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實驗室儀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低溫冷卻循環裝置,包括工作板和置入工作板頂部并蓄有冷水的冷卻箱,所述冷卻箱的內部可升降的設置有用以夾持試驗器具的放置部,在冷卻箱的底部設有一循環泵,該循環泵的進水端通過軟管連接于冷卻箱的箱內,并在循環泵的出水端通過軟管連接于在冷卻箱側壁上的冷卻部上,該冷卻部的頂部通過軟管與設于冷卻箱上方的分液管連通;冷卻部包括有固設于冷卻箱側壁上的冷卻盒內,在冷卻盒內設置有波浪起伏狀的盤管來與軟管連通,且在冷卻盒內可移動的設有蓄滿冰塊的置入盒。解決了現有技術大多在進行循環冷卻時,水溫會逐步升高,從而影響后續的冷卻速率的問題。的冷卻速率的問題。的冷卻速率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低溫冷卻循環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實驗室儀器
,具體為一種低溫冷卻循環裝置。
技術介紹
[0002]低溫冷卻循環裝置是一種實驗室用的冷卻設備,其能夠為實驗儀器提供恒溫、恒流、恒壓的冷卻水,來為實驗儀器進行冷卻處理。
[0003]經檢索,中國專利公告為CN215002437U公開了低溫冷卻液循環裝置,包括水槽、設在水槽內的多孔板和固定在多孔板頂端的若干個夾持件,所述夾持件包括立板、固定在立板一側的四個矩形陣列排列的橫桿和套在橫桿上的彈簧,所述立板的一側設有活動板,所述活動板的四角處均開設有與橫桿適配的通孔,四個所述橫桿的端部均固定有擋塊,所述立板與活動板相向的側壁均固定有帶有若干個凹槽的橡膠墊,所述水槽的一側設有進水管與水槽連通的水泵,所述水泵的排水管通過連通件與固定在兩個液壓桿的活塞桿上的支管連通,所述支管的側壁開設有若干個通孔,方便零部件或器皿的固定,利于零部件或器皿的降溫。
[0004]針對于上述的技術方案,專利技術人發現在進行零部件或者器皿冷卻時,將零部件或者器皿沒入水槽內進行冷卻,并通過水泵與水槽連通利用支管進行噴淋式冷卻,而在零部件或者器皿沒入水槽后進行冷卻時,水槽內的冷卻液會帶走部分熱量,從而導致水溫上升,再經過噴淋冷卻時,水槽內的水溫會高于預定值,影響后續的冷卻速率。
技術實現思路
[0005](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6]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低溫冷卻循環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大多在進行循環冷卻時,水溫會逐步升高,從而影響后續的冷卻速率的問題。
[0007](二)技術方案
[0008]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低溫冷卻循環裝置,包括工作板和置入工作板頂部并蓄有冷水的冷卻箱,所述冷卻箱的內部可升降的設置有用以夾持試驗器具的放置部,在冷卻箱的底部設有一循環泵,該循環泵的進水端通過軟管連接于冷卻箱的箱內,并在循環泵的出水端通過軟管連接于在冷卻箱側壁上的冷卻部上,該冷卻部的頂部通過軟管與設于冷卻箱上方的分液管連通;
[0009]冷卻部包括有固設于冷卻箱側壁上的冷卻盒內,在冷卻盒內設置有波浪起伏狀的盤管來與軟管連通,且在冷卻盒內可移動的設有蓄滿冰塊的置入盒。
[0010]優選的,所述冷卻盒的面板處轉動設置有兩個延伸進盒內的轉軸,且兩個轉軸的桿體上均設有相互嚙合傳動的齒輪,在兩個轉軸的一端均設置有風葉,擇一轉軸通過外接驅動件驅動。
[0011]優選的,所述置入盒呈現側“U”形狀,在置入盒的兩個橫向板塊的頂部均開設有一槽口用以冰塊的放置,且兩個風葉分別處于置入盒的兩個橫向板塊的上方。
[0012]優選的,所述放置部包括有活動設置于冷卻箱內的承載板和環架,且承載板與環架之間通過連接板進行固定連接,承載板的板體上開設有若干通孔,且環架的四周側壁之間設有夾持實驗儀器的夾持部。
[0013]優選的,所述夾持部包括陣列分布若干環盤,且若干環盤通過支桿進行連接并安裝于環架的四周內壁上,環盤的內環面上設置有兩組相互對稱的壓簧,且兩組壓簧的另一端均設有開口相對的夾持板。
[0014]優選的,所述承載板的板體上設有一滾珠絲桿,且該滾珠絲桿貫穿于承載板的板體并架設于冷卻箱的內部,且該滾珠絲桿通過外接的驅動裝置驅動。
[0015]優選的,所述冷卻箱的頂部設有一呈倒“U”形狀的架板,其分液管處于架板的兩個內側壁之間,該分液管的管體上分布有若干通孔。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低溫冷卻循環裝置,具備以下
[0018]有益效果:
[0019]1、通過設置的冷卻部,在進行冷水的循環使用時,通過循環泵將冷卻箱內的水進行抽取,此時水液順著軟管進入盤管內,來確保其水源在盤管內的存留時間,由置入盒內的冰塊散發冷氣,并通過外接的驅動裝置帶動風葉驅動,實現風冷處理,以此來防止水溫的快速升溫,進一步的確保其冷卻效率。
[0020]2、通過設置的放置部,利用夾持板通過壓簧的作用,以此能夠夾持住實驗儀器,防止實驗儀器之間相互碰撞,便于其進行冷卻處理。
附圖說明
