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人工挖孔樁強支護結構,樁孔頂部外圍澆筑有一混凝土平臺,混凝土平臺上環繞樁孔等距設置4個支座;樁孔內設一與樁孔同軸的鋼護筒,鋼護筒外壁與樁孔內壁間有一定間隙,間隙中填充水泥砂漿;鋼護筒由至少2個節段組成,上下節段間焊接連接,其中最上方鋼護筒節段的上端突出到樁孔外,突出部分的外壁上環向等距固定設置4個牛腿,每個牛腿的支撐面板朝下,并分別支撐在一個支座上,最下方鋼護筒節段靠近上端的筒壁上環向等距開設多個注漿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支護結構強度高,支護施工速度快,支護所用鋼護筒作為樁基永久結構,能提高樁基抗剪能力。能提高樁基抗剪能力。能提高樁基抗剪能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人工挖孔樁強支護結構
[0001]本技術屬于橋梁樁基施工
,涉及人工挖孔樁施工,具體涉及一種人工挖孔樁強支護結構。
技術介紹
[0002]常規的樁基成孔方法有旋挖鉆成孔、回旋鉆成孔和人工挖孔。不同的施工方法適用于不同的施工環境。在山區復雜地質條件下,橋梁樁基容易因地質災害造成損壞,進行搶險施工時,原有樁基一般不能再用,需要在外側新增樁基。此種施工環境下,樁基施工位置通常有較厚的回填土,內部存在許多孤石,回旋鉆處理孤石功效低,無法滿足搶險需求;橋下作業凈空有限,也無法采用旋挖鉆施工;考慮到橋梁險情,必須采用振動小的方式成孔,因此只有人工挖孔樁符合施工要求。
[0003]人工挖孔樁在施工過程中,為保證施工安全,通常每開挖一段,需要在孔內壁澆筑鋼筋混凝土護壁,且需要等到混凝土護壁達到一定強度后才能開挖下一階段,功效慢,影響搶險施工進度;同時,由于上部土層為回填土,密實度低,而樁孔附近需要設置橋梁修復支架,附加荷載大,開挖過程中樁孔中側向不均勻土壓力極大,傳統的混凝土護壁容易被擠壓開裂甚至坍塌,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因此亟需一直樁孔支護強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人工挖孔樁強支護結構,提高人工挖孔樁支護施工效率,并保證施工安全。
[0005]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人工挖孔樁強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樁孔頂部外圍澆筑有一混凝土平臺,混凝土平臺上環繞樁孔等距設置4個支座;樁孔內設有一鋼護筒,鋼護筒與樁孔同軸,鋼護筒的外壁與樁孔內壁間有一定間隙,且鋼護筒外壁與樁孔內壁的間隙中填充水泥砂漿;所述鋼護筒由至少2個節段組成,上下節段間焊接連接,其中最上方鋼護筒節段的上端突出到樁孔外一定高度,最上方鋼護筒節段上端的外壁上環向等距固定設置4個牛腿,每個牛腿的支撐面板朝下,并分別支撐在一個所述支座上,最下方鋼護筒節段靠近上端的筒壁上環向等距開設多個注漿孔。
[0007]本技術有以下優點:
[0008](1)施工方法簡單,可操作性強,可實現樁基隨支護、隨開挖,提高施工效率,滿足搶險工程對時間的要求;
[0009](2)支護結構強度高,既能有效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又能防止土體變形,避免塌孔情況發生;
[0010](3)作為強支護結構的鋼護筒可作為樁基永久結構,形成鋼護筒+鋼筋混凝土樁基,能夠大幅提高樁基抗剪切能力,避免新增樁基以后再出現類似病害。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技術的立面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本技術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1、圖2所示,樁孔1頂部外圍澆筑有一混凝土平臺2,混凝土平臺2上環繞樁孔等距設置4個支座3;樁孔內設有一鋼護筒4,鋼護筒與樁孔同軸,鋼護筒的外壁與樁孔內壁間有一定間隙,且鋼護筒外壁與樁孔內壁的間隙中填充水泥砂漿5;所述鋼護筒由至少2個節段組成,上下節段間焊接連接,其中最上方鋼護筒節段的上端突出到樁孔外一定高度,最上方鋼護筒節段上端的外壁上環向等距固定設置4個牛腿6,每個牛腿的支撐面板朝下,并分別支撐在一個所述支座3上,最下方鋼護筒節段靠近上端的筒壁上環向等距開設多個注漿孔7。
[0014]本技術具體實施時,所述支座3可采用砼鋼支座,包括一鋼筒,鋼筒內灌注滿混凝土。
[0015]本技術具體實施時,可在所述支座3底部焊接一底板8,在所述混凝土平臺上對應每個支座位置設置4個錨固螺桿9,錨固螺桿可采用精軋螺紋筋,所述錨固螺桿下端預埋在混凝土平臺內,錨固螺桿上端穿過支座底部的底板,并螺接錨固螺母,將支座固定在混凝土平臺上。
[0016]所述牛腿與鋼護筒焊接或采用螺栓連接固定。
[0017]本技術具體實施時,所述鋼護筒外壁與樁孔內壁的間隙可設置為3
?
