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地質勘探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石油地質勘探鉆桿裝置,包括裝置支架,裝置支架外表面左側設置有支桿,支桿遠離裝置支架一端固定連接有裝置板,裝置板外表面上側固定連接有轉動電機,裝置板外表面下側固定連接有裝置管,裝置管內壁固定連接有環形轉槽,環形轉槽內壁搭接有轉動管,轉動管內壁固定連接有轉桿。該石油地質勘探鉆桿裝置,通過設置在鉆桿下端的采集箱,當啟動轉動電機時,使得轉動電機帶動轉動管轉動,從而使得轉動管帶動鉆桿轉動,從而使得鉆頭在地面向下轉動,從而使得土壤進入采集箱內,當將裝置抬起時,使得開合板閉合,從而使得土壤在采集箱內一同取出,從而實現了對于土壤樣品帶回的效果。從而實現了對于土壤樣品帶回的效果。從而實現了對于土壤樣品帶回的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石油地質勘探鉆桿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地質勘探
,具體為一種石油地質勘探鉆桿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地質勘探即是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對地質進行勘查、探測,確定合適的持力層,根據持力層的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類型,計算基礎參數的調查研究活動。是在對礦產普查中發現有工業意義的礦床,為查明礦產的質和量,以及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提供礦山建設設計所需要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對一定地區內的巖石、地層、構造、礦產、水文、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
[0003]隨著人們的生活的不斷變化,人們對于地質的勘探也變得越來越常見,但是目前市面上對于地質勘探的裝置,只能對于地質打洞,不能通過裝置將地質內樣品帶回,所以現在市面上急需一種石油地質勘探鉆桿裝置,來解決上面提到的傳統的裝置不能對于樣品帶回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石油地質勘探鉆桿裝置,具備可以將地質內樣品帶回等優點,解決了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到的傳統的裝置不能將地質內的樣品帶回的問題。
[0006](二)技術方案
[0007]為實現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到的可以將地質內樣品帶回的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石油地質勘探鉆桿裝置,包括裝置支架,所述裝置支架外表面左側設置有支桿,所述支桿遠離裝置支架一端固定連接有裝置板,所述裝置板外表面上側固定連接有轉動電機,所述裝置板外表面下側固定連接有裝置管,所述裝置管內壁固定連接有環形轉槽,所述環形轉槽內壁搭接有轉動管,所述轉動管內壁固定連接有轉桿,所述轉桿遠離轉動管一端設置有動力管,所述動力管外表面下側固定連接有鉆桿,所述鉆桿下端固定連接有鉆頭,所述鉆頭內壁固定連接有采集箱,所述采集箱外表面下側固定連接有彈力環,所述彈力環外表面遠離采集箱一側固定連接有開合板。
[0008]優選的,所述支桿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支桿均勻設置于裝置板外表面左右兩側,且左右兩側的所述支桿遠離裝置板一端均與裝置支架固定連接。
[0009]優選的,所述轉動電機外表面下側固定連接有電機軸,且所述電機軸外表面下側與裝置板外表面上側搭接,并貫穿裝置板外表面上側,至裝置板外表面下側,并與轉動管外表面上側固定連接。
[0010]優選的,所述轉桿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轉桿均勻設置于轉動管內壁左右兩側。
[0011]動力管外表面設置有環形滑槽,且環形滑槽外表面后側與動力管外表面前側搭接,并貫穿動力管外表面前側,至動力管內,且環形滑槽內壁與轉桿遠離轉動管內壁一端搭
接,從而使得當轉動管在轉動電機帶動下轉動時,使得動力管轉動并上下運動。
[0012]優選的,所述裝置支架包括裝置支腿,所述裝置支腿外表面右側固定連接有動力裝置箱體,所述動力裝置箱體內部設置有轉動齒輪盤,所述轉動齒輪盤外表面上側設置有傳動齒輪,所述傳動齒輪外表面左側設置有活動齒輪桿,所述裝置支腿外表面左側設置有活動槽。
[0013]優選的,所述活動槽外表面右側與裝置支腿外表面左側搭接,并貫穿裝置支腿外表面左側,至裝置支腿外表面右側。
