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公路橋梁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公路橋梁基樁加固裝置,包括基座,基座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基樁本體,基樁本體的外側固定安裝有若干第一鉸接座,若干第一鉸接座環繞著基樁本體等距分布,若干第一鉸接座內側均轉動安裝有第一連接桿,若干第一連接桿遠離述第一鉸接座的一端均安裝有第一調節機構,第一調節機構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第二連接桿,第二連接桿遠離第一調節機構的一端鉸接有墊板,墊板上螺紋安裝有若干固定螺栓,墊板通過固定螺栓與基座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對基樁本體進行穩定支撐,也就使得基樁本體能夠更加牢固。也就使得基樁本體能夠更加牢固。也就使得基樁本體能夠更加牢固。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公路橋梁基樁加固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公路橋梁
,尤其涉及一種公路橋梁基樁加固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基樁是建筑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結構,一般涉及樁基礎、群樁基礎和單樁基礎,樁基礎是由樁和連接于樁頂的承臺共同組成的基礎,若樁身全部埋于土中,承臺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臺樁基,建筑基樁通常為低承臺樁基礎,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臺底位于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臺樁基,公路橋梁基樁通常為高承臺樁基;
[0003]公路橋梁在經過長期使用后基樁容易出現松動,需要通過相應的加固裝置對基樁進行有效固定加固,對此,現有技術中的專利公開號為CN202020063899.2中公開了“一種公路橋梁基樁加固裝置,包括基底,所述基底上設置有若干以公路橋梁基樁為中心呈圓周陣列分布的緊固件,所述緊固件包括兩螺桿,兩所述螺桿底部分別固定連接在基底上,兩所述螺桿上分別螺紋連接有一緊固螺母,兩所述螺桿上分別滑動套設有一位于基底與緊固螺母之間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傾斜設置的圓筒”;
[0004]該類專利可以根據公路橋梁基樁情況選擇緊固件數量進行加固,需要擰緊大量的緊固螺母,另外,一旦固定安裝后無法調節,需要重新拆卸螺栓再安裝,操作過程繁瑣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安裝后無法調節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公路橋梁基樁加固裝置。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7]設計一種公路橋梁基樁加固裝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基樁本體,所述基樁本體的外側固定安裝有若干第一鉸接座,若干所述第一鉸接座環繞著基樁本體等距分布,若干所述第一鉸接座內側均轉動安裝有第一連接桿,若干所述第一連接桿遠離述第一鉸接座的一端均安裝有第一調節機構,所述第一調節機構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第二連接桿,所述第二連接桿遠離第一調節機構的一端鉸接有墊板,所述墊板上螺紋安裝有若干固定螺栓,所述墊板通過固定螺栓與基座固定連接。
[0008]優選的,所述第一調節機構包括第一安裝座,所述第一安裝座與第一連接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安裝座內側的兩端均鉸接有第三連接桿,兩個所述第三連接桿遠離第一安裝座的一端均鉸接有滑塊,兩個所述滑塊的底端均鉸接有第四連接桿,所述第二連接桿遠離墊板的一端固定安裝有第二安裝座,兩個所述第四連接桿的底端分別與第二安裝座的兩端鉸接。
[0009]優選的,所述第一調節機構還包括雙向螺桿,兩個所述滑塊分別螺紋安裝在雙向螺桿的兩端,所述雙向螺桿的中部固定安裝有限位塊,所述雙向螺桿的兩端均固定安裝有第一旋轉帽。
[0010]優選的,所述第二連接桿的外側安裝有第二調節機構,所述第二調節機構包括第
二鉸接座、內螺紋筒和絲桿;所述第二鉸接座固定安裝在基樁本體的外側,所述內螺紋筒的一端通過銷軸與第二鉸接座轉動連接,所述內螺紋筒與絲桿螺紋連接,所述絲桿遠離內螺紋筒的一端與第二連接桿鉸接。
[0011]優選的,所述內螺紋筒的外側固定安裝有第二旋轉帽,所述第二旋轉帽的外側開設有若干防滑槽。
[0012]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公路橋梁基樁加固裝置,有益效果在于:通過調整第一安裝座和第二安裝座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得第一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桿分別作用于基樁本體和墊板,進而使得第一連接桿可以對基樁本體進行穩定支撐,也就使得基樁本體能夠更加牢固。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公路橋梁基樁加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公路橋梁基樁加固裝置的第一調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公路橋梁基樁加固裝置的第二調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基座1、基樁本體2、第一鉸接座3、第一連接桿4、第一調節機構5、第一安裝座51、第三連接桿52、滑塊53、第四連接桿54、第二安裝座55、雙向螺桿56、限位塊57、第一旋轉帽58、第二連接桿6、墊板7、固定螺栓8、第二調節機構9、第二鉸接座91、內螺紋筒92、第二旋轉帽93、絲桿94。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18]實施例1:
[0019]參照圖1
?
