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砌體墻,涉及砌體施工技術領域,包括構造柱、圈梁以及墻體,所述構造柱和所述圈梁用于與所述墻體進行砌筑;所述構造柱和所述圈梁均采用預制磚砌筑而成,所述預制磚內設置有澆筑空間,所述澆筑空間用于澆筑混凝土;砌筑成所述構造柱的所述預制磚的澆筑空間相互連通,砌筑成所述圈梁的所述預制磚的澆筑空間相互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包括上述砌體墻的墻體總成,所述砌體墻的所述構造柱和所述圈梁內澆筑有混凝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避免支模拆模,減少工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高施工效率。高施工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砌體墻及墻體總成
[0001]本技術涉及砌體施工
,特別是涉及一種砌體墻及墻體總成。
技術介紹
[0002]砌筑工程施工中,構造柱、圈梁施工是保證砌體結構整體性,保證抗震性能的關鍵步驟。一般砌體結構中,構造柱、圈梁工程量均占據了砌筑工程大部分施工時間。傳統的構造柱、圈梁施工流程為綁扎鋼筋、砌筑、支模、澆筑混凝土、拆模,工種多、工序多、工時長、容易出現質量問題,造成了砌筑工程的質量和進度難以控制。
[0003]因此,提供一種新型的砌體墻及墻體總成,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砌體墻及墻體總成,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能夠避免支模拆模,減少工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本技術提供一種砌體墻,包括構造柱、圈梁以及墻體,所述構造柱和所述圈梁用于與所述墻體進行砌筑;所述構造柱和所述圈梁均采用預制磚砌筑而成,所述預制磚內設置有澆筑空間,所述澆筑空間用于澆筑混凝土;砌筑成所述構造柱的所述預制磚的澆筑空間相互連通,砌筑成所述圈梁的所述預制磚的澆筑空間相互連通。
[0007]優選的,所述預制磚的側壁上還設置有開口,所述開口用于與所述墻體連接。
[0008]優選的,所述預制磚采用U型磚。
[0009]優選的,所述U型磚包括構造柱用U型磚和圈梁用U型磚,所述構造柱用U型磚由下至上依次砌筑形成所述構造柱,所述圈梁用U型磚水平并排砌筑形成所述圈梁。
[0010]優選的,所述構造柱用U型磚包括基底U型磚、第一中部U型磚、第二中部U型磚和頂部U型磚,所述構造柱的底部采用所述基底U型磚砌筑,所述基底U型磚的上方交替砌筑有所述第一中部U型磚和所述第二中部U型磚,所述構造柱的頂部采用所述頂部U型磚收頭;所述基底U型磚與相鄰的所述第一中部U型磚組合形成馬牙槎結構,所述第一中部U型磚與相鄰的所述第二中部U型磚組合形成馬牙槎結構。
[0011]優選的,所述基底U型磚包括A0型U型磚、A2型U型磚、A3型U型磚和A4型U型磚中的一種或多種以及A1型U型磚;
[0012]其中,所述A1型U型磚用于砌筑端部構造柱;
[0013]所述A0型U型磚用于砌筑L型墻中部構造柱,所述A0型U型磚的U型口的一側設置有倒角,用于與所述L型墻的L型內轉角相匹配;
[0014]所述A2型U型磚用于砌筑一字型墻中部構造柱;
[0015]所述A3型U型磚用于砌筑丁字型墻中部構造柱,所述A3型U型磚的U 型口兩側均設置有倒角,用于與所述丁字型墻的內轉角相匹配;
[0016]所述A4型U型磚用于砌筑十字型墻中部構造柱,所述A4型U型磚的U 型口兩側以及U
型底兩側均設置有倒角,用于與所述十字型墻的內轉角相匹配。
[0017]優選的,所述第二中部U型磚包括B0型U型磚、B2型U型磚、B3型U 型磚和B4型U型磚中的一種或多種以及B1型U型磚;
[0018]其中,所述B1型U型磚用于砌筑端部構造柱;
[0019]所述B0型U型磚用于砌筑L型墻中部構造柱,所述B0型U型磚的U型口的一側設置有倒角,用于與所述L型墻的L型內轉角相匹配;
[0020]所述B2型U型磚用于砌筑一字型墻中部構造柱;
[0021]所述B3型U型磚用于砌筑丁字型墻中部構造柱,所述B3型U型磚的U 型口兩側均設置有倒角,用于與所述丁字型墻的內轉角相匹配;
[0022]所述B4型U型磚用于砌筑十字型墻中部構造柱,所述B4型U型磚的U 型口兩側以及U型底兩側均設置有倒角,用于與所述十字型墻的內轉角相匹配。
[0023]優選的,所述預制磚采用混凝土制成。
[0024]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墻體總成,包括上述的砌體墻,所述砌體墻的所述構造柱和所述圈梁內澆筑有混凝土。
[0025]本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取得了以下技術效果:
