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一種方艙短距離移動平臺,包括平臺本體和多個車輪組件;平臺本體可拆卸安裝有多個用于在駐車時支撐平臺本體的可升降支撐裝置;平臺本體的四角設有多個用于與集裝箱進行緊固連接的扭鎖定位孔;平臺本體的側邊安裝有至少一個登艙梯,登艙梯可進行折疊收納;平臺本體前部設有轉向架,轉向架與平臺本體底部轉動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平臺本體的兩側安裝可升降支撐裝置,可在駐車時用可升降支撐平臺裝置代替車輪組件對平臺本體進行支撐,可有效提高移動平臺的支撐穩定性和可靠性,并可長時間對移動平臺進行穩定支撐;通過在平臺本體上開設扭鎖定位孔,可方便使用扭鎖對方艙(一般為集裝箱)進行定位和固定。對方艙(一般為集裝箱)進行定位和固定。對方艙(一般為集裝箱)進行定位和固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方艙短距離移動平臺
[0001]本技術涉及移動平臺,特別是涉及一種方艙短距離移動平臺。
技術介紹
[0002]方艙是指用各種堅固材料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其容積是固定或可擴展的具有防護性能,可供運載的廂式工作間。方艙起源于美國,50年代初,美國最先開始從事方艙的研制,最初應用于美軍,均配有載車,具有較高的機動性能,常見的方艙有:集裝箱、集裝箱房、專用車廂、醫療方艙、軍用方艙、氣象方艙、移動組合房等。
[0003]現有技術中,方艙的移動平臺包括平臺本體和轉動設置在所述平臺下方的車輪,使用時,先將平臺停好駐車,再將目標物體裝上平臺,用拖車拖動平臺來實現對目標物體的移動。現有技術中的方艙短距離移動平臺有如下缺陷:
[0004](1)沒有駐車支撐結構,車體結構不適合長時間搭載目標物體(方艙)
[0005](2)沒有用于上下車的梯子,上下車不方便;
[0006](3)方艙(或集裝箱)在平臺上不方便固定;
[0007](4)沒有剎車系統,容易出現溜車問題,導致提車不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0008]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艙短距離移動平臺,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方艙短距離移動平臺不適合在駐車條件下長時間搭載目標物體、上下車不方便、方艙在平臺上不方便固定以及平臺沒有剎車系統的問題。
[0009]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方艙短距離移動平臺,包括:平臺本體和多個車輪組件,所述多個車輪組件安裝于所述平臺本體底部;所述平臺本體可拆卸安裝有多個用于在駐車時支撐平臺本體的可升降支撐裝置;所述平臺本體頂端與所述集裝箱底端之間通過定位組件緊固連接;所述平臺本體的側邊安裝有至少一個可進行折疊收納登艙梯;所述平臺本體前部設有轉向架,所述轉向架與所述平臺本體底部轉動連接。
[0010]上述設計中,通過在平臺本體的兩側安裝可升降支撐裝置,可在駐車時用可升降支撐平臺裝置代替車輪組件對平臺本體進行支撐,可有效提高移動平臺的支撐穩定性和可靠性,并可長時間對移動平臺進行穩定支撐;通過在平臺本體上開設扭鎖定位孔,可方便使用扭鎖對方艙(一般為集裝箱)進行定位和固定;通過在平臺本體上安裝登艙梯,可方便工作人員上下移動平臺;通過在平臺本體前部安裝轉向架,可方便對移動平臺進行牽拉拖拽過程中轉向。
[0011]于本技術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可升降支撐裝置為手搖升降支腿,所述平臺本體的側邊固連接有套筒,所述手搖升降支腿上設有與所述套筒配合插接的凸柱。
[0012]上述設計中,將手搖升降支腿上的凸柱插接在所述套筒中,搖動所述升降支腿的手柄使得支腿伸長進而帶動所述平臺本體升高;手搖升降支腿可方便對移動平臺進行支撐,進而減輕對車輪組件的壓力。
[0013]于本技術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定位組件包括扭鎖定位孔、手動扭鎖和角件,所述平臺本體頂端的四角設有多個扭鎖定位孔,所述集裝箱底端與所述扭鎖定位孔相對應處設有角件,所述手動扭鎖依次穿過對應的所述扭鎖定位孔和所述角件,將所述集裝箱與所述平臺本體緊固連接。
[0014]上述設計中,通過扭鎖、集裝箱角件和所述扭鎖定位孔的配合,可大大提高集裝箱與所述移動平臺的安裝效率。
[0015]于本技術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轉向架上固定設有回轉盤,所述回轉盤包括上轉盤和下轉盤,所述上轉盤和下轉盤轉動連接;其中所述上轉盤與所述平臺本體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下轉盤與所述轉向架固定連接。
