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新型的防汛抗旱泵車,包括泵車底盤,泵車底盤下部右側前后兩側分別螺栓連接有定向移動輪;泵車底盤下部左側前后兩側分別螺栓連接有萬向移動輪;泵車底盤左部中間部位螺栓連接有連接桿,且連接桿左上側套接有拖車球頭蓋,其中拖車球頭蓋與連接桿螺栓連接設置;泵車底盤上側中間部位設置有安裝座,且安裝座下部四角部位分別縱向螺栓連接有支撐桿,其中支撐桿下端分別與泵車底盤上部四角部位螺栓連接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過濾網罩,吸水管,第二寶塔管,固定套管,連接架和快拆螺栓的設置,有利于實現豎立管道吸取積水的功能,可有效提高泵車的排澇效果。可有效提高泵車的排澇效果。可有效提高泵車的排澇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的防汛抗旱泵車
[0001]本技術屬于防汛抗旱
,尤其涉及一種新型的防汛抗旱泵車。
技術介紹
[0002]防汛抗旱泵車是一種在洪澇或旱災時,用于輔助排水或灌溉農田的設備,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柴油機帶動泵頭,使泵頭通過管道對水源中的水進行吸取和輸送,從而達到排水或灌溉農田的目的,公開號為CN215621612U的一種便于移動的防汛抗旱泵車,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側壁右部固定設置柴油機,所述底座上側壁左部固定設置排污泵,所述底座下側壁左部開設沉孔,軸承設置在所述底座下側壁且位于所述沉孔的凹槽內。
[0003]現有的防汛抗旱泵車在使用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
[0004]1、在輔助排澇的過程中,一般需要將管道放置在道路上,當道路上的積水水位低于管道的入口直徑時,泵車則無法繼續對道路上的積水進行吸取排放,排澇效果不佳;
[0005]2、當泵車臨時放置到路邊時,其無法對后方來車進行警示,從而可能導致后方來車與泵車發生碰撞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新型的防汛抗旱泵車,其能夠實現豎立管道吸取積水的效果,還可實現警示后方來車的效果。
[0007]其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新型的防汛抗旱泵車,包括泵車底盤,泵車底盤下部右側前后兩側分別螺栓連接有定向移動輪;泵車底盤下部左側前后兩側分別螺栓連接有萬向移動輪;泵車底盤左部中間部位螺栓連接有連接桿,且連接桿左上側套接有拖車球頭蓋,其中拖車球頭蓋與連接桿螺栓連接設置;泵車底盤上側中間部位設置有安裝座,且安裝座下部四角部位分別縱向螺栓連接有支撐桿,其中支撐桿下端分別與泵車底盤上部四角部位螺栓連接設置;泵車底盤上部中間部位螺栓連接有儲物箱,且儲物箱位于前側所述的支撐桿與后側所述的支撐桿之間內側;安裝座上部左側螺栓連接有柴油機,且柴油機右側螺栓連接有泵體,其中泵體的空心輸入軸與柴油機的輸出軸鍵連接設置;泵體下側與安裝座上部右側螺栓連接設置;泵體的輸出管上端和輸入管右端均螺紋連接有第一寶塔管,其中上側所述的第一寶塔管外壁套接有輸水帶,并通過卡箍緊固連接;右側所述的第一寶塔管外壁套接有連接管,并通過卡箍緊固連接,其特征在于,泵車底盤右側連接有可過濾吸水管結構;安裝座上部連接有燈光文字警示桿結構。
[0008]優選的,所述的可過濾吸水管結構包括過濾網罩,過濾網罩上部中間部位開口處縱向一體化連接有吸水管,且吸水管上端螺紋連接有第二寶塔管;吸水管外壁套接有固定套管,且固定套管左側中間部位一體化連接有連接架;固定套管右側中間部位開口處螺紋連接有快拆螺栓;固定套管通過快拆螺栓與吸水管緊固連接設置。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0010]1.本技術中,所述的過濾網罩,吸水管,第二寶塔管,固定套管,連接架和快拆
螺栓的設置,有利于實現豎立管道吸取積水的功能,可有效提高泵車的排澇效果。
[0011]2.本技術中,所述的燈光文字警示桿結構的設置,有利于實現警示后方來車的功能。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技術的可過濾吸水管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本技術的燈光文字警示桿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
