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充分利用地面附著力的電動汽車制動優化系統及方法,包括油門/制動踏板;整車控制器;電機控制器;驅動電機;剎車盤;液壓制動機構,向剎車盤施加不同夾緊力的液壓油;剎車抱死系統,控制液壓制動機構實現抱死剎車;電子制動系統,在剎車抱死系統啟動之前,控制液壓制動機構對前輪剎車盤、后輪剎車盤的液壓制動力的分配;底盤域控制器,接收剎車防抱死系統、電子制動系統反饋的制動參數,并反饋制動需求至整車控制器。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控制驅動電機給后輪增加最大制動力,使車輪充分利用地面附著力,解決制動力利用率的問題。解決制動力利用率的問題。解決制動力利用率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充分利用地面附著力的電動汽車制動優化系統及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動汽車制動
,具體涉及充分利用地面附著力的電動汽車制動優化系統及方法。
技術介紹
[0002]在電動汽車行駛過程中,當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車輪受液壓制動或電機制動逐漸減速。在制動過程中,由于慣性原因,汽車載荷前移,后輪產生的形變及對地面的壓力逐漸減小,導致地面對后輪的滾動摩擦力也相應減小,若后輪制動力不進行調節,后輪將提前抱死,車輛出現甩尾或側滑現象;
[0003]目前雖然在電動汽車中布設了電子制動輔助系統對前后輪制動力進行調節,但其調節結果如圖2和圖3中的傳統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所示,傳統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與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在初始階段、后期階段均存在較大的差距,車輪所受液壓制動力小于地面可提供的最大附著力,存在地面附著力損失,地面附著力利用率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充分利用地面附著力的電動汽車制動優化系統,解決了
技術介紹
中提到的問題。
[0005]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0006]充分利用地面附著力的電動汽車制動優化系統,包括:
[0007]油門/制動踏板;
[0008]整車控制器,接收踏板信號判定駕駛意圖;
[0009]電機控制器,接收整車控制器的指令,控制驅動電機的工作狀態;
[0010]驅動電機,與車輪機械連接,提供整車驅動力及電制動力;
[0011]剎車盤,與車輪機械連接,通過車輪與制動盤之間摩擦力實現剎車;
[0012]液壓制動機構,向剎車盤施加不同夾緊力的液壓油;
[0013]剎車抱死系統,控制液壓制動機構實現抱死剎車;
[0014]電子制動系統,在剎車抱死系統啟動之前,控制液壓制動機構對前輪剎車盤、后輪剎車盤的液壓制動力的分配;
[0015]底盤域控制器,接收剎車防抱死系統、電子制動系統反饋的制動參數,并反饋制動需求至整車控制器。
[0016]進一步的,所述整車控制器內置有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繪制模塊、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比對模塊、電機優化模塊、液壓優化模塊;
[0017]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繪制模塊,將接收到的前后橋制動力參數錄入制圖單元,并通過制圖單元繪制出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制圖單元中內置有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共存;
[0018]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比對模塊,將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與實時前后輪動力分
配曲線作對比判斷;并在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高于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時聯動液壓優化模塊工作,以使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最大程度靠近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在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低于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時聯動電機優化模塊工作,以使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最大程度靠近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
[0019]電機優化模塊,控制驅動電機增加后輪制動力;
[0020]聯動液壓優化模塊,控制液壓制動機構間歇動作,使前輪
?
后輪制動力受控增長。
[0021]進一步的,所述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包括空載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滿載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制圖單元根據車體重量而選擇空載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或滿載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
[0022]進一步的,所述液壓制動機構包括油缸、增壓閥、減壓閥、比例閥,油缸的輸出端通過油管并聯至增壓閥或減壓閥,增壓閥或減壓閥均與底盤域控制器通信連接,增壓閥或減壓閥的輸出端均連通有一組比例閥,各個比例閥的輸出端通過油管匯集連通至剎車盤,比例閥與底盤域控制器通信連接。
[0023]進一步的,所述前后橋制動力參數包括車速信息、液壓制動力大小、車體重量信息。
[0024]充分利用地面附著力的電動汽車制動優化方法,所述制動優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25]S1、執行制動動作:
[0026]整車控制器獲取電制動信號;
[0027]整車控制器將電制動信號傳輸至電機控制器、底盤域控制器;
[0028]電機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停止工作,使車輪停止轉動;
[0029]底盤域控制器控制電子輔助系統工作;
[0030]電子輔助系統控制液壓制動機構工作,向剎車盤施加制動力;
[0031]S2、制動優化:
[0032]整車控制器根據前后橋制動力參數繪制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
[0033]將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與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作對比:
[0034]若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低于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則整車控制器計算出后輪制動力的可增補的空間值,電機控制器控制驅動電機增加對后輪的制動力,使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最大程度靠近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
[0035]若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高于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則電子制動系統控制液壓制動機構間歇工作,車輪制動力受控增長,使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最大程度靠近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
[0036]若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與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相交,則整車控制器不作出響應。
[0037]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充分利用地面附著力的電動汽車制動優化系統。與現有技術相比,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38]通過繪制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并將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與長期試驗得到的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作對比;
[0039]在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高于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時,車輪所受液壓制動
力小于地面可提供的最大附著力,存在地面附著力損失,通過控制驅動電機給后輪增加最大制動力,使車輪充分利用地面附著力,解決制動力利用率的問題;
[0040]在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低于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時,控制液壓制動機構間歇動作,使前輪
?
后輪制動力受控增長,充分利用地面附著力,使制動效率達到最優化,防止制動力過大抱死;
[0041]從而實現在制動全過程充分利用地面附著力。
附圖說明
[004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43]圖1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的充分利用地面附著力的電動汽車制動優化系統結構示意圖;
[0044]圖2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的空載狀態下制圖單元制圖狀態示意圖;
[0045]圖3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的滿載狀態下制圖單元制圖狀態示意圖;
[0046]圖4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的液壓制動系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7]為使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充分利用地面附著力的電動汽車制動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油門/制動踏板;整車控制器,接收踏板信號判定駕駛意圖;電機控制器,接收整車控制器的指令,控制驅動電機的工作狀態;驅動電機,與車輪機械連接,提供整車驅動力及電制動力;剎車盤,與車輪機械連接,通過車輪與制動盤之間摩擦力實現剎車;液壓制動機構,向剎車盤施加不同夾緊力的液壓油;剎車抱死系統,控制液壓制動機構實現抱死剎車;電子制動系統,在剎車抱死系統啟動之前,控制液壓制動機構對前輪剎車盤、后輪剎車盤的液壓制動力的分配;底盤域控制器,接收剎車防抱死系統、電子制動系統反饋的制動參數,并反饋制動需求至整車控制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分利用地面附著力的電動汽車制動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車控制器內置有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繪制模塊、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比對模塊、電機優化模塊、液壓優化模塊;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繪制模塊,將接收到的前后橋制動力參數錄入制圖單元,并通過制圖單元繪制出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制圖單元中內置有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共存;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比對模塊,將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與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作對比判斷;并在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高于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時聯動液壓優化模塊工作,以使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最大程度靠近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在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低于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時聯動電機優化模塊工作,以使實時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最大程度靠近理想前后輪動力分配曲線;電機優化模塊,控制驅動電機增加后輪制動力;聯動液壓優化模塊,控制液壓制動機構間歇動作,使前輪
?
后輪制動力受控增長。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充分利用地面附著力的電動汽車制動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理想前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琳,倪紹勇,張紹勇,沙文瀚,孔令靜,吳小燕,蔣儀波,王小超,張斌,鄭怡生,
申請(專利權)人:科大國創極星蕪湖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