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的一種快速轉接頭,包括:主體座,呈兩端開口的中空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鎖緊套,可前后滑移地設于所述主體座的前部;至少三個夾爪,設置在所述主體座的前部且位于鎖緊套內;第一彈性件,使所述的鎖緊套始終具有向前滑移的趨勢;其中,多個夾爪沿所述主體座的周向間隔,各夾爪的前端具有外露于在鎖緊套前端的夾持部,從而形成環狀夾頭,從而使快速轉接頭能夠適應不同管徑的管件。而使快速轉接頭能夠適應不同管徑的管件。而使快速轉接頭能夠適應不同管徑的管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快速轉接頭
[0001]本技術涉及流體管路連接配件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快速轉接頭。
技術介紹
[0002]在流體管路連接中,快速接頭的應用十分廣泛,這是一種不需要借助工具就能實現管路連通或斷開的接頭,給流體管路的連接和斷開帶來極大的便利。
[0003]現有的用于流體管路的快速接頭,如申請號為CN201020687769.2(公開號為CN201902577U)的中國專利公開的一種空調用角閥,從上至下依次包括角閥公頭、角閥主體、活絡頭連接塊、密封圈座、密封圈和用于連接空調器截止閥的活絡螺母;密封圈座上端延伸出套管,套管穿過活絡頭連接塊與角閥主體相接;其密封圈和密封圈座上下滑動設置在活絡螺母內側,角閥外側設置有控制密封圈座上下移動的搖臂;又如本申請人的申請號為CN201210187586.8(公開號為號CN102691841A)的中國專利公開的一種卡口式快速截止閥接頭,包括圓柱形的套筒,以及設置在套筒前端的活絡頭,活絡頭的前端部設置有具有內螺紋的螺母部分,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端分別位于套筒和活絡頭內的能作軸向運動的密封圈座,密封圈座的前端部設有密封圈,活絡頭內側壁設有阻擋環,阻擋環位于螺母部分和密封圈之間并且內徑小于螺母部分,阻擋環與截止閥端部的外螺紋抵接時,密封圈能移動到與截止閥的頭部錐面抵接。
[0004]上述的這些接頭,活絡頭與外部管接頭通過螺紋連接,由此使得對于不同管徑規格的管件,需要使用相應的活絡頭,增加了配件,也使得連接操作較為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能夠適應不同管徑的管件的快速轉接頭。
[0006]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快速轉接頭,包括:
[0007]主體座,呈兩端開口的中空結構;
[0008]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
[0009]鎖緊套,可前后滑移地設于所述主體座的前部;
[0010]至少三個夾爪,設置在所述主體座的前部且位于鎖緊套內;
[0011]第一彈性件,使所述的鎖緊套始終具有向前滑移的趨勢;
[0012]其中,多個夾爪沿所述主體座的周向間隔,各夾爪的前端具有外露于在鎖緊套前端的夾持部,從而形成環狀夾頭。
[0013]為了便于快速轉接頭適應不同長度的外部管件,還包括密封套和第二彈性件,該密封套可前后滑移地插置于所述主體座的前端、并位于所述的多個夾爪之內,所述密封套的內壁上設有向內中央凸出的第三臺階,所述第二彈性件使所述的密封套始終具有向前的移動趨勢。通過使密封套能夠前后滑移,從而能夠根據外部管件的長度調節密封套與環狀夾頭之間的距離,使轉接頭適應不同長度的外部管件,從而進一步提升該快速轉接件的通
用性。
[0014]為了便于對密封套的徑向進行限位從而避免密封套的前部發生徑向上的晃動,還包括安裝套和第三彈性件,該安裝套可前后滑移地套裝于所述密封套的外部,且所述的安裝套位于所述的主體座和所述的至少三個夾爪之間,所述的第三彈性件使所述的安裝套始終具有向前移動的趨勢。
[0015]為了使第二彈性件和第三彈性件的結構更加簡單,所述主體座的內周壁上設有第一臺階,所述的第二彈性件為設于所述第一臺階與所述密封套的后端面之間的彈簧;所述主體座的外周壁上設有第二臺階,所述安裝套的外周壁上設有外肩部,所述的第三彈性件為設于所述第二臺階和所述外肩部的肩面之間的彈簧。
[0016]為了使外部管件與密封套密封連接的同時隔絕密封套的內部和外部,所述密封套的前部內周壁上開有第一環槽,且所述第三臺階構成所述第一環槽的后壁,所述第一環槽中容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主體座的前部內周壁上沿其長度方向間隔設有兩個第二環槽,各第二環槽中均容置有第二密封圈,各第二密封圈均與所述密封套的外周壁密封相抵。
[0017]為了便于安裝各夾爪,所述主體座的外周壁上開有周向延伸的安裝槽,各夾爪的后端設有嵌裝于所述安裝槽中的安裝部。
[0018]為了便于安裝鎖緊套的同時使第一彈性件的結構更加簡單,同時,便于對鎖緊套的后移程度進行限位,所述主體座的外部套接有環形墊,所述的鎖緊套與所述的環形墊滑動連接,且所述鎖緊套的內周壁上設有凸環和內肩部,所述第一彈性件為設于所述的環形墊和所述的凸環之間的彈簧,所述的內肩部位于所述的凸環和所述的環形墊之間、并所述的內肩部能與所述環形墊的前端面相抵。
