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市政工程施工用道路整平車,包括車體,所述車體一端設置有車廂,所述車廂內部設置有整平機構,所述整平機構包括架體和整平組件,所述架體頂部設置有電動升降桿,所述架體底部內側安裝有螺桿,所述螺桿桿身安裝有螺母件,所述整平組件包括滾筒,所述滾筒兩端筒身均轉動連接有軸承座,其中一所述軸承座和螺母件固定連接,所述滾筒另一端安裝有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包括固定組件和活動組件,所述固定組件固定在架體上,所述活動組件和滾筒另一軸承座相連接,所述滾筒一端設置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機身固定于軸承座上,整體方便安裝收納使用,減輕勞動工人強度,加快施工進度,縮短混凝土整平工作時間。縮短混凝土整平工作時間。縮短混凝土整平工作時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市政工程施工用道路整平車
[0001]本技術屬于混凝土整平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市政工程施工用道路整平車。
技術介紹
[0002]道路整平車是一種通過電機驅動振動輥軸,通過攤鋪振動輥軸設計結構上的特點,有效地把高出來的混凝土削平的道路施工機械。廣泛應用于高等級公路、市政道路、機場跑道、水利、斜坡等工程的混凝土面層攤鋪整平。
[0003]混凝土胚料通過罐車澆筑在安裝好的模具內,需要經過攤鋪、振搗、整平、抹面四個工序,在整平這個工序時,如果道路修筑較短一般采用人工利用滾筒進行人工整平,當道路較長時,一般采用機械整平,現有混凝土道路整平設備,體積大質量重,導致設備的安裝和回收均較為不便。
[0004]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0005]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市政工程施工用道路整平車,具備方便移動,操作人員少,可快速進行安裝和回收的優點。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市政工程施工用道路整平車,包括車體,所述車體一端設置有車廂,所述車廂內部設置有整平機構,所述整平機構包括架體和整平組件,所述架體頂部設置有電動升降桿,所述架體底部內側安裝有螺桿,所述螺桿桿身安裝有螺母件,所述整平組件包括滾筒,所述滾筒兩端筒身均轉動連接有軸承座,其中一所述軸承座和螺母件固定連接,所述滾筒另一端安裝有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包括固定組件和活動組件,所述固定組件固定在架體上,所述活動組件和滾筒另一軸承座相連接,所述滾筒一端設置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機身固定于軸承座上。
[0007]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固定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內部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內壁均勻開設有空腔,所述空腔內安裝有滾珠,所述滾筒貫穿通孔且滾珠接觸滾筒筒身。
[0008]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滾珠直徑大于空腔腔口口徑。
[0009]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活動組件包括活動架,所述活動架底部均勻安裝有腳輪,所述滾筒一端的軸承座和活動架通過螺栓緊固連接。
[0010]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活動架內部的頂壁均勻固定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桿身滑動連接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底部兩側和腳輪的輪軸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桿位于連接件頂部的桿身套接有彈簧。
[0011]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彈簧頂端固定于活動架內部的頂壁,所述彈簧底端和連接件固定連接。
[0012]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固定桿、連接件、彈簧和腳輪均一一對
應。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術通過將車輛和整平機構結合,通過車輛的移動帶動滾筒移動,通過電動升降桿對滾筒高度進行上下調整,通過螺桿和螺母件對滾筒的位置進行左右調整,整體方便安裝收納使用,減輕勞動工人強度,加快施工進度,縮短混凝土整平工作時間。
附圖說明
[0015]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6]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后視圖(收納);
[0017]圖2為本技術的整體后視圖(展開);
[0018]圖3為本技術中固定架的剖面圖;
[0019]圖中:1、車體;2、車廂;3、架體;4、螺桿;5、螺母件;6、滾筒;7、軸承座;8、固定架;9、通孔;10、空腔;11、滾珠;12、活動架;13、腳輪;14、固定桿;15、連接件;16、彈簧;17、電動升降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1]實施例
[0022]請參閱圖1
?
