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自動生成V點和P點的方法技術

    技術編號:36694360 閱讀: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4
    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自動生成V點和P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在CATIA軟件中建立輸入條件:第一R點;S2:建立獨立坐標系;S3:按照國標GB11562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自動生成V點和P點的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汽車,具體涉及一種自動生成V點和P點的方法。

    技術介紹

    [0002]V點(即V1點、V2點)是汽車設計中經常用的眼點,用于前方視野的校核、A柱障礙角的校核等;V點和P點(即P1點、P2點、Pm點)是校核A柱障礙角必備的參考點,在《GB11562汽車駕駛員前方視野要求及測試方法》中明確規定了V點及P點的設計方法。V點及P點均是在R點確定的基礎上,隨著駕駛員靠背角(A40
    ?
    1)及駕駛員座椅水平調節范圍進行修正(表1、表2、表3、表4),每次計算V點及P點均需查詢《GB11562
    ?
    2014汽車駕駛員前方視野要求及測量方法》中5.1及5.2中的表1、表2、表3、表4,方能得到準確的V點和P點坐標,這種方法計算繁瑣,尤其在汽車設計初期,R點、駕駛員靠背角、座椅滑軌行程均有變動的可能,且R點坐標變動頻次較大,使得V點及P點反復計算,設計效率低下,更麻煩的是,R點或者其他條件改變后,很容易更新不及時,會容易漏掉更新V點及P點,導致所用的V點及P點不準,使得A柱障礙角、前方視野的校核結果失真,對項目產生重大的不良影響;對造型設計初期,數據變動頻繁的階段來說,很難跟上整車設計開發的步伐,精準性也無法保證。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自動生成V點和P點的方法,以降低生成、更新V點和P點的難度。
    [0004]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自動生成V點和P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5]S1:在CATIA軟件中建立輸入條件:第一R點;
    [0006]S2:利用CATIA軟件的知識工程模塊,建立獨立坐標系;
    [0007]S3:利用CATIA軟件的知識工程模塊,按照國標GB11562
    ?
    2014中的規定,在所述獨立坐標系中基于所述第一R點建立V1點、V2點、Pm點、P1點和P2點;
    [0008]S4:利用CATIA軟件的知識工程模塊的用戶特征模塊,將所述S1至所述S3制作的模型制作成模板,對模板進行命名,將A40
    ?
    1和座椅水平調節范圍發布出來,在輸出結果中將V1點、V2點、Pm點、P1點和P2點發布出來,保存模板;
    [0009]S5:在CATIA軟件中打開S4中保存的所述模板;
    [0010]S6:在CATIA軟件中打開含有第二R點的設計文件,然后在工具條上依次點選插入工具和從選擇實例化工具;
    [0011]S7:在CATIA軟件中將窗口從所述設計文件切換至所述模板,點選所述模板的目錄樹上的知識工程模板中的所述模板的名稱,自動跳轉到所述設計文件后,根據窗口提示,選擇所述第二R點后點擊確定鍵,在所述設計文件的目錄樹上生成所述模板的應用結構樹。
    [0012]可選的,還包括S8:點開所述應用結構樹,更改A40
    ?
