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室外機、空調機組。室外機包括殼體;換熱器,所述換熱器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換熱器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噴淋機構,所述噴淋機構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第一側面朝向所述殼體的外部,所述第二側面朝向所述殼體的內部,且所述噴淋機構的噴淋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側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室外機、空調機組,利用噴淋機構的噴淋水為換熱器進行加濕,克服干旱地區或高溫低濕環境下濕度低而無法進行自清潔的問題,加快換熱器的結霜過程,從而減少室外機處于制熱模式進行結霜的時長,從而有效的降低室外機的能耗,提高室外機的自清潔效果。室外機的自清潔效果。室外機的自清潔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室外機、空調機組
[0001]本技術涉及空氣處理設備
,特別是一種室外機、空調機組。
技術介紹
[0002]目前,空調室外機自清潔主要是通過結霜
?
除霜方式的方式,對室外換熱器和室外換熱器進行清潔。但此方法的缺陷是:結霜
?
除霜方式需要室外環境濕度較高才能實現,一旦空調安裝在干旱地區使用,或需清潔時的室外環境高溫低濕,結霜
?
除霜的清潔方式就會失效,造成室外機自清潔能力下降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室外機自清潔能力下降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利用噴淋機構增加換熱器的結霜流程以提高自清潔能力的室外機、空調機組。
[0004]一種室外機,包括:
[0005]殼體;
[0006]換熱器,所述換熱器設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換熱器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
[0007]噴淋機構,所述噴淋機構設置于所述殼體內;
[0008]所述第一側面朝向所述殼體的外部,所述第二側面朝向所述殼體的內部,且所述噴淋機構的噴淋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側面。
[0009]所述室外機還包括增壓機構,所述噴淋機構通過所述增壓機構與水源連通。
[0010]所述室外機還包括風機,所述風機設置于所述殼體上,且所述風機能夠正向轉動以使氣流依次流經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和能夠反向轉動以使氣流依次流經所述第二側面和所述第一側面。
[0011]所述風機包括輪轂和風葉,所述風葉設置于所述輪轂上,且所述輪轂能夠帶動所述風葉進行轉動,所述風葉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且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關于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的連接處中心對稱。
[0012]所述殼體具有頂面、底面和位于所述頂面和所述底面之間的側面,所述側面上設置有進風口,所述頂面上設置有出風口,所述第一側面設置于所述進風口處,所述風機設置于所述出風口處。
[0013]所述噴淋機構包括多個噴淋頭,所有所述噴淋頭均勻分布于所述殼體內,且所有所述噴淋頭的噴淋方向均朝向所述第二側面。
[0014]所述換熱器的截面為U形,且所述U形的外側面構成所述第一側面,所述U形的內側面構成所述第二側面。
[0015]一種上述的室外機的控制方法,所述室外機具有自清潔模式,所述方法包括:
[0016]當所述室外機處于所述自清潔模式時,控制所述噴淋機構開始工作。
[0017]所述室外機具有制冷工作模式和制熱工作模式,所述室外機還包括風機,在當所
述室外機處于所述自清潔模式時中,還包括:
[0018]獲取室外機所處環境的露點溫度t,并將露點溫度t與預設溫度值t1進行比較;
[0019]若t≥t1,則控制室外機先進行制熱工作模式且控制風機停機,然后進行制冷工作模式且控制風機正向轉動;
[0020]若t<t1,則控制室外機保持工作狀態且控制風機進行反向轉動。
[0021]一種空調機組,包括上述的室外機或應用上述的室外機的控制方法。
[0022]本技術提供的室外機、空調機組,通過設置噴淋機構向換熱器進行噴淋,即能夠對換熱器實現噴淋沖洗,可以將換熱器上存在灰塵、砂礫等雜質進行沖刷,從而由第一側面排出換熱器,提高對換熱器的換熱效率,同時噴淋機構還可以配合室外機的工作狀態,利用噴淋機構的噴淋水為換熱器進行加濕,克服干旱地區或高溫低濕環境下濕度低而無法進行自清潔的問題,加快換熱器的結霜過程,從而減少室外機處于制熱模式進行結霜的時長,從而有效的降低室外機的能耗,提高室外機的自清潔效果。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室外機的剖視圖;
