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高空模板工程早拆體系,包括預制柱、設置于預制柱頂部的高空平臺,高空平臺上設置有梁支模架和板支模架,梁支模架包括豎直設置于高空平臺上的梁底立桿、連接多根梁底立桿的梁底橫桿、設置于梁底立桿頂部的梁底頂托,板支模架包括豎直設置于高空平臺上的板底立桿、連接多根板底立桿的板底橫桿、設置于板底立桿頂部的板底頂托,梁支模架和板支模架上設置有梁板成形模。由于板支模架和板成形模的拆除條件比梁支模架和梁成形模的拆模條件寬松,并且梁支模架和板支模架是以高空平臺為基礎進行搭設的,則梁支模架的高細比較小,因此可以提前拆除板支模架和板成形模,有利于提升板支模架和板成形模的周轉速度,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空模板工程早拆體系
[0001]本技術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種高空模板工程早拆體系。
技術介紹
[0002]隨著建筑業的快速發展及建筑結構形式的不斷更新,各種超高結構在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中不斷涌現,尤其是超高、超跨、大面積廠房類項目,其支模體系的設計及施工是項目安全、經濟、快速施工的重要保障。
[0003]對于超高(一般超過8米)、大面積、大跨度、后澆帶較多、梁跨大、梁有預應力張拉要求等的建筑物來說,常規搭設滿堂模板支架施工,架體體量大,材料占用量點多,施工時間長,周轉材料占用時間長。對于該類建筑物,由于現澆結構超高、大面積、大跨度、后澆帶較多、梁跨大、梁有預應力張拉要求等的特點,起始施工段要達到拆除模板支架的時間來說很長(大約需要最少80天,施工12天,后澆帶封閉至少42天,后澆帶澆筑完成達到張拉強度要求至少14天,張拉及封錨至少10天,拆除周轉材料需要7天),施工是連續的,因此需要不斷投入周轉材料增加費用,尤其是施工速度越快越需要投入更多周轉材料。
[0004]當支模體系高度大于10米時,需要搭設大量架體,占用大量周轉材料、人工投入大、搭拆工作效率低,搭設高度超高,立桿需多次連接,產生垂直度偏差大、側向撓度大、立桿受力不均勻等安全隱患,后期整改難度大,且上述不利因素隨著高度、跨度的增加愈發嚴重。
[0005]上述中的現有技術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雖然板支模架的拆模條件比梁支模架的拆模條件寬松,在支模架高度超高情況下,滿堂支模架拆除板支模架后,由于梁支模架高細比過大,無法保證梁的安全,因此不能提前拆除滿堂架的板下部分造成巨大浪費(該部分周轉材料約占75%),如此會造成板支模架、板模板等周轉材料被大量占用,則施工時需要投入更多的板支模架、板模板等周轉材料,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高空模板工程早拆體系,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施工成本高的問題。
[0007]本技術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高空模板工程早拆體系,包括多個預制柱、設置于多個預制柱頂部的高空平臺,所述高空平臺上設置有梁支模架和板支模架,所述梁支模架包括豎直設置于高空平臺上的梁底立桿、連接多根梁底立桿的梁底橫桿、設置于梁底立桿頂部的梁底頂托,所述板支模架包括豎直設置于高空平臺上的板底立桿、連接多根板底立桿的板底橫桿、設置于板底立桿頂部的板底頂托,所述梁支模架和板支模架上設置有梁板成形模。
[0008]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高空平臺的頂面上設置有多個墊板,所述墊板的頂面上開設有與梁底立桿插接配合的梁桿插孔、與板底立桿插接配合的板桿插孔。
[0009]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梁底頂托的頂面上開設有梁底凹槽,所述梁底凹
槽中平行設置有多個梁底托管,所述梁底托管上設置有梁模安裝平臺,所述板底頂托的頂面上開設有板底凹槽,所述板底凹槽中平行設置有多個板底托管,所述梁板成形模包括設置于梁模安裝平臺上的梁成形模、設置于板底托管上并與梁成形模相連的板成形模。
[0010]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預制柱的底部設置有柱基座,所述柱基座的頂面上開設有接柱孔,所述接柱孔的孔壁上開設有多個限脫插孔,所述預制柱內開設有安裝腔,所述預制柱的外側壁上開設有與限脫插孔對齊并與安裝腔連通的導柱滑孔,每個所述導柱滑孔中均滑動設置有限脫插柱,所述安裝腔中設置有控柱機構。
[0011]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預制柱的底面上開設有穿孔,所述控柱機構包括活動設置于安裝腔中心處并與穿孔滑動配合的中心滑軸、多個設置于中心滑軸外側壁上的鉸接安裝座、兩端分別與限脫插柱和鉸接安裝座鉸接的連動桿,所述連動桿與限脫插柱的鉸接點位于連動桿與鉸接安裝座的鉸接點遠離穿孔的一側。
[0012]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中心滑軸的外側壁上設置有與安裝腔滑動配合的穩軸滑盤。
[0013]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預制柱的外側壁上開設有與安裝腔連通的定扣卡孔,所述定扣卡孔位于限脫插孔遠離穿孔的一側,所述穩軸滑盤的外側壁上開設有與定扣卡孔對齊的藏扣槽,所述藏扣槽內滑動設置有限位扣,所述藏扣槽中位于限位扣和藏扣槽底壁之間設置有推扣彈簧。