[0021]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申請,并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2]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圖;
[0023]圖2為本技術的45
°
角仰視結構圖;
[0024]圖3為本技術放置部的整體結構圖;
[0025]圖4為本技術冷卻部的局部內部結構圖;
[0026]圖5為本技術夾持部的整體結構圖;
[0027]圖6為本技術圖4中的A處結構放大圖。
[0028]圖中:1、工作板;2、冷卻箱;3、放置部;301、承載板;302、環架;303、夾持部;3031、環盤;3032、壓簧;3033、夾持板;304、支桿;4、架板;5、分液管;6、冷卻部;601、冷卻盒;602、置入盒;603、盤管;604、齒輪;605、轉軸;606、風葉;7、循環泵。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以下將配合附圖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申請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申請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功效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
[0030]圖1
?
6為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一種低溫冷卻循環裝置,包括工作板1和置入工作板1頂部并蓄有冷水的冷卻箱2,工作板1通過底部四個矩形分布的支腿支撐于工作場地上,且四個支腿之間通過固定架進行連接,而冷卻箱2的內部可升降的設置有用以夾持試
驗器具的放置部3,
[0031]需要說明的是,參考圖3和圖5所示,而放置部3包括有活動設置于冷卻箱2內的承載板301和環架302,其環架302和承載板301的規格尺寸與冷卻箱2的內部尺寸相一致,且承載板301與環架302之間通過連接板進行固定連接,連接板設置為兩個且分布于環架302與承載板301的兩側,在兩個連接板的相對側壁均設有凸塊,與之對應的冷卻箱2的內側壁上開設有滑槽,凸塊置入滑槽內,以此能夠輔助其放置部3進行移動,承載板301的板體上開設有若干通孔,以此能便于水源的投入,
[0032]進一步的說明,承載板301的板體上設有一滾珠絲桿,且該滾珠絲桿貫穿于承載板301的板體,滾珠絲桿處于冷卻箱2的內部,且該滾珠絲桿通過外接的驅動裝置驅動,以此通過外接的驅動裝置進行驅動,從而帶動承載板301進行升降式移動。
[0033]更進一步的,環架302的四周側壁之間設有夾持實驗儀器的夾持部303,夾持部303包括有陣列分布若干環盤3031,且若干環盤3031通過支桿304進行連接并安裝于環架302的四周內壁上,環盤3031的內環面上設置有兩組相互對稱的壓簧3032,每組數量至少為兩個,而且兩組壓簧3032的另一端均設有開口相對的夾持板3033,夾持板3033呈現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低溫冷卻循環裝置,包括工作板(1)和置入工作板(1)頂部并蓄有冷水的冷卻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箱(2)的內部可升降的設置有用以夾持試驗器具的放置部(3),在冷卻箱(2)的底部設有一循環泵(7),該循環泵(7)的進水端通過軟管連接于冷卻箱(2)的箱內,并在循環泵(7)的出水端通過軟管連接于在冷卻箱(2)側壁上的冷卻部(6)上,該冷卻部(6)的頂部通過軟管與設于冷卻箱(2)上方的分液管(5)連通;冷卻部(6)包括有固設于冷卻箱(2)側壁上的冷卻盒(601)內,在冷卻盒(601)內設置有波浪起伏狀的盤管(603)來與軟管連通,且在冷卻盒(601)內可移動的設有蓄滿冰塊的置入盒(60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溫冷卻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盒(601)的面板處轉動設置有兩個延伸進盒內的轉軸(605),且兩個轉軸(605)的桿體上均設有相互嚙合傳動的齒輪(604),在兩個轉軸(605)的一端均設置有風葉(606),擇一轉軸(605)通過外接驅動件驅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低溫冷卻循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盒(602)呈現側“U”形狀,在置入盒(602)的兩個橫向板塊的頂部均開設有一槽口用以冰塊的放置,且兩個風葉(606)分別處于置入盒(...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清,劉彬,沈爾艮,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市科冪理化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