊(5),所述橫板(1)內部設置有驅動兩個滑塊(3)分別朝相反方向滑動的驅動件(6),所述直筒(2)外部固定有對弧形氣囊(5)充氣的充氣件(7),所述直筒(2)上開設有供患者手臂貫穿直筒(2)的通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急診臨床用包扎護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件(6)包括沿橫板(1)長度方向固定在橫板(1)上的兩個直桿(601),所述兩個直桿(601)上滑動套設有與滑塊(3)底部固定的副滑塊(602),所述兩個副滑塊(602)底部均轉動設置有滾輪(603),所述橫板(1)內部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偉偉,
申請(專利權)人:劉偉偉,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