[0026]本技術構造柱和圈梁均采用預制磚砌筑而成,預制磚與墻體同時砌筑,能夠省去支模和拆模的工序,可減少工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還降低了模板及周轉材料成本;并且無需留設固定模板用的拉桿孔洞,勾縫清晰,表面平整,避免了漏漿和蜂窩麻面等問題出現,成型后構造柱與砌體表面平整度偏差小,墻體觀感質量好,不存在傳統構造柱施工后雙面膠帶處理問題,降低后期抹灰施工空鼓開裂的質量風險。
[0027]進一步地,本技術中預制磚還可以采用混凝土余料搗制而成,能夠充分利用混凝土余料,節約資源。
附圖說明
[002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9]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中一字型墻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中L型墻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中A0型U型磚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中A0型U型磚的俯視圖;
[0033]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中A0型U型磚的主視圖;
[0034]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中B0型U型磚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中B0型U型磚的俯視圖;
[0036]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中B0型U型磚的主視圖;
[0037]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中A1型U型磚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10為本技術實施例中A1型U型磚的俯視圖;
[0039]圖11為本技術實施例中A1型U型磚的主視圖;
[0040]圖12為本技術實施例中B1型U型磚的結構示意圖;
[0041]圖13為本技術實施例中B1型U型磚的俯視圖;
[0042]圖14為本技術實施例中B1型U型磚的主視圖;
[0043]圖15為本技術實施例中A2型U型磚的結構示意圖;
[0044]圖16為本技術實施例中A2型U型磚的俯視圖;
[0045]圖17為本技術實施例中A2型U型磚的主視圖;
[0046]圖18為本技術實施例中B2型U型磚的結構示意圖;
[0047]圖19為本技術實施例中B2型U型磚的俯視圖;
[0048]圖20為本技術實施例中B2型U型磚的主視圖;
[0049]圖21為本技術實施例中A3型U型磚的結構示意圖;
[0050]圖22為本技術實施例中A3型U型磚的俯視圖;
[0051]圖23為本技術實施例中A3型U型磚的主視圖;
[0052]圖24為本技術實施例中B3型U型磚的結構示意圖;
[0053]圖25為本技術實施例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砌體墻,包括構造柱、圈梁以及墻體,所述構造柱和所述圈梁用于與所述墻體進行砌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構造柱和所述圈梁均采用預制磚砌筑而成,所述預制磚內設置有澆筑空間,所述澆筑空間用于澆筑混凝土;砌筑成所述構造柱的所述預制磚的澆筑空間相互連通,砌筑成所述圈梁的所述預制磚的澆筑空間相互連通;所述預制磚采用U型磚,所述U型磚包括構造柱用U型磚和圈梁用U型磚,所述構造柱用U型磚由下至上依次砌筑形成所述構造柱,所述圈梁用U型磚水平并排砌筑形成所述圈梁;所述構造柱用U型磚包括基底U型磚、第一中部U型磚、第二中部U型磚和頂部U型磚,所述構造柱的底部采用所述基底U型磚砌筑,所述基底U型磚的上方交替砌筑有所述第一中部U型磚和所述第二中部U型磚,所述構造柱的頂部采用所述頂部U型磚收頭;所述基底U型磚與相鄰的所述第一中部U型磚組合形成馬牙槎結構,所述第一中部U型磚與相鄰的所述第二中部U型磚組合形成馬牙槎結構;所述基底U型磚包括A0型U型磚、A2型U型磚、A3型U型磚和A4型U型磚中的一種或多種以及A1型U型磚;其中,所述A1型U型磚用于砌筑端部構造柱;所述A0型U型磚用于砌筑L型墻中部構造柱,所述A0型U型磚的U型口的一側設置有倒角,用于與所述L型墻的L型內轉角相匹配;所述A2型U型磚用于砌筑一字型墻中部構造柱;所述A3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錦陽,孫樂天,徐小凱,王劍南,林露,張維,游小鈺,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城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