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帶有多重密封結構的化工生產用反應釜,包括釜蓋、釜體、上密封盤、下密封盤和密封鎖死裝置,釜蓋底端的外周設置有上密封盤,釜體頂端的外周設置有下密封盤,上密封盤和下密封盤外側安裝有密封鎖死裝置,通過設置有上密封盤、下密封盤和密封鎖死裝置,使得反應釜的釜蓋和釜體在固定和拆卸時,只需正向和反向旋轉把手即可完成鎖死和解鎖操作,相比于法蘭盤的固定節省了大量人力和時間,使得每次清理或者檢修的人力和時間消耗減少,間接的增加了生產效率。間接的增加了生產效率。間接的增加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帶有多重密封結構的化工生產用反應釜
[0001]本技術涉及反應釜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有多重密封結構的化工生產用反應釜。
技術介紹
[0002]反應釜的廣義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學反應的容器,通過對容器的結構設計與參數配置,實現工藝要求的加熱、蒸發、冷卻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0003]現有反應釜除設置有入料口外,其上半部分的上蓋是可以打開的以方便對反應釜釜體內部進行清理或者內部檢修操作,反應釜工作時,內部反應生成氣體使釜內產生高壓,若不有效對上蓋和釜體之間進行密封,內部有毒有害氣體將從釜體內散出,現有反應釜的上蓋和釜體之間是靠法蘭盤進行密封,這種密封方式使得每次安裝和拆下上蓋時,都需要對法蘭盤上的螺栓進行依次旋擰,且需要依靠扳手等工具進行操作,消耗時間較長的同時相當耗費人力,拆卸起來極其不方便,增加了每次清理或者檢修的人力和時間消耗,降低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根據以上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帶有多重密封結構的化工生產用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蓋、釜體、底座、進料口、出料口、電機、主軸、攪拌葉、上密封盤、下密封盤和密封鎖死裝置,所述釜體上方安裝有釜蓋,所述釜體下方設置有底座,所述釜體底部中央設置有出料口,所述釜蓋頂部右端設置有進料口,所述釜蓋頂部中央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底部連接有主軸,所述主軸穿過釜蓋并伸入到釜體內,所述主軸外側設置有若干攪拌葉,所述釜蓋底端的外周設置有上密封盤,所述釜體頂端的外周設置有下密封盤,所述上密封盤和下密封盤外側安裝有密封鎖死裝置;
[0005]所述上密封盤下表面設置有一圈環狀凸臺,所述下密封盤上表面設置有一圈環狀凹槽,所述環狀凹槽內部設置有環狀密封圈,所述上密封盤下表面還設置有兩圈環狀密封槽,該環狀密封槽位于環狀凸臺內側,所述下密封盤上表面也設置有兩圈環狀密封槽,該環狀密封槽位于環狀凹槽內側,所述上密封盤與下密封盤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所述密封墊圈的上下兩個表面分別設置有環狀凸起,所述上密封盤的上表面和下密封盤的下表面分別沿周向間隔開設有限位凹槽;
[0006]所述密封鎖死裝置包括C型板、導柱、壓緊板、復位彈簧、凸輪、主動齒輪、把手和從動齒輪,所述導柱設置于C型板內側的前后兩端,所述導柱的頂端和底端分別固定于C型板的上板和下板,前后所述導柱之間滑動安裝有壓緊板,所述壓緊板為兩個且上下對稱設置,所述壓緊板內側面中央設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復位彈簧套裝于上下兩個壓緊板之間的導柱上,所述復位彈簧一端抵在上側壓緊板的底面,所述復位彈簧另一端抵在下側壓緊板的頂面,上側所述壓緊板的上方和下側所述壓緊板的下方安裝有凸輪,上側所述壓緊板的上表面和下側所述壓緊板的下表面上均開設有弧形限位槽,所述C型板外側上下對稱設置有從
動齒輪,所述C型板外側中央設置有主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咬合,所述主動齒輪外側安裝有把手,所述從動齒輪通過轉軸與C型板內側的凸輪連接。
[0007]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0008]本技術通過設置有上密封盤、下密封盤和密封鎖死裝置,密封時將釜蓋蓋在釜體上并使上密封盤的環狀凸臺插入下密封盤環狀凹槽內,并且上密封盤與下密封盤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密封墊圈的環狀凸起分別卡入上密封盤和下密封盤的環狀密封槽內,然后將密封鎖死裝置的上側壓緊板和下側壓緊板的限位凸起與上密封盤和下密封盤的限位凹槽對其,并轉動把手,把手帶動主動齒輪轉動,主動齒輪帶動上下兩個從動齒輪轉動,從動齒輪通過轉軸帶動上下兩個凸輪轉動,凸輪轉動的同時擠壓上下兩個壓緊板向中央移動時的限位凸起卡入上密封盤和下密封盤的限位凹槽內,同時在壓緊板的帶動下將上密封盤和下密封盤壓緊密封,拆卸時反向轉動把手即可使凸輪反向旋轉,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上下兩個壓緊板向外側移動松開上密封盤和下密封盤,然后將密封鎖死裝置卸下即可,這種結構使得反應釜的釜蓋和釜體在固定和拆卸時,只需正向和反向旋轉把手即可完成鎖死和解鎖操作,相比于法蘭盤的固定節省了大量人力和時間,使得每次清理或者檢修的人力和時間消耗減少,間接的增加了生產效率,且本技術通過環狀凸臺、環狀凹槽和環狀密封圈的限位密封,密封墊圈的環狀凸起與上密封盤和下密封盤的環狀密封槽咬合實現多重密封,大大增加了釜蓋和釜體之間的密封性。