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室內機及空調機組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空氣處理設備
,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室內機及空調機組。
技術介紹
[0002]在家用空調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用戶也越來越重視空調舒適性的問題。渦流噪音主要是因氣流留經處存在空腔,導致氣流回流形成渦流,且氣流流速和空腔大小是影響渦流噪音的主要因素,目前風機安裝在隔板的一側,風機的出風口位于隔板處,造成隔板另一側會產生渦流,造成室內機噪音大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室內機及空調機組,解決了室內機噪音大的問題。
[0004]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室內機,包括殼體、換熱器和風機,所述換熱器和所述風機均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風機的出風口處設置有加長風道,沿靠近所述換熱器的方向,所述加長風道的流通面積逐漸增加。
[0005]所述室內機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設置于所述殼體內,且所述隔板將所述殼體內部分隔成風機腔和換熱腔,所述風機設置于所述風機腔內,所述加長風道位于所述換熱腔內。
[0006]所述風機的出風口處設置有縮口段,所述縮口段位于所述風機腔內,所述加長風道的遠離所述換熱器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縮口段上。
[0007]所述加長風道的型線為曲線,所述曲線的形狀公式為:
[0008]以所述出風口的中心軸線與所述隔板的交點為坐標原點、所述出風口的中心軸線為X軸、與所述出風口的橫截面相平行的軸線為Y軸;
[0009]Y=a*x^2+bx+c;
[0010]其中,a、b、c均為計算常數; >[0011]且4≤a≤8;
[0012]?
0.4≤b≤
?
0.2;
[0013]?
0.09≤c≤0.03。
[0014]所述加長風道的型線為曲線,所述曲線的最低點與所述X軸所形成的夾角與所述曲線的最高點與所述X軸所形成的夾角的關系為:
[0015][0016]其中,r為所述縮口段在所述出風口的橫截面上的高度;
[0017]r1為所述加長風道遠離所述縮口段的端面在所述出風口的橫截面上的高度。
[0018]所述換熱器與所述加長風道的最小距離S滿足以下公式:
[0019]Q2/Q=4.4/(AS/2r1+0.147);
[0020]其中,Q2為殼體內主流體的端面風量;Q為室內機的設定風量;A為所述換熱器所在位置的殼體的截面面積。
[0021]所述換熱器與所述縮口段的最小距離L滿足以下公式:
[0022][0023]所述殼體內射流主流體的端面風量Q2滿足以下公式組:
[0024]A2=h*d/sinβ;
[0025]Q2=η*V2*A2;
[0026]其中,V2為換熱器的迎風面的風速;A2為換熱器的迎風面的面積;h為室內機的高度;d為室內機的長度;β為換熱器的傾斜角度。
[0027]所述換熱器的迎風面的風速V2滿足以下公式:
[0028]V1=Q/π(r1)^2;
[0029]V2=(0.8~0.85)V1;
[0030]其中,V1為風機的出風風速。
[0031]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空調機組,包括上述的室內機。
[0032]本專利技術的室內機及空調機組,在風機的出風口處設置流通面積逐漸增加的加長風道,也即在風機蝸舌間隙和蝸舌半徑保持不變,新增一定長度、擴散角度的加長風道以優化蝸殼出風口型線設計,進而優化出風流場在換熱器表面的分布及風道內部擴散區間,控制邊界層過早出現,從而獲得最小的渦流范圍,同時也可以減少空腔空間,達到降低風道噪音、使得風道風速分布更均勻的目的,有效的降低了室內機的噪音,同時該加長風道還能夠提高抗靜壓能力,擴大風機靜壓應用范圍。
附圖說明
[0033]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室內機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室內機的尺寸示意圖;
[0035]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室內機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0036]圖例:1、殼體;2、換熱器;3、風機;4、加長風道;5、隔板;6、縮口段。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說明,但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
