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池自動對線組合點膠機
[0001]本技術涉及電池加工設備,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電池自動對線組合點膠機。
技術介紹
[0002]鋰電池在生產成型后,均為單個獨立的結構。但有部分客戶根據自身的需求,要求將兩個電池粘連在一起,以便于后續的加工利用。目前對電池的粘連還處于人工粘連的方式。即工人將兩個電池放置在相應的放置座中,然后通過人工點膠的方式對電池進行點膠固定。但人工點膠的方式不僅工作效率低,還使得工人的勞動強度大,不利于生產。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電池自動對線組合點膠機,解決了傳統的人工點膠方式工作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大的問題。
[0004]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在于:一種電池自動對線組合點膠機,包括第一傳送帶、第二傳送帶、色標電眼、第一步進電機、點膠機構,以及連續布置在第二傳送帶上的多個電池放置座;所述第一傳送帶的末端安裝有用于將第一傳送帶中的電池推送至第二傳送帶中的翻轉推料機構;所述色標電眼安裝在第二傳送帶的上方,所述第一步進電機通過位移機構安裝在第二傳送帶的一側,且所述第一步進電機的驅動端與電池放置座中的其中一個電池相對應;所述第二傳送帶的遠離第一步進電機的一側安裝有頂緊轉座,且所述頂緊轉座與第一步進電機相對布置;所述點膠機構通過升降機構安裝在第一步進電機的一側,且所述點膠機構的點膠端位于電池放置座的上方;所述點膠機構的一側安裝有用于檢測電池放置座中的電池是否粘好的檢測機構。
[0005]作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一步進電機遠離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池自動對線組合點膠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傳送帶(0)、第二第二傳送帶(1)、色標電眼(3)、第一步進電機(4)、點膠機構(5),以及連續布置在第二傳送帶(1)上的多個電池放置座(2);所述第一傳送帶(0)的末端安裝有用于將第一傳送帶(0)中的電池(7)推送至第二傳送帶(1)中的翻轉推料機構(11);所述色標電眼(3)安裝在第二傳送帶(1)的上方,所述第一步進電機(4)通過位移機構安裝在第二傳送帶(1)的一側,且所述第一步進電機(4)的驅動端與電池放置座(2)中的其中一個電池(7)相對應;所述第二傳送帶(1)遠離第一步進電機(4)的一側安裝有頂緊轉座(6),且所述頂緊轉座(6)與第一步進電機(4)相對布置;所述點膠機構(5)通過升降機構安裝在第一步進電機(4)的一側,且所述點膠機構(5)的點膠端位于電池放置座(2)的上方;所述點膠機構(5)的一側安裝有用于檢測電池放置座(2)中的電池(7)是否粘好的檢測機構(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池自動對線組合點膠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進電機(4)遠離點膠機構(5)一側的第二傳送帶(1)上安裝有電池撥平機構(9)。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池自動對線組合點膠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撥平機構(9)包括電池撥平座(91);所述電池撥平座(91)安裝在第二傳送帶(1)的上方,所述電池撥平座(91)的一側安裝有用于撥平電池(7)的電池撥平片(92),所述電池撥平座(91)上安裝有限高片(93),且所述限高片(93)延伸至電池放置座(2)的上方。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池自動對線組合點膠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點膠機構(5)包括連接座(51)、抽膠泵(52)、點膠硬管(53)、接近開關(54)、定位座(55)和定位氣缸(56);所述連接座(51)安裝在升降機構的驅動端,所述點膠硬管(53)安裝在連接座(51)上,且所述點膠硬管(53)位于第二傳送帶(1)的上方,所述點膠硬管(53)通過輸送軟管(57)與抽膠泵(52)連接;所述接近開關(54)安裝在第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盧耀武,
申請(專利權)人:梧州市恒立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