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應急充電器,充電器的兩端為底座(1)和頂座(5),在底座(1)內側安裝有彈性裝置(2),底座(1)和頂座(5)通過可折疊殼體(7)連接形成供電元件容腔,在供電元件容腔的內部或者供電元件容腔的外部設置有電源電路(3),電源電路(3)上連接有插頭(4),供電元件容腔的腔體上設置有開口(a)。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可折疊的殼體連接底座和頂座,形成體積可變的供電元件容腔裝配供電元件,其內部可裝設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供電元件,且將供電元件容腔內的供電元件取出后,可以將連接底座和頂座的殼體收折,縮小供電元件容腔體積以節省存放空間,方便隨身攜帶。(*該技術在201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充電器,尤其是涉及一種攜帶方便的應急充電器。
技術介紹
目前,便攜式電子產品已經非常普及,人們在享受便攜式電子產品帶來的方 便和快樂時,也常常會面臨它電量不足或者電能耗盡的問題。由于許多電子產 品都需要使用交流電充電,出門在外要充電就十分不方便。現在有基于電池的 應急充電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由于目前應急充電器通常使用的是5號干電池,而且電池容腔使用的是硬質外殼,體積大攜帶不方便, 從而限制了這類產品的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僅體積小、而且便于折疊攜帶的應急充電器, 解決傳統應急充電器體積大攜帶不方便的問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應急充電器,充電 器的兩端為底座和頂座,在底座內側設置有彈性裝置,底座和頂座通過可折疊 殼體連接形成供電元件容腔,在供電元件容腔的內部或者供電元件容腔的外部 設置有電源電路,電源電路上連接有插頭,供電元件容腔的腔體設置有開口。 所述供電元件容腔即為裝供電元件(如電池)的腔體。所述殼體的兩端可以分別連接在底座和頂座的外側上形成供電元件容腔。所述殼體的兩端可以分別連接在底座和頂座的內側上形成供電元件容腔。所述殼體可以由柔性材料構成。所述開口可以設置在殼體上或殼體任一端。所述彈性裝置可以為彈簧或有彈性的金屬結構或有彈性的塑料結構。所述電源電路可以位于頂座或底座的外側或內側、或位于頂座或底座的外側 或內側形成的腔體內。所述電源電路可以位于殼體內側。所述供電元件容腔內裝有供電元件,供電元件的兩端分別卡裝在頂座或底座 上,供電元件通過電源電路連接插頭。所述供電元件可以為干電池、充電電池、鈕扣電池、鋰電池、鎳氫電池、鎳 鎘電池、燃料電池中的任意一種。上述殼體無論為任何結構或為任何材質,上述殼體應該滿足它不僅要連接底 座和頂座,而且它連接底座和頂座形成的供電元件容腔要便于裝配供電元件。 當在供電元件容腔中放入供電元件后,供電元件兩端卡裝在底座和頂座上,在彈性裝置2的作用下,供電元件的正負兩極和頂座、底座接觸牢固可靠,整個 充電器呈直伸狀而不至于彎曲。本技術采用可折疊的殼體連接底座和頂座,形成體積可變的供電元件容 腔裝配供電元件,其內部可裝設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供電元件,且將供電元件容 腔內的供電元件取出后,可以將連接底座和頂座的殼體收折,縮小供電元件容 腔體積以節省存放空間,收折時大大減小了充電器的體積,經驗證,本實用新 型收折時的體積可以減小到5號電池體積的三分之一以下,方便隨身攜帶。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第一種實施例裝入電池時立體剖視圖2為本技術第一種實施例未裝入電池時立體剖視圖3是本技術第一種實施例的外形立體圖,此時己經放入了供電元件8,插頭4露于供電元件容腔外,可以對待充電設備進行充電,開口a處于閉合狀態;圖4是本技術第一種實施例的外形立體圖,電池的一部分已經從開口 a 插入到供電元件容腔中,電池的另一部分露在供電元件容腔外部,此時開口a 處于打開狀態;圖5是本技術第一種實施例裝入電池時的平面剖面圖,電源輸出插頭4 外露于供電元件容腔外,可以對待充電設備進行充電;圖6是本技術第一種實施例未裝入電池時的平面剖面圖,電源輸出插頭4 藏于供電元件容腔內部;圖7是本技術第一種實施例未裝入電池并且供電元件容腔折疊后的平面 剖面圖,此時,電源輸出插頭8藏于供電元件容腔內部;圖8是本技術的第2種實施例平面剖視圖9是本技術的第3種實施例平面剖視圖10是本技術的第4種實施例平面剖視圖11是本技術的第7種實施例平面剖視圖12也是本技術的第7種實施例平面剖視圖,其中的放大圖展示了線纜 出線結構為一開槽結構,以方便線纜在使用時從供電元件容腔內部取出; 圖13是第7種實施例把頂座5和殼體7分開后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l:一種應急充電器的結構如圖l、圖2、圖3、圖4、圖5、圖6,圖7所示;充 電器的兩端為筒體狀底座1和筒體狀頂座5,所述底座1和頂座5也可以為其它 結構形式,底座1和頂座5的目的是便于固定供電元件8的兩端。