    1和/或座椅水平調節范圍的參數。
    [0013]可選的,所述建立獨立坐標系包括以下步驟:
    [0014]S201:以坐標建點的方式,用坐標(0,0,0)建立點1,將點1設置為坐標原點;
    [0015]S202:以坐標建點的方式,用坐標(100,0,0)建立點2;
    [0016]S203:連接所述點1和所述點2,作為獨立坐標系的X軸;
    [0017]S204:以坐標建點的方式,用坐標(0,100,0)點建立點3;
    [0018]S205:連接所述點1和所述點3,作為獨立坐標系的Y軸;
    [0019]S206:以坐標建點的方式,用坐標(0,0,100)建立點4;
    [0020]S207:連接所述點1和所述點4,作為獨立坐標系的Z軸;
    [0021]S208:通過兩線建立平面的方法,以所述X軸和所述Y軸建立XY平面,以所述X軸和所述Z軸建立ZX平面,以所述Y軸和所述Z軸建立YZ平面。
    [0022]可選的,在所述S3中,建立V1點、V2點、Pm點、P1點和P2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3]S301、以單值長度的參數形式,建立以下參數:
    [0024]R點X、R點Y、R點Z,
    [0025]V1點X、V1點Y、V1點Z,
    [0026]V2點X、V2點Y、V2點Z,
    [0027]P1點X、P1點Y、P1點Z,
    [0028]P2點X、P2點Y、P2點Z,
    [0029]Pm點X、Pm點Y、Pm點Z;
    [0030]S302、以公式編輯器的“coord()”功能,將三個參數R點X、R點Y和R點Z分別關聯S1中的第一R點的X坐標值、Y坐標值和Z坐標值;
    [0031]S303、以單值角度的參數形式,建立駕駛員靠背角A40
    ?
    1參數,A40
    ?
    1參數的取值范圍為5
    ?
    40deg;
    [0032]S304、編輯修正規則如下:
    [0033][0034][0035]S305:以坐標的形式建立點,命名為V1點,V1點的三坐標分別與參數V1點X、V1點Y、V1點Z關聯;
    [0036]S306:以坐標的形式建立點,命名為V2點,V2點的三坐標分別與參數V2點X、V2點Y、V2點Z關聯;
    [0037]S307:以多值字符串的參數形式,建立座椅水平調節范圍參數,座椅水平調節范圍
    參數多值取定為以下6種:108以下、108
    ?
    120、121
    ?
    132、133
    ?
    145、146
    ?
    158、158以上;
    [0038]S308:編輯修正規則如下:
    [0039][0040][0041][0042][0043][0044][0045]S309:以坐標的形式建立點,命名為P1點,P1點的三坐標分別與參數P1點X、P1點Y、P1點Z關聯;
    [0046]S3010、以坐標的形式建立點,命名為P2點,P2點的三坐標分別與參數P2點X、P2點Y、P2點Z關聯;
    [0047]S3011、以坐標的形式建立點,命名為Pm點,Pm點的三坐標分別與參數Pm點X、Pm點Y、Pm點Z關聯。
    [0048]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特點:能夠自動生成、自動更新V點和P點,降低了生成、更新V點和P點的難度,有利于提升設計的效率和精準度。
    附圖說明
    [0049]圖1為參數結構圖;
    [0050]圖2為V&amp;P點生成模板示意圖;
    [0051]圖3為表3;
    [0052]圖4為表4。
    具體實施方式
    [0053]以下將參照附圖和優選實施例來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專利技術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專利技術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應當理解,優選實施例僅為了說明本專利技術,而不是為了限制本專利技術的保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生成V點和P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S1:在CATIA軟件中建立輸入條件:第一R點;S2:利用CATIA軟件的知識工程模塊,建立獨立坐標系;S3:利用CATIA軟件的知識工程模塊,按照國標GB11562
    ?
    2014中的規定,在所述獨立坐標系中基于所述第一R點建立V1點、V2點、Pm點、P1點和P2點;S4:利用CATIA軟件的知識工程模塊的用戶特征模塊,將所述S1至所述S3制作的模型制作成模板,對模板進行命名,將A40
    ?
    1和座椅水平調節范圍發布出來,在輸出結果中將V1點、V2點、Pm點、P1點和P2點發布出來,保存模板;S5:在CATIA軟件中打開S4中保存的所述模板;S6:在CATIA軟件中打開含有第二R點的設計文件,然后在工具條上依次點選插入工具和從選擇實例化工具;S7:在CATIA軟件中將窗口從所述設計文件切換到所述模板,點選所述模板的目錄樹上的知識工程模板中的所述模板的名稱,自動跳轉到所述設計文件后,根據窗口提示,選擇所述第二R點后點擊確定鍵,在所述設計文件的目錄樹上生成所述模板的應用結構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生成V點和P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S8:點開所述應用結構樹,更改A40
    ?
