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土壤取樣功能的地質勘測儀器,涉及儀器儀表技術領域。包括的支架設有調節機構,調節機構包括的第一U形架,第一U形架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放置板、第二放置板,第一放置板、第二放置板分別固定有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一電機輸出端固定的第一轉軸與第一U形架轉動,第一轉軸的端部固定有第二U形架,第二U形架另一端轉動有支撐板,支撐板與支架固定,第二電機固定有第二轉軸,第二轉軸與第一U形架轉動,第二轉軸固定有第一錐齒輪,第一錐齒輪嚙合有第二錐齒輪,第二錐齒輪固定有第三轉軸,第三轉軸與第二U形架轉動,勘測器與第三轉軸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使得勘測器的勘測角度范圍增大,從而防止了數據的漏測。測。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具有土壤取樣功能的地質勘測儀器
[0001]本技術涉及儀器儀表
,具體為一種具有土壤取樣功能的地質勘測儀器。
技術介紹
[0002]地質勘測是根據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運用測繪、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探礦、鉆探、坑探、采樣測試、地質遙感等地質勘查方法,對一定地區內的巖石、地層構造、礦產、地下水、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的調查研究工作。
[0003]上述的現有技術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現有的檢測儀檢測角度及范圍有限,可能會造成檢測的重要地質數據出現遺漏。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土壤取樣功能的地質勘測儀器,通過設置調節機構能夠使得勘測器的勘測角度范圍增大,從而防止了數據的漏測。
[0005]本技術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0006]一種具有土壤取樣功能的地質勘測儀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側設有調節機構,所述調節機構內設有勘測器,所述調節機構包括第一U形架,所述第一U形架底部與所述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U形架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放置板、第二放置板,所述第一放置板、所述第二放置板均與所述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放置板頂端固定連接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二放置板頂端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一電機輸出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穿過所述第一U形架且兩者轉動連接,所述第一轉軸的端部固定連接有第二U形架,所述第二U形架另一端轉動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與所述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電機輸出端固定連接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分別穿過所述第二U形架、所述第一U形架,所述第二轉軸與所述第一U形架轉動連接,所述第二轉軸與所述第二U形架間隙設置,所述第二轉軸端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錐齒輪,所述第一錐齒輪一側嚙合有第二錐齒輪,所述第二錐齒輪頂端固定連接有第三轉軸,所述第三轉軸與所述第二U形架轉動連接,所述勘測器與所述第三轉軸固定連接。
[000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調節機構能夠使得勘測器的勘測角度范圍增大,從而防止了數據的漏測,通過設置支架,能夠對調節機構和勘測器進行支撐的有益效果,通設置的第一放置板、第二放置板能夠分別對第一電機、第二電機起到固定、放置的效果,設置的第一轉軸起到了連接第一電機的效果,通過設置第一U形架能夠對第一轉軸起到支撐、轉動的效果,通過設置的第二U形架與第一轉軸的固定連接,能夠使得第一電機的轉動帶動第一轉軸的轉動,從而可以帶動第二U形架以第一轉軸的軸線為轉動點而同步轉動,設置的支撐板能夠對第二U形架起到支撐、轉動的效果,設置的第二轉軸能夠起到連接第一U形架與第二電機的效果,同時第一U形架對第二轉軸起到了支撐、轉動的作用,通過設置第
二轉軸與第二U形架間隙設置且穿過第二U形架內,能夠使得第二U形架的轉動不干擾第二轉軸的轉動,第二轉軸的轉動也不會影響到第二U形架的轉動,通過第一錐齒輪與第二錐齒輪的嚙合,能夠使得第二電機的轉動殼帶動第二轉軸的同步轉動,從而使得第一錐齒輪與第二錐齒輪相嚙合,使得第三轉軸的轉動從而令勘測器可以水平擺動一定的角度,通過第三轉軸與第二U形架的連接,使得第一電機轉動后可帶動第二U形架同步轉動,從而帶動了勘測器跟隨第二U形架同步轉動,從而實現了勘測器勘測不同的距離。
[0008]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支架底部開設有空腔,所述空腔內設有第三電機,所述第三電機與所述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電機輸出端固定連接有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支架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齒輪兩側均嚙合有第二齒輪,兩個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支架轉動連接,所述第二齒輪頂端固定連接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頂端與所述支架轉動連接,兩個所述螺紋桿之間設有支撐塊,所述支撐塊分別與兩個所述螺紋桿螺紋連接,所述支撐塊豎直插設有取樣插桿。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空腔,能夠對第三電機起到放置的效果,通過設置第一齒輪兩側嚙合有第二齒輪,能夠使得第三電機帶動第一齒輪轉動時,第一齒輪能夠同時帶動兩個第二齒輪進行轉動,兩個第二齒輪轉向也保持相同,從而帶動了兩個螺紋桿的同步轉動,通過設置支撐塊,能夠通過兩個螺紋桿的轉動,帶動支撐塊沿豎直方向的移動,通過設置取樣插桿,能夠通過支撐塊的移動而置于地面內實現取樣操作。