[0014]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穩軸滑盤背離穿孔的端面與安裝腔遠離穿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部分套設于中心滑軸上的頂盤彈簧。
[0015]綜上所述,本技術的有益技術效果為:
[0016](1)由于板支模架和板成形模的拆除條件比梁支模架和梁成形模的拆模條件寬松,并且梁支模架和板支模架是以高空平臺為基礎進行搭設的,則梁支模架的高細比較小,因此可以提前拆除板支模架和板成形模,有利于提升板支模架和板成形模的周轉速度,降低施工成本。
[0017](2)以高空平臺為基礎搭設梁支模架和板支模架,實現高空搭設模板支架,大大減少梁支模架和板支模架的搭設高度、體量,節約大量周轉材料和人工,消除超高結構的梁底立桿、板底立桿因多次連接,產生累計誤差不平衡導致的附加安全風險,保證安全。
[0018](3)高空平臺在高空形成一個可靠的結構支模體系基礎,下部空間沒有支模架體,則會有理想的操作空間,可以提前穿插地面施工工序,上部結構與下部地面結構、裝飾同步施工,加快施工進度。
[0019](4)本高空模板工程早拆體系采用預制柱和柱基座構成高空平臺的下部基礎結構,有利于項目整體的施工效率。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技術中高空模板工程早拆體系的剖視結構圖;
[0021]圖2是本技術中高空模板工程早拆體系的局部剖視結構圖;
[0022]圖3是本技術中梁支模架和梁成形模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3]圖4是本技術中板支模架和板成形模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4]圖5是本技術中柱基座和預制柱的局部剖視結構圖。
[0025]上述附圖中:1、預制柱;2、高空平臺;3、墊板;4、梁桿插孔;5、板桿插孔;6、梁支模架;61、梁底立桿;62、梁底橫桿;63、梁底頂托;64、梁模安裝平臺;65、梁底凹槽;66、梁底托管;7、板支模架;71、板底立桿;72、板底橫桿;73、板底頂托;74、板底凹槽;75、板底托管;8、梁板成形模;81、梁成形模;82、板成形模;9、柱基座;10、接柱孔;11、限脫插孔;12、鋼筋籠;13、樁孔;14、安裝腔;15、穿孔;16、導柱滑孔;17、定扣卡孔;18、限脫插柱;19、中心滑軸;20、鉸接安裝座;21、連動桿;22、穩軸滑盤;23、藏扣槽;24、限位扣;25、推扣彈簧;26、頂盤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了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闡述。
[0027]如圖1所示,本技術提出了一種高空模板工程早拆體系,包括多個預制柱1,預制柱1的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空模板工程早拆體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預制柱(1)、設置于多個預制柱(1)頂部的高空平臺(2),所述高空平臺(2)上設置有梁支模架(6)和板支模架(7),所述梁支模架(6)包括豎直設置于高空平臺(2)上的梁底立桿(61)、連接多根梁底立桿(61)的梁底橫桿(62)、設置于梁底立桿(61)頂部的梁底頂托(63),所述板支模架(7)包括豎直設置于高空平臺(2)上的板底立桿(71)、連接多根板底立桿(71)的板底橫桿(72)、設置于板底立桿(71)頂部的板底頂托(73),所述梁支模架(6)和板支模架(7)上設置有梁板成形模(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空模板工程早拆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空平臺(2)的頂面上設置有多個墊板(3),所述墊板(3)的頂面上開設有與梁底立桿(61)插接配合的梁桿插孔(4)、與板底立桿(71)插接配合的板桿插孔(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空模板工程早拆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底頂托(63)的頂面上開設有梁底凹槽(65),所述梁底凹槽(65)中平行設置有多個梁底托管(66),所述梁底托管(66)上設置有梁模安裝平臺(64),所述板底頂托(73)的頂面上開設有板底凹槽(74),所述板底凹槽(74)中平行設置有多個板底托管(75),所述梁板成形模(8)包括設置于梁模安裝平臺(64)上的梁成形模(81)、設置于板底托管(75)上并與梁成形模(81)相連的板成形模(82)。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空模板工程早拆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柱(1)的底部設置有柱基座(9),所述柱基座(9)的頂面上開設有接柱孔(10),所述接柱孔(10)的孔壁上開設有多個限脫插孔(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軍華,王劍南,傅肖羨,葉帆,盧健亮,虞錦鵬,牛捷,吳杭駿,蔣家欣,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城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