    1和/或座椅水平調節范圍的參數。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生成V點和P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獨立坐標系包括以下步驟:S201:以坐標建點的方式,用坐標(0,0,0)建立點1,將點1設置為坐標原點;S202:以坐標建點的方式,用坐標(100,0,0)建立點2;S203:連接所述點1和所述點2,作為獨立坐標系的X軸;S204:以坐標建點的方式,用坐標(0,100,0)點建立點3;S205:連接所述點1和所述點3,作為獨立坐標系的Y軸;S206:以坐標建點的方式,用坐標(0,0,100)建立點4;S207:連接所述點1和所述點4,作為獨立坐標系的Z軸;S208:通過兩線建立平面的方法,以所述X軸和所述Y軸建立XY平面,以所述X軸和所述Z軸建立ZX平面,以所述Y軸和所述Z軸建立YZ平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生成V點和P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建立V1點、V2點、Pm點、P1點和P2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301、以單值長度的參數形式,建立以下參數:R點X、R點Y、R點Z,V1點X、V1點Y、V1點Z,V2點X、V2點Y、V2點Z,P1點X、P1點Y、P1點Z,P2點X、P2點Y、P2點Z,Pm點X、Pm點Y、Pm點Z;S302、以公式編輯器的“coord()”功能,將三個參數R點X、R點Y和R點Z分別關聯S1中的第一R點的X坐標值、Y坐標值和Z坐標值;S303、以單值角度的參數形式,建立駕駛員靠背角A40
    ?
    1參數,A40
    ?
    1參數的取值范圍為
    5
    ?
    40deg;S304、編輯修正規則如下:if `A40
    ?
    1` ==5deg{
    ????
    `V1點X` =`R點X` +68mm
    ?
    186mm
    ????
    `V1點Y` =`R點Y`
    ??
    5mm
    ????
    `V1點Z` =`R點Z` +665mm+28mm
    ????
    `V2點X` =`R點X` +68mm
    ?
    186mm
    ????
    `V2點Y` =`R點Y`
    ??
    5mm
    ????
    `V2點Z` =`R點Z` +589mm+28mm}else if `A40
    ?
    1` ==6deg{
    ????
    `V1點X` =`R點X` +68mm
    ?
    177mm
    ????
    `V1點Y` =`R點Y`
    ??
    5mm
    ????
    `V1點Z` =`R點Z` +665mm+27mm
    ????
    `V2點X` =`R點X` +68mm
    ?
    177mm
    ????
    `V2點Y` =`R點Y`
    ??
    5mm
    ????
    `V2點Z` =`R點Z` +589mm+27mm}
    ……?……
    else if `A40
    ?
    1` ==40deg{
    ????
    `V1點X` =`R點X` +68mm+123mm
    ????
    `V1點Y` =`R點Y`
    ??
    5mm
    ????
    `V1點Z` =`R點Z` +665mm
    ?
    52mm
    ????
    `V2點X` =`R點X` +68mm+123mm
    ????
    `V2點Y` =`R點Y`
    ??
    5mm
    ????
    `V2點Z` =`R點Z` +589mm
    ?
    52mm};S305:以坐標的形式建立點,命名為V1點,V1點的三坐標分別與參數V1點X、V1點Y、V1點Z關聯;S306:以坐標的形式建立點,命名為V2點,V2點的三坐標分別與參數V2點X、V2點Y、V2點Z關聯;S307:以多值字符串的參數形式,建立座椅水平調節范圍參數,座椅水平調節范圍參數多值取定為以下6種:108以下、108
    ?
    120、121
    ?
    132、133
    ?
    145、146
    ?
    158、158以上;S308:編輯修正規則如下:if `A40
    ?
    1` ==5deg{
    ????
    if `座椅水平調節范圍` =="108以下"
    ????
    {
    ????????
    `P1點X` =`R點X`+35mm
    ?
    186mm
    ????????
    `P2點X` =`R點X` +63mm
    ?
    186mm
    ????????
    `Pm點X` =`R點X` +43.36mm
    ?
    186mm
    ????
    }
    ????
    if `座椅水平調節范圍` =="108
    ?