[0016]于本技術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轉向架底部轉動安裝有兩個第一車輪組件,所述平臺本體后部的底部轉動安裝有兩個第二車輪組件,所述第一車輪組件和所述第二車輪組件結構相同,均包括兩個車輪和一個車軸,兩個車輪轉動安裝于所述車軸兩端,所述車軸與所述轉向架或平臺本體底部固定連接
[0017]上述設計中,一個車輪組件包括兩個車輪,該結構可提高車輪組件對移動平臺的承載力。
[0018]于本技術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車輪組件安裝有駐車制動裝置。
[0019]上述設計中,駐車制動裝置可有效保證駐車過程中不溜車,保證駐車穩定性。
[0020]于本技術的一實施例中,所述轉向架的前端鉸接有拖車架,所述拖車架可相對于所述轉向架上下擺動,所述拖車架上活動連接有拖拽桿,所述拖拽桿與所述拖車架彈性連接。
[0021]上述設計中,拖拽桿與所述拖車架彈性連接避免在拖拽過程中拖拽桿與所述拖車架發生剛性碰撞。
[0022]如上所述,本技術的方艙短距離移動平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通過在平臺本體的兩側安裝可升降支撐裝置,可在駐車時用可升降支撐平臺裝置代替車輪組件對平臺本體進行支撐,可有效提高移動平臺的支撐穩定性和可靠性,并可長時間對移動平臺進行穩定支撐;
[0024](2)通過在平臺本體上開設扭鎖定位孔,可方便使用扭鎖對方艙(一般為集裝箱)進行定位和固定;
[0025](3)通過在平臺本體上安裝登艙梯,可方便工作人員上下移動平臺;
[0026](4)通過在平臺本體前部安裝轉向架,可方便對移動平臺進行牽拉拖拽過程中轉向。
[0027](5)駐車制動裝置可有效保證駐車過程中不溜車,保證駐車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28]圖1顯示為本技術實施例中方艙短距離移動平臺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9]圖2顯示為圖1中A處放大圖;
[0030]圖3顯示為圖1中B處放大圖;
[0031]圖4顯示為本技術實施例中方艙短距離移動平臺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帶方艙);
[0032]圖5顯示為圖4中C處放大圖;
[0033]圖6顯示為本技術實施例中艙短距離移動平臺的底部結構的示意圖。
[0034]圖7顯示為圖6中D處放大圖;
[0035]元件標號說明
[0036]平臺本體1,車輪組件2,手搖升降支腿3,套筒4,凸柱5,集裝箱6,扭鎖定位孔7,扭鎖71,集裝箱角件8,登艙梯9,轉向架10,回轉盤11,第一車輪組件14,第二車輪組件15,車輪16,車軸17,支撐架18,駐車制動手柄19,剎車線20,駐車制動器21,拖車架22,拖拽桿23,第一橫梁24,第二橫梁25,第一調節螺母26,第二調節螺母27,第一彈簧28,第二彈簧29,墊木30。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技術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0038]請參閱圖1至圖7。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技術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技術所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方艙短距離移動平臺,包括:平臺本體和多個車輪組件,所述多個車輪組件安裝于所述平臺本體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臺本體可拆卸安裝有多個用于在駐車時支撐平臺本體的可升降支撐裝置;所述平臺本體頂端與集裝箱底端之間通過定位組件緊固連接;所述平臺本體的側邊安裝有至少一個可進行折疊收納登艙梯;所述平臺本體前部設有轉向架,所述轉向架與所述平臺本體底部轉動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艙短距離移動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支撐裝置為手搖升降支腿,所述平臺本體的側邊固連接有套筒,所述手搖升降支腿上設有與所述套筒配合插接的凸柱。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艙短距離移動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組件包括扭鎖定位孔、扭鎖和集裝箱角件,所述平臺本體頂端的四角設有多個扭鎖定位孔,所述集裝箱底端與所述扭鎖定位孔相對應處設有集裝箱角件,所述扭鎖依次穿過對應的所述扭鎖定位孔和所述集裝箱角件,將所述集裝箱與所述平臺本體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斌,陳學勇,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辛野模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