[0010]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勘測器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探照燈。
[00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探照燈,能夠在夜晚的情況下利于工作人員對現場的觀察。
[0012]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支架底端固定連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固定連接有若干導輪。
[00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底座能夠對支架起到支撐的效果,通過設置導輪,能夠實現該裝置的移動。
[0014]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底座頂部一側固定連接有把手。
[00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把手,能夠方便工作人員對該裝置的推動。
[0016]綜上所述,本技術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
[0017]1.通過設置調節機構能夠使得勘測器的勘測角度范圍增大,從而防止了數據的漏測,通過設置支架,能夠對調節機構和勘測器進行支撐的有益效果,通設置的第一放置板、第二放置板能夠分別對第一電機、第二電機起到固定、放置的效果,設置的第一轉軸起到了連接第一電機的效果,通過設置第一U形架能夠對第一轉軸起到支撐、轉動的效果,通過設置的第二U形架與第一轉軸的固定連接,能夠使得第一電機的轉動帶動第一轉軸的轉動,從而可以帶動第二U形架以第一轉軸的軸線為轉動點而同步轉動,設置的支撐板能夠對第二U形架起到支撐、轉動的效果,設置的第二轉軸能夠起到連接第一U形架與第二電機的效果,同時第一U形架對第二轉軸起到了支撐、轉動的作用,通過設置第二轉軸與第二U形架間隙設置且穿過第二U形架內,能夠使得第二U形架的轉動不干擾第二轉軸的轉動,第二轉軸的轉動也不會影響到第二U形架的轉動,通過第一錐齒輪與第二錐齒輪的嚙合,能夠使得第二
電機的轉動殼帶動第二轉軸的同步轉動,從而使得第一錐齒輪與第二錐齒輪相嚙合,使得第三轉軸的轉動從而令勘測器可以水平擺動一定的角度,通過第三轉軸與第二U形架的連接,使得第一電機轉動后可帶動第二U形架同步轉動,從而帶動了勘測器跟隨第二U形架同步轉動,從而實現了勘測器勘測不同的距離;
[0018]2.通過設置空腔,能夠對第三電機起到放置的效果,通過設置第一齒輪兩側嚙合有第二齒輪,能夠使得第三電機帶動第一齒輪轉動時,第一齒輪能夠同時帶動兩個第二齒輪進行轉動,兩個第二齒輪轉向也保持相同,從而帶動了兩個螺紋桿的同步轉動,通過設置支撐塊,能夠通過兩個螺紋桿的轉動,帶動支撐塊沿豎直方向的移動,通過設置取樣插桿,能夠通過支撐塊的移動而置于地面內實現取樣操作。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技術第二U形架的結構示意圖。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土壤取樣功能的地質勘測儀器,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一側設有調節機構(2),所述調節機構(2)內設有勘測器(3),所述調節機構(2)包括第一U形架(201),所述第一U形架(201)底部與所述支架(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U形架(201)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放置板(202)、第二放置板(203),所述第一放置板(202)、所述第二放置板(203)均與所述支架(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放置板(202)頂端固定連接有第一電機(204),所述第二放置板(203)頂端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205),所述第一電機(204)輸出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轉軸(206),所述第一轉軸(206)穿過所述第一U形架(201)且兩者轉動連接,所述第一轉軸(206)的端部固定連接有第二U形架(207),所述第二U形架(207)另一端轉動連接有支撐板(208),所述支撐板(208)與所述支架(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電機(205)輸出端固定連接有第二轉軸(209),所述第二轉軸(209)分別穿過所述第二U形架(207)、所述第一U形架(201),所述第二轉軸(209)與所述第一U形架(201)轉動連接,所述第二轉軸(209)與所述第二U形架(207)間隙設置,所述第二轉軸(209)端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錐齒輪(210),所述第一錐齒輪(210)一側嚙合有第二錐齒輪(211),所述第二錐齒輪(2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麗麗,沈鐘,孫福印,劉崢,李金同,王晨光,紀改玲,孟娟,張授華,賈宜珍,吳召玻,胡紅連,韓曉林,溫敬連,齊曉燕,蔣垚垚,馬曉太,
申請(專利權)人:廊坊開發區大地工程檢測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