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通信基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電力系統,包括通信鐵塔、安裝架和光伏電池板,所述光伏電池板通過所述安裝架與所述通信鐵塔連接,所述安裝架包括與所述通信鐵塔連接的兩個在豎直方向上相對設置的支架,一個所述支架的一端設有可繞水平方向旋轉設置在所述通信鐵塔上的轉動部以及分別與所述轉動部和所述通信鐵塔連接的第一鎖緊部;另一個所述支架的一端設有可沿旋轉軌跡活動設置在所述通信鐵塔上的連接部以及分別與所述連接部和所述通信鐵塔連接的第二鎖緊部;兩個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分別設有與所述光伏電池板連接的安裝部。能夠帶動光伏電池板適應性進行位置調整,從而最大程度利用光伏電池板的儲能效率。電池板的儲能效率。電池板的儲能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電力系統
[0001]本技術涉及通信基站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電力系統。
技術介紹
[0002]在基站應用中,光伏系統一般分為離網型和并網型方案。由于光伏發電系統所需太陽能板安置面積大,所需的占地空間大,造成建設投資特別大。所以,現有方式多利用室外站角鋼塔的高度優勢,將太陽能板安置在室外站角鋼塔上,節約占地空間。通過在角鋼塔的垂直側面安裝光伏發電組件,白天日光吸收并儲備太陽能,晚上無光照時則自動切換光伏發電組件釋放電能,滿足夜間設備供電需求。但是,角鋼塔的垂直側面在不同季節和時間受到的光照角度和時間不同,而現有的光伏發電組件固定安裝在角鋼塔上無法實現角度和范圍調節,造成不同時期的光伏發電組件的儲電能力不穩定,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光伏發電組件的儲能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電力系統,能夠提高光伏電池板的儲能效率。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了一種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電力系統,包括通信鐵塔、安裝架和光伏電池板,所述光伏電池板通過所述安裝架與所述通信鐵塔連接,所述安裝架包括與所述通信鐵塔連接的兩個在豎直方向上相對設置的支架,一個所述支架的一端設有可繞水平方向旋轉設置在所述通信鐵塔上的轉動部以及分別與所述轉動部和所述通信鐵塔連接的第一鎖緊部;另一個所述支架的一端設有可沿旋轉軌跡活動設置在所述通信鐵塔上的連接部以及分別與所述連接部和所述通信鐵塔連接的第二鎖緊部;兩個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分別設有與所述光伏電池板連接的安裝部。
[0005]進一步的,所述光伏電池板與所述支架之間形成的夾角范圍為45
°?
60
°
。
[0006]進一步的,所述轉動部包括與通信鐵塔的側壁連接的固定板和設置在一個所述支架的一端端部上的轉軸,所述轉軸與所述固定板遠離所述通信鐵塔的一側壁接觸;所述第一鎖緊部包括與所述轉軸相適配的第一U形抱箍,所述轉軸通過所述第一U形抱箍與所述通信鐵塔連接。
[0007]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部由沿另一個所述支架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依次條形孔和連接孔組成,所述通信鐵塔的塔柱位于所述條形孔和連接孔之間;所述第二鎖緊部包括與所述連接部相適配的第二U形抱箍,所述連接部通過所述第二U形抱箍與所述塔柱連接。
[0008]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種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電力系統,光伏電池板通過安裝架安裝在通信鐵塔上,合理利用通信鐵塔的空間,省去了在地面搭設光伏電池板的空間成本。此外,一個所述支架上設有可繞水平方向旋轉設置在所述通信鐵塔上的轉動部,使得可以通過調節轉動部改變光伏電池板的安裝角度,另一個所述支架能夠帶動
光伏電池板適應性進行位置調整,從而改變光伏電池板的光照角度,以使得光伏電池板能夠根據光照條件進行光照調節,從而最大程度利用光伏電池板的儲能效率。
附圖說明
[0009]圖1所示為本技術一種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電力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所示為本技術一種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電力系統的局部示意圖;
[0011]圖3所示為圖2的局部示意圖一;
[0012]圖4所示為圖2的局部示意圖二;
[0013]標號說明:
