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可見光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裝置,在該方法中,LiFi站點需要先分別通過至少兩條路徑與LiFi終端對準。然后,該LiFi站點按照該第一路徑對應的第一對準方向向該LiFi終端發送業務數據。當該LiFi站點確定該第一路徑被遮擋,則該LiFi站點按照該第二路徑對應的第二對準方向向該LiFi終端發送該業務數據。由于,在該第一路徑被遮擋時,該LiFi站點已經獲知該第一路徑的對準方向。因此,LiFi站點可以省去因掃描LiFi終端的而造成的時延。LiFi站點與LiFi終端之間的數據傳輸不中斷,有利于提高用戶的業務體驗。利于提高用戶的業務體驗。利于提高用戶的業務體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可見光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裝置
[0001]本申請實施例涉及光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見光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可見光無線通信技術(light fidelity,LiFi),又稱為光保真技術,是一種利用可見光波譜進行數據傳輸的無線傳輸技術。該技術通過在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上植入芯片,利用電信號控制LED發出肉眼看不到的高速閃爍信號來傳輸信息。該技術能夠使得在室內燈光可達的范圍即可布置通信網絡,能夠在實現照明的同時,實現高速的數據通信。然而,可見光波長較短,當LiFi站點與LiFi終端之間的視距(line of sight,LOS)路徑受遮擋物遮擋后,LiFi終端收到的信號的強度將嚴重衰減,將嚴重影響室內LiFi的通信質量。
[0003]目前,常采用反射面技術解決這一問題。具體地,當LiFi站點與LiFi終端之間的視距路徑受遮擋物遮擋后,該LiFi站點將通過反射面掃描非視距(no line of sight,NLOS)路徑,以重新建立LiFi站點與LiFi終端之間的通信連接。也可以采用切換LiFi站點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具體地,當LiFi站點與LiFi終端之間的視距路徑受遮擋物遮擋后,該LiFi站點將與該LiFi終端通信的任務切換至另一個與該LiFi終端能夠進行視距通信的LiFi站點。然后,由該切換之后的LiFi站點掃描該LiFi終端并與該LiFi終端建立通信連接。
[0004]但是,前述兩種解決方式都將引入較大時延,導致LiFi終端與LiFi站點之間業務數據傳輸中斷,影響用戶的業務體驗。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見光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裝置,用于避免在LiFi站點與LiFi終端之間的視距路徑受遮擋物遮擋時引入因掃描波束或重建鏈路而引起的時延,降低LiFi終端與LiFi站點之間業務數據傳輸中斷的幾率,提高用戶的業務體驗。
[0006]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可見光通信方法,該方法用于LiFi站點和LiFi終端之間的光通信。在該方法中,LiFi站點需要先分別通過至少兩條路徑與LiFi終端對準,其中,不同的路徑對應的對準方向不同,該至少兩條路徑包括第一路徑和第二路徑。然后,該LiFi站點按照該第一路徑對應的第一對準方向向該LiFi終端發送業務數據。當確定該第一路徑被遮擋時,則該LiFi站點按照該第二路徑對應的第二對準方向向該LiFi終端發送該業務數據。
[0007]其中,前述LiFi站點分別通過至少兩條路徑與LiFi終端對準的過程,也可以理解為是,LiFi站點確定至少兩條路徑中的每條路徑的對準方向的過程。
[0008]應當理解的是,當確定某一條路徑的對準方向之后,若該LiFi站點向該對準方向發送信號,該LiFi終端可以收到前述信號。因此,該對準方向可以反映該LiFi終端的位置信息。
[0009]本實施例中,LiFi站點分別通過至少兩條路徑與LiFi終端對準,并且,該LiFi站點
已知前至少兩條路徑中每條路徑的對準方向。也就是說,該LiFi站點通過前述任意一條路徑對應的對準方向發送業務數據,該LiFi終端均可以收到來自該LiFi站點的業務數據。因此,當其中一條路徑被遮擋時,LiFi站點可以通過已知的另一條路徑的對準方向向該LiFi終端發送業務數據。此時,LiFi站點無需再次掃描以確定LiFi終端的位置,而是直接采用未被遮擋的路徑對應的對準方向向LiFi終端發送業務數據。由于,LiFi站點省去了因掃描LiFi終端的而造成的時延。因此,LiFi站點與LiFi終端之間的數據傳輸不中斷,有利于提高用戶的業務體驗。而傳統的技術中,LiFi站點與LiFi終端之間僅有一條路徑的對準方向是明確的,該LiFi站點不感知其他路徑上的對準方向。當該LiFi站點與該LiFi終端之間已知的這一條路徑被遮擋之后,該LiFi站點才會觸發掃描另一條路徑。因此,傳統技術需要引入因掃描LiFi終端的而造成的時延。
[0010]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該LiFi站點分別通過至少兩條路徑與LiFi終端對準,包括:該LiFi站點分別在該至少兩條路徑中的每一條路徑上發射信標光束,其中,不同路徑上發射的信標光束的發射方向不同,不同路徑上發射的信標光束的波長不同;若收到與該信標光束具有相同波長的反饋光束,則該LiFi站點確定該波長對應的信標光束的發射方向為該信標光束對應的路徑的對準方向。
