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多腔體干細胞輸液注射設備,涉及干細胞注射技術領域,盒體底端中部開設有安裝槽,液氮腔內壁覆蓋有保溫墊,且安裝槽頂部均勻開設有若干個貫通于保溫墊的氣孔,安裝槽底部通過螺栓安裝有安裝板,且安裝板頂部嵌入安裝有位于安裝槽內部的扇風設備;儲液組件由框板、儲藥容器、藥液管一和藥液管二組成,框板的數量為兩塊,且框板呈左右對稱排布,儲藥容器的數量為三個且呈共線排布相互固定,且儲藥容器位于框板之間,側邊儲藥容器與框板固定連接,藥液管一的數量為兩根且分別固定于側邊儲藥容器底部,旋鈕因為螺紋的自鎖性,自身不能進行前后移動,所以出現誤碰旋鈕導致扎破針移動的概率較低。旋鈕導致扎破針移動的概率較低。旋鈕導致扎破針移動的概率較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多腔體干細胞輸液注射設備
[0001]本技術涉及干細胞注射
,更具體的說,本技術涉及一種多腔體干細胞輸液注射設備。
技術介紹
[0002]干細胞指的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多潛能細胞。
[0003]根據專利公告號CN209316517U一種干細胞輸液用袋表示:所述袋體上依次設置第一腔體、第二腔體、第三腔體,用來盛裝輸液藥品,所述第二腔體頂端設有輸注口,用來加注干細胞混懸液;所述三個腔體底端與塑料軟管相連接,所述塑料軟管頂端進行虛焊密封,形成軟密封區,軟密封區內部設置穿刺棒;還設有輸液袋口,輸液袋口頂端與塑料軟管相連接,底部設有橡膠塞,中間設有細胞篩,用來過濾團聚的干細胞。
[0004]其優點是:能夠無污染的實現干細胞的全程靜脈回輸無需頻繁插拔插瓶針,并且徹底杜絕回輸干細胞懸混液的團聚現象,減輕病患的痛苦。
[0005]而存在的缺點是:專利公告號CN209316517U一種干細胞輸液用袋,在存儲輸液藥物時,不具備有冷存功能,所以僅可在輸液時容載輸液藥物,在藥物運輸過程中依然需要另外配備冷存設備;并且輸液過程中采用穿刺棒扎破軟密封區的方式依次輸注藥物,穿刺棒與軟密封區之間不具備局限性,很容易出現誤碰導致穿刺棒移動的情況。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專利公告號CN209316517U一種干細胞輸液用袋,僅可在輸液時容載輸液藥物,容易出現誤碰導致穿刺棒移動的情況,針對此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多腔體干細胞輸液注射設備。
[0007]本技術的目的與功效,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一種多腔體干細胞輸液注射設備,包括盒體和儲液組件,所述儲液組件位于盒體內部頂端;
[0008]所述盒體內部底端開設有呈凹形狀的液氮腔,且盒體底端中部開設有安裝槽,所述液氮腔內壁覆蓋有保溫墊,且安裝槽頂部均勻開設有若干個貫通于保溫墊的氣孔,所述安裝槽底部通過螺栓安裝有安裝板,且安裝板頂部嵌入安裝有位于安裝槽內部的扇風設備;
[0009]所述儲液組件由框板、儲藥容器、藥液管一和藥液管二組成,所述框板的數量為兩塊,且框板呈左右對稱排布,所述儲藥容器的數量為三個且呈共線排布相互固定,且儲藥容器位于框板之間,側邊所述儲藥容器與框板固定連接,所述藥液管一的數量為兩根且分別固定于側邊所述儲藥容器底部,且藥液管二固定于中部所述儲藥容器底端;
[0010]所述藥液管一和藥液管二內部均緊密粘接有薄膜層,且藥液管一和藥液管二前端并位于薄膜層正前端均固定有附屬套件,所述附屬套件前端通過螺紋轉動連接有旋鈕,且旋鈕后端固定有聯動軸,所述聯動軸后端貫穿過藥液管一以及藥液管二,且聯動軸后端固定有扎破針。
[0011]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盒體內部頂端開設有存放槽,且液氮腔環繞于存放槽左右兩側以及底端,所述液氮腔左上角插接有橡膠堵塊。
[0012]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扇風設備由馬達、轉軸和葉片組成,且馬達安裝于安裝板頂面,所述轉軸位于馬達頂部且與其傳動連接,且葉片的數量為若干片并均勻嵌接于轉軸外壁兩側,所述葉片位于氣孔內側。
[0013]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儲液組件安裝于存放槽內,且框板頂面均鉸接有掛鉤。
[0014]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藥液管二底部固定有輸出管,且藥液管一內端固定于輸出管邊壁,所述藥液管一和藥液管二均與輸出管相通。
[0015]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薄膜層呈Z字形,且薄膜層分別遮擋藥液管一以及藥液管二與輸出管的相通位置,所述聯動軸對應于薄膜層中段。
[0016]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扎破針后端呈尖銳錐狀,且扎破針隨旋鈕旋轉后移與薄膜層相接觸,通過所述扎破針扎破薄膜層。
[0017]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盒體頂部安裝有蓋子。
[0018]本技術的有益效果:
[0019]1、液氮腔的低溫能夠直接傳導至存放槽,讓藥液以及干細胞混懸液進入到低溫的儲存環境中,良好保存藥液以及干細胞混懸液,將液氮的低溫往周邊擴散,從而使得存放槽三側均勻受冷,可防止溫度流失,液氮消耗的速度變慢,使存放槽的溫度保持低溫,延長藥液以及干細胞混懸液的冷藏時間,配合藥液以及干細胞混懸液的運輸工作;
[0020]2、按輸液順序依次擰動相對應的旋鈕,從而釋放不同的藥液于輸出管內,因為觸發扎破針移動的動作需要人為擰動旋鈕,旋鈕因為螺紋的自鎖性,自身不能進行前后移動,所以出現誤碰旋鈕導致扎破針移動的概率較低,并且旋鈕后端因為扎破針的限制,使旋鈕始終保持與附屬套件連接的狀態,不可脫離于附屬套件,能夠保證輸液過程中藥液不滲透。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技術的盒體與蓋子結構拆分示意圖;
[0023]圖3為本技術的盒體結構內部示意圖;
[0024]圖4為本技術的A處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5]圖5為本技術的框板結構示意圖;
[0026]圖6為本技術的藥液管一結構內部頂面示意圖;
[0027]圖7為本技術的藥液管二結構內部側面示意圖。
[0028]圖1
?