[0014]轉動齒輪盤外表面前側設置有轉動支桿,且轉動支桿后端與轉動齒輪盤外表面前側搭接,并貫穿轉動齒輪盤外表面前側,至轉動齒輪盤外表面后側,并延伸至動力裝置箱體內壁后側,與動力裝置箱體內壁搭接,并貫穿動力裝置箱體內壁后側,至動力裝置箱體外表面后側,并延伸至馬達外表面前側,與馬達固定連接,從而使得啟動馬達時,使得馬達帶動轉動齒輪盤轉動。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石油地質勘探鉆桿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該石油地質勘探鉆桿裝置,通過設置在裝置板外表面上側的轉動電機,以及通過設置在鉆桿下端的采集箱,當啟動轉動電機時,使得轉動電機帶動轉動管轉動,從而使得轉動管帶動鉆桿轉動,從而使得鉆頭在地面向下轉動,從而使得土壤進入采集箱內,當將裝置抬起時,使得開合板閉合,從而使得土壤在采集箱內一同取出,從而實現了對于土壤樣品帶回的效果。
[0017]2、該石油地質勘探鉆桿裝置,通過設置在支桿右端的裝置支架,以及通過設置在裝置支架內的轉動齒輪盤,當使得轉動齒輪盤轉動時,使得轉動齒輪盤帶動傳動齒輪轉動,從而使得傳動齒輪帶動活動齒輪桿運動,且活動齒輪桿外表面一側與支桿一端固定連接,從而使得裝置高度可以調節。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技術結構正視剖視示意圖;
[0019]圖2為本技術結構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0]圖3為本技術結構裝置支架正視剖視示意圖。
[0021]其中:1、裝置支架;2、支桿;3、裝置板;4、轉動電機;5、裝置管;6、環形轉槽;7、轉動管;8、轉桿;9、動力管;10、鉆桿;11、鉆頭;12、采集箱;13、彈力環;14、開合板;101、裝置支腿;102、裝置箱體;103、轉動齒輪盤;104、傳動齒輪;105、活動齒輪桿;106、活動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3]請參閱圖1
?
3,一種石油地質勘探鉆桿裝置,包括裝置支架1;
[0024]如圖1和圖2所示,裝置支架1外表面左側設置有支桿2,支桿2遠離裝置支架1一端
固定連接有裝置板3,裝置板3外表面上側固定連接有轉動電機4,裝置板3外表面下側固定連接有裝置管5,裝置管5內壁固定連接有環形轉槽6,環形轉槽6內壁搭接有轉動管7,轉動管7內壁固定連接有轉桿8,轉桿8遠離轉動管7一端設置有動力管9,動力管9外表面下側固定連接有鉆桿10,鉆桿10下端固定連接有鉆頭11,鉆頭11內壁固定連接有采集箱12,采集箱12外表面下側固定連接有彈力環13,彈力環13外表面遠離采集箱12一側固定連接有開合板14。
[0025]具體的,如圖1和圖2所示,支桿2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支桿2均勻設置于裝置板3外表面左右兩側,且左右兩側的支桿2遠離裝置板3一端均與裝置支架1固定連接。
[0026]具體的,如圖1和圖2所示,轉動電機4外表面下側固定連接有電機軸,且電機軸外表面下側與裝置板3外表面上側搭接,并貫穿裝置板3外表面上側,至裝置板3外表面下側,并與轉動管7外表面上側固定連接。
[0027]具體的,如圖1和圖2所示,轉桿8數量為兩個,且兩個轉桿8均勻設置于轉動管7內壁左右兩側。
[0028]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動力管9外表面設置有環形滑槽,且環形滑槽外表面后側與動力管9外表面前側搭接,并貫穿動力管9外表面前側,至動力管9內,且環形滑槽內壁與轉桿8遠離轉動管7內壁一端搭接,從而使得當轉動管7在轉動電機帶動下轉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石油地質勘探鉆桿裝置,包括裝置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支架(1)外表面左側設置有支桿(2),所述支桿(2)遠離裝置支架(1)一端固定連接有裝置板(3),所述裝置板(3)外表面上側固定連接有轉動電機(4),所述裝置板(3)外表面下側固定連接有裝置管(5),所述裝置管(5)內壁固定連接有環形轉槽(6),所述環形轉槽(6)內壁搭接有轉動管(7),所述轉動管(7)內壁固定連接有轉桿(8),所述轉桿(8)遠離轉動管(7)一端設置有動力管(9),所述動力管(9)外表面下側固定連接有鉆桿(10),所述鉆桿(10)下端固定連接有鉆頭(11),所述鉆頭(11)內壁固定連接有采集箱(12),所述采集箱(12)外表面下側固定連接有彈力環(13),所述彈力環(13)外表面遠離采集箱(12)一側固定連接有開合板(1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石油地質勘探鉆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桿(2)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支桿(2)均勻設置于裝置板(3)外表面左右兩側,且左右兩側的所述支桿(2)遠離裝置板(3)一端均與裝置支架(1)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石油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臧欣欣,劉姚,劉瀟,王紅敏,
申請(專利權)人:臧欣欣,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