    120"
    ????
    {
    ????????
    `P1點X` =`R點X` +35mm
    ?
    13mm
    ?
    186mm
    ????????
    `P2點X` =`R點X` +63mm
    ?
    13mm
    ?
    186mm
    ????????
    `Pm點X` =`R點X` +43.36mm
    ?
    13mm
    ?
    186mm
    ????
    }
    ????
    if `座椅水平調節范圍` =="121
    ?
    132"
    ????
    {
    ????????
    `P1點X` =`R點X` +35mm
    ?
    22mm
    ?
    186mm
    ????????
    `P2點X` =`R點X` +63mm
    ?
    22mm
    ?
    186mm
    ????????
    `Pm點X` =`R點X` +43.36mm
    ?
    22mm
    ?
    186mm
    ????
    }
    ????
    if `座椅水平調節范圍` =="133
    ?
    145"
    ????
    {
    ????????
    `P1點X` =`R點X` +35mm
    ?
    32mm
    ?
    186mm
    ????????
    `P2點X` =`R點X` +63mm
    ?
    32mm
    ?
    186mm
    ????????
    `Pm點X` =`R點X` +43.36mm
    ?
    32mm
    ?
    186mm
    ????
    }
    ????
    if `座椅水平調節范圍` =="146
    ?
    158"
    ????
    {
    ????????
    `P1點X` =`R點X` +35mm
    ?
    42mm
    ?
    186mm
    ????????
    `P2點X` =`R點X` +63mm
    ?
    42mm
    ?
    186mm
    ????????
    `Pm點X` =`R點X` +43.36mm
    ?
    42mm
    ?
    186mm
    ????
    }
    ????
    if `座椅水平調節范圍` =="158以上"
    ????
    {
    ????????
    `P1點X` =`R點X` +35mm
    ?
    48mm
    ?
    186mm
    ????????
    `P2點X` =`R點X` +63mm
    ?
    48mm
    ?
    186mm
    ????????
    `Pm點X` =`R點X` +43.36mm
    ?
    48mm
    ?
    186mm
    ????
    }
    ????
    `P1點Y` =`R點Y`
    ??
    20mm
    ????
    `P1點Z` =`R點Z` +627mm+28mm
    ????
    `P2點Y` =`R點Y` +47mm
    ????
    `P2點Z` =`R點Z` +627mm+28mm
    ????
    `Pm點Y` =`R點Y`
    ????
    `Pm點Z` =`R點Z` +627mm+28mm}else if `A40
    ?
    1` ==6deg{
    ????
    if `座椅水平調節范圍` =="108以下"
    ????
    {
    ????????
    `P1點X` =`R點X`+35mm
    ?
    177mm
    ????????
    `P2點X` =`R點X` +63mm
    ?
    177mm
    ????????
    `Pm點X` =`R點X` +43.36mm
    ?
    177mm
    ????
    }
    ????
    if `座椅水平調節范圍` =="108
    ?
    120"
    ????
    {
    ????????
    `P1點X` =`R點X` +35mm
    ?
    13mm
    ?
    177mm
    ????????
    `P2點X` =`R點X` +63mm
    ?
    13mm
    ?
    177mm
    ????????
    `Pm點X` =`R點X` +43.36mm
    ?
    13mm
    ?
    177mm
    ????
    }
    ????
    if `座椅水平調節范圍` =="121
    ?
    132"
    ????
    {
    ????????
    `P1點X` =`R點X` +35mm
    ?
    22mm
    ?
    177mm
    ????????
    `P2點X`...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心靈鄭宏潘羅姚崇焱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 |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八戒理论片午影院无码爱恋|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 一本天堂ⅴ无码亚洲道久久|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 无码尹人久久相蕉无码|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片软件|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琪琪去精品色无码| 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一本久道中文无码字幕av |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视频软件|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有奶水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人妻丰满熟妇aⅴ无码|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久g0g0午夜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 本免费AV无码专区一区| 天堂无码久久综合东京热|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 国产成人午夜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水卜樱|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