在底座1內 側設置有彈性裝置2,彈性裝置2可以為彈簧或有彈性的金屬結構或有彈性的塑 料結構,在供電元件容腔的內部或者外部設置有提供直流或者交流電源的電源 電路3,電源電路3可以放置于頂座外側的腔體6內,電源電路3包括DC—DC (直流一直流)或者DC-AC (直流一交流)變換電路,還可以包括濾波電路、充 電指示電路、保護電路等電路中的至少一種,上述電路都可以采用已有電路集 成塊來實現,電源電路3可以通過導線9連接插頭4,電源輸出插頭4可以直接 對待充電設備進行充電或通過轉接插頭(或類似裝置)間接對待充電設備進行 充電。由柔性材料構成殼體7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底座1和頂座5的外側上形成 供電元件容腔,此時柔性材料殼體7形成的供電元件容腔沒有將裝有電源電路3 的腔體6包裹,在由柔性材料構成的殼體7上設置有開口 a,以方便供電元件從 開口 a處置入供電元件容腔或由其取出,在未裝入電池時,由于使用的是軟質 外殼,因此可以非常方便的將本技術應急充電器折疊以方便收納。當從側 面開口將電池裝入供電元件容腔后,電池的底部(指面向彈簧2) —部分陷入電 池底座1中,電池的頂部(指面向電池頂座5)在彈簧2的推力下,陷入電池頂 座中。由于電池的頂部和底部都卡裝在電池底座1和電池頂座5中,因此此時 整個充電器呈直伸狀而不至于彎曲,電池的正負兩極和頂座、底座接觸牢固可 靠。所述柔性材料可以為塑料、橡膠、布、皮革、紡織品、編織物、金屬等材 料中的任意一種,在所述供電元件容腔內裝有提供電能的供電元件8,供電元件 8通過電源電路3連接插頭4。供電元件8可以為干電池、充電電池、鈕扣電池、 鋰電池、鎳氫電池、鎳鎘電池、燃料電池中的任意一種。 實施例2:如圖8所示,由柔性材料構成殼體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底座1和頂座5的外側 上形成供電元件容腔,此時柔性材料殼體形成的供電元件容腔將裝有電源電路3 的腔體6包裹,裝入電池后,電池的兩端分別卡裝在電池底座1和電池頂座5 中。實施例2的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結構基本相同。實施例3:如圖9所示,由柔性材料構成殼體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底座1和頂座5的內側 上形成供電元件容腔,在頂座5外側同樣設置有放置電源電路3的腔體6,裝入 電池后,電池的兩端分別卡裝在電池底座1和電池頂座5中。實施例3的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結構基本相同。實施例4:如圖10所示,由柔性材料構成殼體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底座1和頂座5的內側 上形成供電元件容腔,在殼體內放置電源電路3,在頂座5外側沒有設置放置電 源電路3的腔體6,裝入電池后,電池的兩端分別卡裝在電池底座l和電池頂座 5中,實施例4的其它結構與實施例3結構基本相同。 實施例5:實施例5與實施例1結構基本相同,區別在于開口 a設置在殼體任一端上。實施例6:實施例6與實施例2結構基本相同,區別在于開口 a設置在殼體任一端上。 實施例7:如圖11,圖12,圖13所示,實施例7與實施例3結構基本相同,區別在于 開口a設置在殼體任一端上。 實施例8:實施例8與實施例4結構基本相同,區別在于開口 a設置在殼體任一端上。 上述實施例1至實施例8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應急充電器,其特征在于:充電器的兩端為底座(1)和頂座(5),在底座(1)內側設置有彈性裝置(2),底座(1)和頂座(5)通過可折疊殼體(7)連接形成供電元件容腔,在供電元件容腔的內部或外部設置有電源電路(3),電源電路(3)上連接有插頭(4),供電元件容腔的腔體上設置有開口(a)。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力,謝安,
申請(專利權)人:張力,謝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0[中國|成都]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