[0038]如圖1至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室內機,包括殼體1、換熱器2和風機3,所述換熱器2和所述風機3均設置于所述殼體1內,所述風機3的出風口處設置有加長風道4,沿靠近所述換熱器2的方向,所述加長風道4的流通面積逐漸增加。在風機3的出風口處設置流通面積逐漸增加的加長風道4,也即在風機3蝸舌間隙和蝸舌半徑保持不變,新增一定長度、擴散角度的加長風道4以優化蝸殼出風口型線設計,進而優化出風流場在換熱器2表面的分布及風道內部擴散區間,控制邊界層過早出現,從而獲得最小的渦流范圍,同時也可以減少空腔空間,達到降低風道噪音、使得風道風速分布更均勻的目的,有效的降低了室內機的噪音。
[0039]所述室內機還包括隔板5,所述隔板5設置于所述殼體1內,且所述隔板5將所述殼體1內部分隔成風機腔和換熱腔,所述風機3設置于所述風機腔內,所述加長風道4位于所述換熱腔內。在不改變現有技術中風機3和隔板5的結構布置的情況下,在換熱腔內額外設置加長風道4對風機3的出風進行導流,從而克服現有技術中風機3的出風在隔板5與殼體1的連接處產生渦流而產生渦流噪音。
[0040]所述風機3的出風口處設置有縮口段6,所述縮口段6位于所述風機腔內,所述加長風道4的遠離所述換熱器2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縮口段6上。
[0041]所述加長風道4的型線為曲線,所述曲線的形狀公式為:
[0042]以所述出風口的中心軸線與所述隔板5的交點為坐標原點、所述出風口的中心軸線為X軸、與所述出風口的橫截面相平行的軸線為Y軸;
[0043]Y=a*x^2+bx+c;
[0044]其中,a、b、c均為計算常數;
[0045]且4≤a≤8;
[0046]?
0.4≤b≤
?
0.2;
[0047]?
0.09≤c≤0.03。
[0048]所述加長風道4的型線為曲線,加長風道4的型線的曲線影響加長風道4的結構尺寸及風場均勻性、也會影響換熱器2換熱分布的均勻性,因此,所述曲線的最低點與所述X軸所形成的夾角與所述曲線的最高點與所述X軸所形成的夾角的關系為:
[0049][0050]其中,r為所述縮口段6在所述出風口的橫截面上的高度;
[0051]r1為所述加長風道4遠離所述縮口段6的端面在所述出風口的橫截面上的高度。
[0052]所述換熱器2與所述加長風道4的最小距離S滿足以下公式:
[0053]Q2/Q=4.4/(AS/2r1+0.147);
[0054]其中,Q2為殼體1內主流體的端面風量;Q為室內機的設定風量;A為所述換熱器2所在位置的殼體1的截面面積。
[0055]所述換熱器2與所述縮口段6的最小距離L滿足以下公式:
[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室內機,包括殼體(1)、換熱器(2)和風機(3),所述換熱器(2)和所述風機(3)均設置于所述殼體(1)內,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3)的出風口處設置有加長風道(4),沿靠近所述換熱器(2)的方向,所述加長風道(4)的流通面積逐漸增加。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內機還包括隔板(5),所述隔板(5)設置于所述殼體(1)內,且所述隔板(5)將所述殼體(1)內部分隔成風機腔和換熱腔,所述風機(3)設置于所述風機腔內,所述加長風道(4)位于所述換熱腔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3)的出風口處設置有縮口段(6),所述縮口段(6)位于所述風機腔內,所述加長風道(4)的遠離所述換熱器(2)的一端連接于所述縮口段(6)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長風道(4)的型線為曲線,所述曲線的形狀公式為:以所述出風口的中心軸線與所述隔板(5)的交點為坐標原點、所述出風口的中心軸線為X軸、與所述出風口的橫截面相平行的軸線為Y軸;Y=a*x^2+bx+c;其中,a、b、c均為計算常數;且4≤a≤8;
?
0.4≤b≤
?
0.2;
?
0.09≤c≤0.03。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長風道(4)的型線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慧慧,遲亞玲,鄒家浩,蘭剛,姚曉斌,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