[0016]1、泵車底盤;2、定向移動輪;3、萬向移動輪;4、連接桿;5、拖車球頭蓋;6、安裝座;7、支撐桿;8、儲物箱;9、柴油機;10、泵體;11、第一寶塔管;12、輸水帶;13、連接管;14、可過濾吸水管結構;141、過濾網罩;142、吸水管;143、第二寶塔管;144、固定套管;145、連接架;146、快拆螺栓;15、燈光文字警示桿結構;151、警示桿;152、太陽能爆閃燈;153、固定布套;154、文字警示布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具體描述,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一種新型的防汛抗旱泵車,包括泵車底盤1,泵車底盤1下部右側前后兩側分別螺栓連接有定向移動輪2;泵車底盤1下部左側前后兩側分別螺栓連接有萬向移動輪3,起到便于轉向的作用;泵車底盤1左部中間部位螺栓連接有連接桿4,且連接桿4左上側套接有拖車球頭蓋5,其中拖車球頭蓋5與連接桿4螺栓連接設置,拖車球頭蓋5能夠與外置車輛上的拖車球進行連接,從而便于通過外置車輛拉動泵車底盤1進行移動;泵車底盤1上側中間部位設置有安裝座6,且安裝座6下部四角部位分別縱向螺栓連接有支撐桿7,其中支撐桿7下端分別與泵車底盤1上部四角部位螺栓連接設置;泵車底盤1上部中間部位螺栓連接有儲物箱8,且儲物箱8位于前側所述的支撐桿7與后側所述的支撐桿7之間內側,通過儲物箱8可起到便于收納管道或各類工具的作用;安裝座6上部左側螺栓連接有柴油機9,且柴油機9右側螺栓連接有泵體10,其中泵體10的空心輸入軸與柴油機9的輸出軸鍵連接設置;泵體10下側與安裝座6上部右側螺栓連接設置;泵體10的輸出管上端和輸入管右端均螺紋連接有第一寶塔管11,其中上側所述的第一寶塔管11外壁套接有輸水帶12,并通過卡箍緊固連接;右側所述的第一寶塔管11外壁套接有連接管13,并通過卡箍緊固連接,其特征在于,泵車底盤1右側連接有可過濾吸水管結構14;安裝座6上部連接有燈光文字警示桿結構15,。
[0018]其中一種新型的防汛抗旱泵車,還包括可過濾吸水管結構14和燈光文字警示桿結構15,并且可過濾吸水管結構14與泵車底盤1相連接,有利于實現豎立管道進行吸水的功能;燈光文字警示桿結構15與安裝座6相連接,有利于實現警示車輛的功能。
[0019]其中,所述的可過濾吸水管結構14包括過濾網罩141,過濾網罩141上部中間部位開口處縱向一體化連接有吸水管142,且吸水管142上端螺紋連接有第二寶塔管143;吸水管142外壁套接有固定套管144,且固定套管144左側中間部位一體化連接有連接架145;固定套管144右側中間部位開口處螺紋連接有快拆螺栓146;固定套管144通過快拆螺栓146與吸水管142緊固連接設置,對道路進行排澇時,操作人員可將快拆螺栓146進行松動,此時吸水
管142則能夠在固定套管144內部進行滑動,隨后向下移動吸水管142,使吸水管142帶動過濾網罩141向下移動,直至過濾網罩141下部與路面緊貼,隨后操作人員可開啟柴油機9,使柴油機9帶動泵體10進行工作,此時泵車則開始排澇工作,相對于現有技術來說,現有的泵車在使用的過程中一般會采用直徑為10cm以上的管道,從而當道路積水的水位低于管道直徑時,泵車則無法對積水進行吸取,本技術在排澇的過程中,吸水管142始終處于豎直的狀態,只有當道路積水的水位低于過濾網罩141的高度時,泵車才無法對積水進行抽取,而過濾網罩141的高度只有2
?
5cm,從而可大大提高泵車的排澇效果,實現豎立管道吸取積水的功能;當通過泵車進行抗旱時,操作人員可將泵車移動至河邊,隨后操作人員可在右側所述的第一寶塔管11的右端安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的防汛抗旱泵車,包括泵車底盤(1),泵車底盤(1)下部右側前后兩側分別螺栓連接有定向移動輪(2);泵車底盤(1)下部左側前后兩側分別螺栓連接有萬向移動輪(3);泵車底盤(1)左部中間部位螺栓連接有連接桿(4),且連接桿(4)左上側套接有拖車球頭蓋(5),其中拖車球頭蓋(5)與連接桿(4)螺栓連接設置;泵車底盤(1)上側中間部位設置有安裝座(6),且安裝座(6)下部四角部位分別縱向螺栓連接有支撐桿(7),其中支撐桿(7)下端分別與泵車底盤(1)上部四角部位螺栓連接設置;泵車底盤(1)上部中間部位螺栓連接有儲物箱(8),且儲物箱(8)位于前側所述的支撐桿(7)與后側所述的支撐桿(7)之間內側;安裝座(6)上部左側螺栓連接有柴油機(9),且柴油機(9)右側螺栓連接有泵體(10),其中泵體(10)的空心輸入軸與柴油機(9)的輸出軸鍵連接設置;泵體(10)下側與安裝座(6)上部右側螺栓連接設置;泵體(10)的輸出管上端和輸入管右端均螺紋連接有第一寶塔管(11),其中上側所述的第一寶塔管(11)外壁套接有輸水帶(12),并通過卡箍緊固連接;右側所述的第一寶塔管(11)外壁套接有連接管(13),并通過卡箍緊固連接,其特征在于,泵車底盤(1)右側連接有可過濾吸水管結構(14);安裝座(6)上部連接有燈光文字警示桿結構(15)。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防汛抗旱泵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過濾吸水管結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驍,
申請(專利權)人:王驍,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