[0011]其中,該反饋光束是前述信標光束經過一次或多次反射而獲得的信號,因此,若LiFi站點發出一個信標光束之后,能收到與該信標光束具有相同波長的反饋光束,則說明該LiFi站點剛好與該LiFi終端對準。本實施方式中,LiFi站點在至少兩條路徑上發射信標光束,為了區分不同路徑上的信標光束,采用不同波長的光分別作為不同路徑上的信標光束。也就是說,該LiFi站點會向LiFi終端發射至少兩個不同波長的信標光束。而傳統技術中,LiFi站點不會同時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射信標光束,在一條路徑被遮擋之后,才會觸發在另一條路徑上發射信標光束。因此,該LiFi站點在不同路徑掃描LiFi終端時,均采用的一種波長的信標光束。
[0012]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該LiFi站點按照該第一路徑對應的第一對準方向向該LiFi終端發送業務數據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LiFi站點存儲至少兩條路徑對應的對準方向,該至少兩條路徑對應的對準方向包括該第一路徑對應的該第一對準方向和該第二路徑對應的該第二對準方向。
[0013]本實施方式中,提出LiFi站點在切換路徑之間就能夠存儲指示兩條路徑對應的對準方向,而傳統技術中LiFi站點僅獲知一條路徑的對準方向,無法存儲兩個或多個對準方向。相比于傳輸技術,本實施方式能夠使得LiFi站點在其中一條路徑被遮擋的情況下,立即根據存儲的另一條路徑的對準方向發送業務數據,即切換至另一條路徑傳輸業務數據,而無需在切換之前重新發射信標光束以確定對準方向。因此,LiFi站點省去了因掃描LiFi終端的而造成的時延,該LiFi站點與LiFi終端之間的數據傳輸不中斷,有利于提高用戶的業務體驗。
[0014]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該LiFi站點按照該第一路徑對應的第一對準方向向該LiFi終端發送業務數據,包括:該LiFi站點按照該第一路徑對應的第一對準方向向該LiFi終端發送數據幀,該數據幀攜帶該業務數據和位置指示信息,該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該第一對準方向;若收到基于該數據幀的響應幀,且,該響應幀攜帶該位置指示信息,則該LiFi站點確定該第一路徑未被遮擋。
[0015]本實施方式中,提出LiFi站點在向LiFi終端發送攜帶業務數據的數據幀時,也可以在該數據幀中攜帶位置指示信息,以使得該LiFi終端能夠獲知LiFi站點相對與該LiFi終端的方向。
[0016]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該LiFi站點按照該第二路徑對應的第二對準方向向該LiFi終端發送業務數據之后,該方法還包括:該LiFi站點向該第一對準方向發射第一信標光束;若收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見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見光無線通信技術LiFi站點分別通過至少兩條路徑與LiFi終端對準,不同的所述路徑對應的對準方向不同,所述至少兩條路徑包括第一路徑和第二路徑;所述LiFi站點按照所述第一路徑對應的第一對準方向向所述LiFi終端發送業務數據;當所述第一路徑被遮擋時,所述LiFi站點按照所述第二路徑對應的第二對準方向向所述LiFi終端發送所述業務數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Fi站點分別通過至少兩條路徑與LiFi終端對準,包括:所述LiFi站點分別在所述至少兩條路徑中的每一條路徑上發射信標光束,其中,不同路徑上發射的信標光束的發射方向不同,不同路徑上發射的信標光束的波長不同;若收到與所述信標光束具有相同波長的反饋光束,則所述LiFi站點確定所述波長對應的信標光束的發射方向為所述信標光束對應的路徑的對準方向。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Fi站點按照所述第一路徑對應的第一對準方向向所述LiFi終端發送業務數據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LiFi站點存儲至少兩條路徑對應的對準方向,所述至少兩條路徑對應的對準方向包括所述第一路徑對應的所述第一對準方向和所述第二路徑對應的所述第二對準方向。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Fi站點按照所述第二路徑對應的第二對準方向向所述LiFi終端發送業務數據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LiFi站點向所述第一對準方向發射第一信標光束;若收到與所述第一信標光束具有相同波長的第一反饋光束,則所述LiFi站點確定所述第一路徑未被遮擋,并按照所述第一路徑對應的第一對準方向向所述LiFi終端所述發送業務數據。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兩條路徑包括一條視線LOS路徑和至少一條非視線NLOS路徑;或者,所述至少兩條路徑包括至少兩條非視線NLOS路徑。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徑為視線LOS路徑,所述第二路徑為非視線NLOS路徑。7.一種通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處理模塊,用于分別通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亞東,蔡文超,曾焱,
申請(專利權)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