3,本技術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市政工程施工用道路整平車,包括車體1,所述車體1一端設置有車廂2,所述車廂2內部設置有整平機構,所述整平機構包括架體3和整平組件,所述架體3頂部設置有電動升降桿17,所述架體3底部內側安裝有螺桿4,所述螺桿4桿身安裝有螺母件5,所述整平組件包括滾筒6,所述滾筒6兩端筒身均轉動連接有軸承座7,其中一所述軸承座7和螺母件5固定連接,所述滾筒6另一端安裝有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包括固定組件和活動組件,所述固定組件固定在架體3上,所述活動組件和滾筒6另一軸承座7相連接,所述滾筒6一端設置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機身固定于軸承座7上,本實施方案中,通過電動升降桿17對滾筒6高度進行上下調整,通過螺桿4和螺母件5對滾筒6的位置進行左右調整,通過固定組件保證固定收納后的滾筒6穩定,通過活動組件保證滾筒6工作時的穩定性。
[0023]為了保證滾筒6收納進車廂2時的穩定性,本實施例中,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固定組件包括固定架8,所述固定架8內部開設有通孔9,所述通孔9內壁均勻開設有空腔10,所述空腔10內安裝有滾珠11,所述滾筒6貫穿通孔9且滾珠11接觸滾筒6筒身,所述滾珠11直徑大于空腔10腔口口徑。
[0024]為了保證滾筒6在車體1行進過程中的穩定性,本實施例中,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活動組件包括活動架12,所述活動架12底部均勻安裝有腳輪13,所述滾筒6一端的軸承座7和活動架12通過螺栓緊固連接,所述活動架12內部的頂壁均勻固定有
固定桿14,所述固定桿14桿身滑動連接有連接件15,所述連接件15底部兩側和腳輪13的輪軸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桿14位于連接件15頂部的桿身套接有彈簧16,所述彈簧16頂端固定于活動架12內部的頂壁,所述彈簧16底端和連接件15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桿14、連接件15、彈簧16和腳輪13均一一對應。
[0025]綜上所述,借助于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使用時,將車體1平行澆筑的混凝土道路,然后通過螺桿4的轉動,使螺桿4桿身的螺母件5移動,從而借助于軸承座7,將滾筒6從側面推出車廂2,通過架體3頂部兩端的電動升降桿17對滾筒6進行升降,使滾筒6表面可接觸混凝土道路表面,然后將活動架12和滾筒6一端的軸承座7通過螺栓連接,使活動架12底部的腳輪13可接觸地面,最后通過驅動電機帶動滾筒6轉動,然后讓一位工人通過推動活動架12,對路面進行整平工作即可,滾筒6轉動的方向和車體1行進的方向相同;
[0026]滾筒6在推出車廂2時,筒身需穿過固定架8內部的通孔9,滾珠11可將滾筒6在通孔9內部穿行時的滑動摩擦轉為滾動摩擦,減小滾筒6在固定架8內部穿行時的摩擦力,同時使不妨礙滾筒6工作時的轉動,在滾筒6收納后可作為滾筒6一端的活動支撐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市政工程施工用道路整平車,包括車體(1),所述車體(1)一端設置有車廂(2),其特征在于:所述車廂(2)內部設置有整平機構,所述整平機構包括架體(3)和整平組件,所述架體(3)頂部設置有電動升降桿(17),所述架體(3)底部內側安裝有螺桿(4),所述螺桿(4)桿身安裝有螺母件(5),所述整平組件包括滾筒(6),所述滾筒(6)兩端筒身均轉動連接有軸承座(7),其中一所述軸承座(7)和螺母件(5)固定連接,所述滾筒(6)另一端安裝有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包括固定組件和活動組件,所述固定組件固定在架體(3)上,所述活動組件和滾筒(6)另一軸承座(7)相連接,所述滾筒(6)一端設置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機身固定于軸承座(7)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市政工程施工用道路整平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組件包括固定架(8),所述固定架(8)內部開設有通孔(9),所述通孔(9)內壁均勻開設有空腔(10),所述空腔(10)內安裝有滾珠(11),所述滾筒(6)貫穿通孔(9)且滾珠(11)接觸滾筒(6)筒身。3.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智勇,袁銳,廖立春,伍軍,林中,
申請(專利權)人:眾聚能國際建工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