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技術的剖視圖;
[0010]圖2為圖1中A部分的放大圖;
[0011]圖3為本技術密封鎖死裝置內側方向的側視圖;
[0012]圖4為本技術密封鎖死裝置外側方向的側視圖。
[0013]如圖:1、釜蓋;2、釜體;3、底座;4、進料口;5、出料口;6、電機;7、主軸;8、攪拌葉;9、上密封盤;10、下密封盤;11、環狀凸臺;12、環狀凹槽;13、環狀密封槽;14、密封墊圈;15、環狀凸起;16、限位凹槽;17、C型板;18、導柱;19、壓緊板;20、復位彈簧;21、凸輪;22、主動齒輪;23、把手;24、從動齒輪;25、限位凸起;26、弧形限位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實施例1
[0015]本技術提供一種帶有多重密封結構的化工生產用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蓋1、釜體2、底座3、進料口4、出料口5、電機6、主軸7、攪拌葉8、上密封盤9、下密封盤10和密封鎖死裝置,釜體2上方安裝有釜蓋1,釜體2下方設置有底座3,釜體2底部中央設置有出料口5,釜蓋1頂部右端設置有進料口4,釜蓋1頂部中央設置有電機6,電機6底部連接有主軸7,主軸7穿過釜蓋1并伸入到釜體2內,主軸7外側設置有若干攪拌葉8,釜蓋1底端的外周設置有上密封盤9,釜體2頂端的外周設置有下密封盤10,上密封盤9和下密封盤10外側安裝有密封鎖死裝置;
[0016]上密封盤9下表面設置有一圈環狀凸臺11,下密封盤10上表面設置有一圈環狀凹槽12,環狀凹槽12內部設置有環狀密封圈,上密封盤9下表面還設置有兩圈環狀密封槽13,
該環狀密封槽13位于環狀凸臺11內側,下密封盤10上表面也設置有兩圈環狀密封槽13,該環狀密封槽13位于環狀凹槽12內側,上密封盤9與下密封盤10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14,密封墊圈14的上下兩個表面分別設置有環狀凸起15,上密封盤9的上表面和下密封盤10的下表面分別沿周向間隔開設有限位凹槽16;
[0017]密封鎖死裝置包括C型板17、導柱18、壓緊板19、復位彈簧20、凸輪21、主動齒輪22、把手23和從動齒輪24,導柱18設置于C型板17內側的前后兩端,導柱18的頂端和底端分別固定于C型板17的上板和下板,前后導柱18之間滑動安裝有壓緊板19,壓緊板19為兩個且上下對稱設置,壓緊板19內側面中央設置有限位凸起25,復位彈簧20套裝于上下兩個壓緊板19之間的導柱18上,復位彈簧20一端抵在上側壓緊板19的底面,復位彈簧20另一端抵在下側壓緊板19的頂面,上側壓緊板19的上方和下側壓緊板19的下方安裝有凸輪21,上側壓緊板19的上表面和下側壓緊板19的下表面上均開設有弧形限位槽26,C型板17外側上下對稱設置有從動齒輪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有多重密封結構的化工生產用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蓋、釜體、底座、進料口、出料口、電機、主軸、攪拌葉、上密封盤、下密封盤和密封鎖死裝置,所述釜體上方安裝有釜蓋,所述釜體下方設置有底座,所述釜體底部中央設置有出料口,所述釜蓋頂部右端設置有進料口,所述釜蓋頂部中央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底部連接有主軸,所述主軸穿過釜蓋并伸入到釜體內,所述主軸外側設置有若干攪拌葉,所述釜蓋底端的外周設置有上密封盤,所述釜體頂端的外周設置有下密封盤,所述上密封盤和下密封盤外側安裝有密封鎖死裝置;所述上密封盤下表面設置有一圈環狀凸臺,所述下密封盤上表面設置有一圈環狀凹槽,所述上密封盤下表面還設置有兩圈環狀密封槽,該環狀密封槽位于環狀凸臺內側,所述下密封盤上表面也設置有兩圈環狀密封槽,該環狀密封槽位于環狀凹槽內側,所述上密封盤與下密封盤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所述密封墊圈的上下兩個表面分別設置有環狀凸起,所述上密封盤的上表面和下密封盤的下表面分別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磊,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鑫源廣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