[0019]為了便于對鎖緊套的前移程度進行限位,其中至少一個夾爪的前端外周壁上設有凸沿,該凸沿的后端面能與所述鎖緊套的前端面相抵。
[0020]為了便于與外部母接頭連接,所述主體座的后端連接有可拆卸的連接套,該連接套的后端插置有可前后滑移的閥芯而能打開或封堵住所述連接套的后端開口,所述連接套的內部還容置有靠近所述主體座的后端的六角座,該六角座和所述閥芯之間設有使所述閥芯始終具有向后滑移趨勢的第四彈性件。
[0021]為了使環狀夾頭對外部管件的軸向定位效果更好,所述夾持部的內周壁上設有周向延伸的螺牙。
[002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通過沿主體組件的周向間隔設置至少三個位于鎖緊套的內部的夾爪、并在各夾爪的前端設置夾持部而成形成對外部管件進行軸向限位的環狀夾頭,使環狀夾頭的內徑可隨外部管件的管徑調節,以便于該快速轉接頭能夠適應不同管徑的外部管件,從而提高快速轉接頭的通用性,還通過鎖緊套的前后移動和第一彈性件的協同配合實現環狀夾頭與外部管件的連接自鎖和解鎖,從而使轉接頭與外部管件連接操作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圖;
[0024]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前視圖;
[0025]圖3為圖2中A
?
A方向上的剖視圖;
[0026]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8]如圖1~4所示,為本技術的最佳實施例。
[0029]本實施例中的快速轉接頭,包括鎖緊套1、六個夾爪2、第一彈性件31、第二彈性件32、第三彈性件33、第四彈性件34、主體座4、第二密封圈44、密封套5、第一密封圈51、安裝套6、連接套7、閥芯8、六角座9和環形墊10等主要零部件。
[0030]該主體座4呈兩端開口的中空結構,鎖緊套1可前后滑移地設于主體座4的前部。具體地,主體座4的外部套接有環形墊10,鎖緊套1與環形墊10滑動連接,主體座4的外周壁上還設有限制環形墊10向后移動的卡簧101(見圖3)。各夾爪2的前端外壁上設有凸沿23(見圖4),該凸沿23的后端面能與鎖緊套1的前端面相抵(見圖3),從而便于對鎖緊套1的前移程度進行限位。六個夾爪2沿主體座4的周向間隔設于主體座4的前部,具體地,主體座4的外周壁上開有周向延伸的安裝槽42(見圖4),各夾爪2的后端設有嵌裝于安裝槽42中的安裝部22(見圖3),從而便于安裝各夾爪2。六個夾爪2位于鎖緊套1和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快速轉接頭,包括:主體座(4),呈兩端開口的中空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鎖緊套(1),可前后滑移地設于所述主體座(4)的前部;至少三個夾爪(2),設置在所述主體座(4)的前部且位于鎖緊套(1)內;第一彈性件(31),使所述的鎖緊套(1)始終具有向前滑移的趨勢;其中,多個夾爪(2)沿所述主體座(4)的周向間隔,各夾爪(2)的前端具有外露于在鎖緊套(1)前端的夾持部(21),從而形成環狀夾頭(2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轉接頭,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密封套(5)和第二彈性件(32),該密封套(5)可前后滑移地插置于所述主體座(4)的前端、并位于所述多個夾爪(2)之內,所述密封套(5)的內壁上設有向內中央凸出的第三臺階(53),所述第二彈性件(32)使所述的密封套(5)始終具有向前移動的趨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轉接頭,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套(6)和第三彈性件(33),該安裝套(6)可前后滑移地套裝于所述密封套(5)的外部,且所述的安裝套(6)位于所述的主體座(4)和所述的至少三個夾爪(2)之間,所述的第三彈性件(33)使所述的安裝套(6)始終具有向前移動的趨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轉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座(4)的內周壁上設有第一臺階(41),所述的第二彈性件(32)為設于所述第一臺階(41)與所述密封套(5)的后端面之間的彈簧;所述主體座(4)的外周壁上設有第二臺階(45),所述安裝套(6)的外周壁上設有外肩部(61),所述的第三彈性件(33)為設于所述第二臺階(45)和所述外肩部(61)之間的彈簧。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轉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5)的前部內周壁上開有第一環槽(52),且所述第三臺階(53)構成所述第一環槽(52)的后壁,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建軍,
申請(專利權)人:胡建軍,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