5cm。
[0018]本技術具體實施時,可在每個牛腿與混凝土平臺間設置一千斤頂10。
[0019]本技術的施工方法如下:
[0020](1)在人工挖孔樁樁孔1位置外圍澆筑混凝土平臺2,平臺高于地面30cm;平臺混凝土內預埋錨固螺桿9,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安裝砼鋼支座3;
[0021](2)開挖首節樁孔,開挖完成后,采用汽車吊將第一節鋼護筒41吊裝到樁孔內,第一節鋼護筒的上端孔壁上環向等距開設至少4個注漿孔7;第一節鋼護筒下放到位后,在鋼護筒上端環向等距安裝4個鋼牛腿,每個鋼牛腿支撐在一個支座上,然后汽車吊松開鋼護筒,將鋼護筒的重力轉換到由支座支撐;
[0022](3)在鋼護筒和人工挖孔樁間的縫隙內灌注水泥砂漿密實填充;
[0023](4)待砂漿強度初凝后,在牛腿下方設置千斤頂,利用千斤頂將鋼護筒向上頂升2
?
3cm,然后在下放,如此反復幾次,避免砂漿與鋼護筒粘結,便于后續施工時鋼護筒下沉;
[0024](5)人工挖孔樁繼續開挖下一節段,采用汽車吊起吊第二節鋼護筒42至首節鋼護筒上方,將第一、二節鋼護筒焊接;
[0025](6)拆除第一節鋼護筒上的鋼牛腿,轉換為汽車吊受力,緩慢下放汽車吊吊鉤,鋼護筒在自重作用下緩慢下沉;
[0026](7)鋼護筒下沉到位后,在第二節鋼護筒外壁上安裝牛腿并支撐在支座上,松開汽車吊吊鉤;
[0027](8)通過第一節鋼護筒上的注漿孔灌注砂漿,將第一節鋼護筒與樁孔之間的縫隙填充密實;
[0028](9)待砂漿強度初凝,再次通過千斤頂反復頂升、下放護筒,避免砂漿與鋼護筒粘結;
[0029](10)采用以上步驟進行后續節段樁孔開挖和鋼護筒下放,直至施工至巖石層以下1m;
[0030](11)在鋼護筒底部向巖石內插打鋼釬,防止鋼護筒下滑,然后繼續開挖樁孔至設計深度。其后下放鋼筋籠,澆筑樁基混凝土,完成樁基施工。鋼護筒成為樁基永久結構。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人工挖孔樁強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樁孔頂部外圍澆筑有一混凝土平臺,混凝土平臺上環繞樁孔等距設置4個支座;樁孔內設有一鋼護筒,鋼護筒與樁孔同軸,鋼護筒的外壁與樁孔內壁間有一定間隙,且鋼護筒外壁與樁孔內壁的間隙中填充水泥砂漿;所述鋼護筒由至少2個節段組成,上下節段間焊接連接,其中最上方鋼護筒節段的上端突出到樁孔外一定高度,最上方鋼護筒節段上端的外壁上環向等距固定設置4個牛腿,每個牛腿的支撐面板朝下,并分別支撐在一個所述支座上,最下方鋼護筒節段靠近上端的筒壁上環向等距開設多個注漿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樁強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為砼鋼支座,包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思元,雷棟,楊旭,羅鵬,張金福,
申請(專利權)人: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