2,一種公路橋梁基樁加固裝置,包括基座1,基座1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基樁本體2,基樁本體2的外側固定安裝有若干第一鉸接座3,若干第一鉸接座3環繞著基樁本體2等距分布,若干第一鉸接座3內側均轉動安裝有第一連接桿4,若干第一連接桿4遠離述第一鉸接座3的一端均安裝有第一調節機構5,第一調節機構5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第二連接桿6,第二連接桿6遠離第一調節機構5的一端鉸接有墊板7,墊板7上螺紋安裝有若干固定螺栓8,墊板7通過固定螺栓8與基座1固定連接。
[0020]第一調節機構5包括第一安裝座51和雙向螺桿56,第一安裝座51與第一連接桿4固定連接,第一安裝座51內側的兩端均鉸接有第三連接桿52,兩個第三連接桿52遠離第一安裝座51的一端均鉸接有滑塊53,兩個滑塊53的底端均鉸接有第四連接桿54,第二連接桿6遠離墊板7的一端固定安裝有第二安裝座55,兩個第四連接桿54的底端分別與第二安裝座55的兩端鉸接;兩個滑塊53分別螺紋安裝在雙向螺桿56的兩端,雙向螺桿56的中部固定安裝有限位塊57,雙向螺桿56的兩端均固定安裝有第一旋轉帽58。
[0021]安裝過程:首先,通過固定螺栓8將所有的墊板7固定安裝在基座1上,然后將所有
的第一連接桿4轉動安裝在相應第一鉸接座3的內側;
[0022]再通過轉動第一旋轉帽58使得雙向螺桿56轉動,從而可以使得兩個滑塊53可以相向滑動,這就使得兩個第三連接桿52和兩個第四連接桿54均相向轉動,這就使得第一安裝座51和第二安裝座55之間的距離增加,從而使得第一連接桿4和第二連接桿6分別作用于基樁本體2和墊板7,進而使得第一連接桿4可以對基樁本體2進行穩定支撐,也就使得基樁本體2能夠更加牢固。
[0023]實施例2:
[0024]參照圖1
?
3,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優選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第二連接桿6的外側安裝有第二調節機構9,第二調節機構9包括第二鉸接座91、內螺紋筒92和絲桿94;第二鉸接座91固定安裝在基樁本體2的外側,內螺紋筒92的一端通過銷軸與第二鉸接座91轉動連接,內螺紋筒92與絲桿94螺紋連接,絲桿94遠離內螺紋筒92的一端與第二連接桿6鉸接;內螺紋筒92的外側固定安裝有第二旋轉帽93,第二旋轉帽93的外側開設有若干防滑槽。
[0025]當調整第一安裝座51和第二安裝座55之間的距離時,通過轉動第二旋轉帽93可以使得內螺紋筒92轉動,從而使得絲桿94與內螺紋筒92發生相對位移,進而使得絲桿94和內螺紋筒92可以對第一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公路橋梁基樁加固裝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基樁本體(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樁本體(2)的外側固定安裝有若干第一鉸接座(3),若干所述第一鉸接座(3)環繞著基樁本體(2)等距分布,若干所述第一鉸接座(3)內側均轉動安裝有第一連接桿(4),若干所述第一連接桿(4)遠離述第一鉸接座(3)的一端均安裝有第一調節機構(5),所述第一調節機構(5)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第二連接桿(6),所述第二連接桿(6)遠離第一調節機構(5)的一端鉸接有墊板(7),所述墊板(7)上螺紋安裝有若干固定螺栓(8),所述墊板(7)通過固定螺栓(8)與基座(1)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橋梁基樁加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調節機構(5)包括第一安裝座(51),所述第一安裝座(51)與第一連接桿(4)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安裝座(51)內側的兩端均鉸接有第三連接桿(52),兩個所述第三連接桿(52)遠離第一安裝座(51)的一端均鉸接有滑塊(53),兩個所述滑塊(53)的底端均鉸接有第四連接桿(54),所述第二連接桿(6)遠離墊板(7)的一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文靜,
申請(專利權)人:楊文靜,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