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古井探測的拍照裝置
本技術涉及考古探測
,具體為古井探測的拍照裝置。
技術介紹
在考古探測中,對于古井的探測也是重要的一項,先古井的探測中以前是考古人員通過纜繩下井,這種方法危險度高,古井內也可能存在缺氧問題,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可以通過繩索將照相設備吊入到古井內進行攝像,避免了人工下井,但是這種方法對于照相設備的角度不好控制,攝像難度高,而采用硬質桿固定照相設備時,硬質桿的長度受限。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古井探測的拍照裝置,照相設備角度控制方便,方便攝像,并且可以根據古井深度調整大概的攝像深度,然后根據攝像反饋再進一步調整具體攝像深度,使用方便,可以有效解決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古井探測的拍照裝置,包括;安裝盤,側面底部等角度開設有三個安裝槽;深度調整單元,包含有套筒、旋鈕、滑筒、軸承、螺桿、滑槽、螺母和滑塊,所述套筒的頂部轉動連接在安裝盤的中部圓孔,所述套筒的頂部側面通過連桿連接轉環,所述套筒的上下端均開放設置,所述套筒的頂部開口通過軸承轉動連接螺桿的頂部,所述螺桿的頂端延伸至套筒的上方并且連接有旋鈕,所述螺桿的底端延伸至套筒內并且螺紋連接螺母,所述滑筒的頂部開口且頂部套接在套筒內,所述螺母固定在滑筒的頂部開口處,所述套筒的內側開設有兩個對稱的滑槽,所述滑筒的頂部兩側設有與滑槽滑動連接的滑塊;延伸組件,頂部連接滑筒的底部;三腳架單元,安裝在安裝槽內;拍照單元,頂部連接延伸 ...
【技術保護點】
1.古井探測的拍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裝盤(1),側面底部等角度開設有三個安裝槽(10);/n深度調整單元(2),包含有套筒(21)、旋鈕(22)、滑筒(23)、軸承(24)、螺桿(25)、滑槽(26)、螺母(27)和滑塊(28),所述套筒(21)的頂部轉動連接在安裝盤(1)的中部圓孔,所述套筒(21)的頂部側面通過連桿(8)連接轉環(9),所述套筒(21)的上下端均開放設置,所述套筒(21)的頂部開口通過軸承(24)轉動連接螺桿(25)的頂部,所述螺桿(25)的頂端延伸至套筒(21)的上方并且連接有旋鈕(22),所述螺桿(25)的底端延伸至套筒(21)內并且螺紋連接螺母(27),所述滑筒(23)的頂部開口且頂部套接在套筒(21)內,所述螺母(27)固定在滑筒(23)的頂部開口處,所述套筒(21)的內側開設有兩個對稱的滑槽(26),所述滑筒(23)的頂部兩側設有與滑槽(26)滑動連接的滑塊(28);/n延伸組件(3),頂部連接滑筒(23)的底部;/n三腳架單元(5),安裝在安裝槽(10)內;/n拍照單元(7),頂部連接延伸組件(3)的底端。/n
【技術特征摘要】
1.古井探測的拍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裝盤(1),側面底部等角度開設有三個安裝槽(10);
深度調整單元(2),包含有套筒(21)、旋鈕(22)、滑筒(23)、軸承(24)、螺桿(25)、滑槽(26)、螺母(27)和滑塊(28),所述套筒(21)的頂部轉動連接在安裝盤(1)的中部圓孔,所述套筒(21)的頂部側面通過連桿(8)連接轉環(9),所述套筒(21)的上下端均開放設置,所述套筒(21)的頂部開口通過軸承(24)轉動連接螺桿(25)的頂部,所述螺桿(25)的頂端延伸至套筒(21)的上方并且連接有旋鈕(22),所述螺桿(25)的底端延伸至套筒(21)內并且螺紋連接螺母(27),所述滑筒(23)的頂部開口且頂部套接在套筒(21)內,所述螺母(27)固定在滑筒(23)的頂部開口處,所述套筒(21)的內側開設有兩個對稱的滑槽(26),所述滑筒(23)的頂部兩側設有與滑槽(26)滑動連接的滑塊(28);
延伸組件(3),頂部連接滑筒(23)的底部;
三腳架單元(5),安裝在安裝槽(10)內;
拍照單元(7),頂部連接延伸組件(3)的底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古井探測的拍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組件(3)包含有延伸桿(31)和延伸套(32),延伸桿(31)的頂部固定有延伸套(32),所述延伸套(32)的內側開設有內螺紋,延伸套(32)的內螺紋與滑筒(23)底部的外螺紋螺紋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古井探測的拍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照單元(7)包含有照相箱(71)、連接器(72)、安裝板(73)、照相部件(74)、卡座(75)和照明燈(76),所述照相箱(71)的頂部設有連接器(72),所述連接器(72)為內側開設有螺紋的套環,所述連接器(72)與延伸桿(31)底部的外螺紋螺紋連接,所述照相箱(71)的一側開口,所述照相箱...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清文,孫卓良,慎一凡,李新港,邱靚,柴晨,王陽陽,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