圖7中:盒體1、液氮腔101、安裝槽102、氣孔103、保溫墊2、安裝板3、扇風設備4、存放槽5、框板6、掛鉤601、儲藥容器7、藥液管一8、薄膜層801、附屬套件9、旋鈕10、聯動軸1001、扎破針1002、輸出管11、藥液管二12、蓋子13。
具體實施方式
[0029]請參閱圖1
?
圖7,一種多腔體干細胞輸液注射設備,包括盒體1和儲液組件,所述儲液組件位于盒體1內部頂端;
[0030]所述儲液組件由框板6、儲藥容器7、藥液管一8和藥液管二12組成,所述框板6的數
量為兩塊,且框板6呈左右對稱排布,所述儲藥容器7的數量為三個且呈共線排布相互固定,且儲藥容器7位于框板6之間,側邊所述儲藥容器7與框板6固定連接,所述藥液管一8的數量為兩根且分別固定于側邊所述儲藥容器7底部,且藥液管二12固定于中部所述儲藥容器7底端;所述儲液組件安裝于存放槽5內;
[0031]具體的,由三個儲藥容器7分別儲存干細胞混懸液和其他兩種例如生理鹽水和地塞米松藥液,儲藥容器7頂部均設有鋁塑蓋,用于封閉儲藥容器7,使儲藥容器7能夠對藥液以及干細胞混懸液進行良好儲存,并且由盒體1容載儲液組件,儲藥容器7整體置于存放槽5中;
[0032]所述盒體1頂部安裝有蓋子13;
[0033]進一步的,初始狀態下蓋子13遮蓋于盒體1頂部,便于運輸干細胞混懸液;
[0034]所述盒體1內部底端開設有呈凹形狀的液氮腔101,且盒體1底端中部開設有安裝槽102,所述液氮腔101內壁覆蓋有保溫墊2,且安裝槽102頂部均勻開設有若干個貫通于保溫墊2的氣孔103,所述安裝槽102底部通過螺栓安裝有安裝板3,且安裝板3頂部嵌入安裝有位于安裝槽102內部的扇風設備4;
[0035]所述盒體1內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腔體干細胞輸液注射設備,包括盒體(1)和儲液組件,所述儲液組件位于盒體(1)內部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1)內部底端開設有呈凹形狀的液氮腔(101),且盒體(1)底端中部開設有安裝槽(102),所述液氮腔(101)內壁覆蓋有保溫墊(2),且安裝槽(102)頂部均勻開設有若干個貫通于保溫墊(2)的氣孔(103),所述安裝槽(102)底部通過螺栓安裝有安裝板(3),且安裝板(3)頂部嵌入安裝有位于安裝槽(102)內部的扇風設備(4);所述儲液組件由框板(6)、儲藥容器(7)、藥液管一(8)和藥液管二(12)組成,所述框板(6)的數量為兩塊,且框板(6)呈左右對稱排布,所述儲藥容器(7)的數量為三個且呈共線排布相互固定,且儲藥容器(7)位于框板(6)之間,側邊所述儲藥容器(7)與框板(6)固定連接,所述藥液管一(8)的數量為兩根且分別固定于側邊所述儲藥容器(7)底部,且藥液管二(12)固定于中部所述儲藥容器(7)底端;所述藥液管一(8)和藥液管二(12)內部均緊密粘接有薄膜層(801),且藥液管一(8)和藥液管二(12)前端并位于薄膜層(801)正前端均固定有附屬套件(9),所述附屬套件(9)前端通過螺紋轉動連接有旋鈕(10),且旋鈕(10)后端固定有聯動軸(1001),所述聯動軸(1001)后端貫穿過藥液管一(8)以及藥液管二(12),且聯動軸(1001)后端固定有扎破針(100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腔體干細胞輸液注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1)內部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世一,
申請(專利權)人:王世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