[0014]1、通信鐵塔;2、安裝架;21、支架;22、轉動部;23、第一鎖緊部;24、連接部;25、鎖緊部;26、第二支桿;27、安裝板;211、第一支桿;221、固定板;222、轉軸;241、條形孔;242、連接孔;3、光伏電池板;4、儲電電柜;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0016]請參照圖1至圖4所示,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電力系統,包括通信鐵塔、安裝架和光伏電池板,所述光伏電池板通過所述安裝架與所述通信鐵塔連接,所述安裝架包括與所述通信鐵塔連接的兩個在豎直方向上相對設置的支架,一個所述支架的一端設有可繞水平方向旋轉設置在所述通信鐵塔上的轉動部以及分別與所述轉動部和所述通信鐵塔連接的第一鎖緊部;另一個所述支架的一端設有可沿旋轉軌跡活動設置在所述通信鐵塔上的連接部以及分別與所述連接部和所述通信鐵塔連接的第二鎖緊部;兩個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分別設有與所述光伏電池板連接的安裝部。
[0017]從上述描述可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種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電力系統,光伏電池板通過安裝架安裝在通信鐵塔上,合理利用通信鐵塔的空間,省去了在地面搭設光伏電池板的空間成本。此外,一個所述支架上設有可繞水平方向旋轉設置在所述通信鐵塔上的轉動部,使得可以通過調節轉動部改變光伏電池板的安裝角度,另一個所述支架能夠帶動光伏電池板適應性進行位置調整,從而改變光伏電池板的光照角度,以使得光伏電池板能夠根據光照條件進行光照調節,從而最大程度利用光伏電池板的儲能效率。
[0018]進一步的,所述光伏電池板與所述支架之間形成的夾角范圍為45
°?
60
°
。
[0019]從上述描述可知,光伏電池板與所述支架之間形成的夾角為45
°?
60
°
時,光伏電池板得到的光照范圍最大。
[0020]進一步的,所述轉動部包括與通信鐵塔的側壁連接的固定板和設置在一個所述支架的一端端部上的轉軸,所述轉軸與所述固定板遠離所述通信鐵塔的一側壁接觸;所述第一鎖緊部包括與所述轉軸相適配的第一U形抱箍,所述轉軸通過所述第一U形抱箍與所述通信鐵塔連接。
[0021]從上述描述可知,將第一U形抱箍松開時,因為一個所述支架通過轉軸與固定板接觸,所以通過轉動轉軸能夠帶動安裝架實現角度調節,完成角度調節后鎖緊第一U形抱箍,
實現角度固定。從而能夠實現光伏電池板的光照角度調節功能,從而能夠根據季節和時間隨時調節光伏電池板的最佳角度。
[0022]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部由沿另一個所述支架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依次條形孔和連接孔組成,所述通信鐵塔的塔柱位于所述條形孔和連接孔之間;所述第二鎖緊部包括與所述連接部相適配的第二U形抱箍,所述連接部通過所述第二U形抱箍與所述塔柱連接。
[0023]從上述描述可知,連接部通過設置條形孔使得另一個所述支架具有沿條形孔活動的空間,從而能夠在一個所述支架進行轉動時,另一個所述支架通過配合一個所述支架進行轉動實現在條形孔內位移,從而完整實現安裝架角度調節,完成角度調節后鎖緊第二U形抱箍,實現角度固定。從而能夠實現光伏電池板的光照角度調節功能,從而能夠根據季節和時間隨時調節光伏電池板的最佳角度。
[0024]請參照圖1至圖4所示,本技術的實施例一為:提供了一種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電力系統,包括通信鐵塔1、安裝架2、光伏電池板3和與光伏電池板電連接的儲電電柜4,所述通信鐵塔為角鋼塔,所述光伏電池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電力系統,包括通信鐵塔、安裝架和光伏電池板,所述光伏電池板通過所述安裝架與所述通信鐵塔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架包括與所述通信鐵塔連接的兩個在豎直方向上相對設置的支架,一個所述支架的一端設有可繞水平方向旋轉設置在所述通信鐵塔上的轉動部以及分別與所述轉動部和所述通信鐵塔連接的第一鎖緊部;另一個所述支架的一端設有可沿旋轉軌跡活動設置在所述通信鐵塔上的連接部以及分別與所述連接部和所述通信鐵塔連接的第二鎖緊部;兩個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分別設有與所述光伏電池板連接的安裝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用于通信基站的光伏電力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電池板與所述支架之間形成的夾角范圍為45
°?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鄒錦華,蘇文忠,莊孝道,陳杰,蔣聲堯,曾祥峰,黃蒼炳,林波,林榮顯,熊華鐘,占志強,
申請(專利權)人:國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