[0024]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室外機的另一剖視圖;
[0025]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風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風機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0027]圖中:
[0028]1、殼體;2、換熱器;21、第一側面;22、第二側面;3、噴淋機構;4、增壓機構;5、風機;51、輪轂;52、風葉。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
[0030]如圖1至圖4所示的室外機,包括:殼體1;換熱器2,所述換熱器2設置于所述殼體1內,所述換熱器2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面21和第二側面22;噴淋機構3,所述噴淋機構3設置于所述殼體1內;所述第一側面21朝向所述殼體1的外部,所述第二側面22朝向所述殼體1的內部,且所述噴淋機構3的噴淋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側面22。通過設置噴淋機構3向換熱器2進行噴淋,即能夠對換熱器2實現噴淋沖洗,同時還可以配合室外機的工作狀態,利用噴淋機構3的噴淋水為換熱器2進行加濕,克服干旱地區或高溫低濕環境下濕度低而無法進行自清潔的問題,加快換熱器2的結霜過程,從而減少室外機處于制熱模式進行結霜的時長,從而有效的降低室外機的能耗,提高室外機的自清潔效果。其中,噴淋機構3與水源連通,從而將水源的水噴射到換熱器2的第二側面22上。噴淋機構3噴射出的水可以將換熱器2上存在灰塵、砂礫等雜質進行沖刷,從而由第一側面21排出換熱器2,提高對換熱器2的換熱效率。
[0031]可選的,所述室外機還包括增壓機構4,所述噴淋機構3通過所述增壓機構4與水源連通。利用增壓機構4對水源的水進行加壓,從而提高噴淋機構3噴射處的水的壓力,提高噴淋機構3對換熱器2的噴淋沖洗效果。
[0032]所述室外機還包括風機5,所述風機5設置于所述殼體1上,且所述風機5能夠正向轉動以使氣流依次流經所述第一側面21和所述第二側面22和能夠反向轉動以使氣流依次流經所述第二側面22和所述第一側面21。利用風機5對流經室外機的氣流的流動方向進行調節,從而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也可以將換熱器2上的塵埃等由第一側面21吹出換熱器2,增加換熱器2的清潔效果。
[0033]具體的,所述風機5包括輪轂51和風葉52,所述風葉52設置于所述輪轂51上,且所述輪轂51能夠帶動所述風葉52進行轉動,所述風葉52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且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關于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的連接處中心對稱。利用風葉52的中心對稱,使得風葉52在正向轉動和反向轉動時均能夠達到相同的風量,提高風機5反向轉動時對換熱器2的清潔效果。
[0034]如圖1所示,所述殼體1具有頂面、底面和位于所述頂面和所述底面之間的側面,所述側面上設置有進風口,所述頂面上設置有出風口,所述第一側面21設置于所述進風口處,所述風機5設置于所述出風口處。當風機5進行正向轉動時,風機5在殼體1的內部產生負壓,從而使得殼體1外部的氣體通過進風口進入殼體1,并依次流經第一側面21、第二側面22而穿過換熱器2,然后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室外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1);換熱器(2),所述換熱器(2)設置于所述殼體(1)內,所述換熱器(2)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面(21)和第二側面(22);噴淋機構(3),所述噴淋機構(3)設置于所述殼體(1)內;所述第一側面(21)朝向所述殼體(1)的外部,所述第二側面(22)朝向所述殼體(1)的內部,且所述噴淋機構(3)的噴淋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側面(2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機還包括增壓機構(4),所述噴淋機構(3)通過所述增壓機構(4)與水源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機還包括風機(5),所述風機(5)設置于所述殼體(1)上,且所述風機(5)能夠正向轉動以使氣流依次流經所述第一側面(21)和所述第二側面(22)和能夠反向轉動以使氣流依次流經所述第二側面(22)和所述第一側面(21)。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5)包括輪轂(51)和風葉(52),所述風葉(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凱翟,鐘志成,盧力,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