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涉及防護欄技術領域,包括連接柱,所述連接柱的下方設有底座,所述連接柱的中心處開設有十字孔,所述連接柱的內部且位于十字孔上下方均開設有十字腔室,所述連接柱的頂部貫穿并軸承轉動有轉動筒,所述轉動筒的另一端穿過十字孔和十字腔室并與下方的十字腔室的底部內壁軸承轉動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通過把護欄框兩端的卡塊分別從連接柱四周嵌入到十字孔內,這時按住圓筒使齒環與第二齒輪嚙合并轉動圓筒,這時轉動筒轉動會帶動十字塊移動,可以起到使卡桿嵌入到卡孔內部的效果,從而可以達到方便對護欄框進行安裝拆卸的作用,進而可以提高其安裝拆卸的效率。安裝拆卸的效率。安裝拆卸的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
[0001]本技術涉及防護欄
,尤其涉及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0002]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需要在施工附近安裝防護蘭,以防止附近人群靠近施工現場,從而保證施工過程中外圍人安全。
[0003]現有的防護欄在進行安裝時,存在著組裝拆卸耗時長,過程繁雜,有時還需要在地面上進行打孔安裝固定,這樣不僅耗時還容易使地面遭受到破壞,同時當想要移動時,需要重新拆卸安裝固定。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組裝拆卸耗時長,過程繁雜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包括連接柱,所述連接柱的下方設有底座,所述連接柱的中心處開設有十字孔,所述連接柱的內部且位于十字孔上下方均開設有十字腔室,所述連接柱的頂部貫穿并軸承轉動有轉動筒,所述轉動筒的另一端穿過十字孔和十字腔室并與下方的十字腔室的底部內壁軸承轉動連接,所述轉動筒的兩端表面且位于十字腔室內均套設并螺紋連接有十字塊,所述十字塊的一側壁且靠近四端均固定有卡桿,所述十字孔的上下壁均等間距開設有通孔,所述連接柱的四周均設有護欄框,所述護欄框的一側壁均固定有卡塊,所述卡塊的上下端均開設卡孔,所述卡桿的另一端穿過通孔并嵌入到卡孔內,所述轉動筒的內部軸承轉動有轉桿,所述轉動筒的內部且位于轉桿下方轉動連接有螺桿,所述轉動筒的頂部套設并轉動有圓筒,所述轉桿的頂端且位圓筒內套設并固定有第一齒輪,所述轉動筒的頂部且位于圓筒內套設并固定有第二齒輪。
[0006]優選的,所述底座的頂部等間距開設有限位孔,所述連接柱的底部等間距固定有定位桿,所述定位桿位于限位孔內并與其滑動連接。
[0007]優選的,所述螺桿的頂部固定有連接桿,所述轉桿的底部開設有圓槽,所述連接桿的頂部且位于圓槽內固定有卡盤,所述卡盤與圓槽滑動連接,所述卡盤的頂部固定有彈簧,所述彈簧的頂部與圓槽的頂部內壁固定連接。
[0008]優選的,所述圓槽的內壁對稱開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內部滑動連接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與卡盤固定連接。
[0009]優選的,所述底座的頂部中心處嵌入并固定有固定筒,所述螺桿位于固定筒內并與其螺紋連接。
[0010]優選的,所述圓筒的內部中心處固定有齒環,所述齒環與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相適配,所述圓筒的表面對稱固定有轉把。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0012]1、本技術中,通過把護欄框兩端的卡塊分別從連接柱四周嵌入到十字孔內,這時按住圓筒使齒環與第二齒輪嚙合并轉動圓筒,這時轉動筒轉動會帶動十字塊移動,可以起到使卡桿嵌入到卡孔內部的效果,從而可以達到方便對護欄框進行安裝拆卸的作用,進而可以提高其安裝拆卸的效率。
[0013]2、本技術中,通過把定位桿嵌入限位孔內,可以起到對連接柱進行定位的效果,同時再通過抬起圓筒使其內部的齒環與第一齒輪嚙合,這時再轉動轉把使其間接帶動轉桿轉動,轉桿轉動通過限位槽和限位塊間接帶動螺桿轉動,螺桿轉動再通過彈簧推動,可以起到使螺桿進入固定筒內部的效果,從而可以達到對連接柱進行固定和穩固的作用,同時也不用對地面進行鉆孔固定防護欄,進而也可以方便對其進行移動。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提出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的整體結構立體圖;
[0015]圖2為本技術提出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的整體結構剖視圖;
[0016]圖3為本技術提出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的護欄框結構立體圖;
[0017]圖4為本技術提出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的連接柱結構剖視圖;
[0018]圖5為本技術提出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的轉動筒結構立體圖;
[0019]圖6為本技術提出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的轉桿結構剖視圖;
[0020]圖7為本技術提出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的底座結構立體圖;
[0021]圖8為本技術提出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的圓筒結構剖視圖;
[0022]圖9為本技術提出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的圖6中A區結構圖。
[0023]圖例說明:1、連接柱;2、底座;3、限位孔;4、定位桿;5、十字孔;6、十字腔室;7、轉動筒;8、十字塊;9、卡桿;10、通孔;11、護欄框;12、卡塊;13、卡孔;14、轉桿;15、螺桿;16、連接桿;17、圓槽;18、卡盤;19、彈簧;20、限位槽;21、限位塊;22、固定筒;23、圓筒;24、齒環;25、第一齒輪;26、第二齒輪;27、轉把。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25]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術,但是,本技術還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技術并不限于下面公開說明書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26]實施例1,如圖1
?
9所示,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包括連接柱1,連接柱1的下方設有底座2,連接柱1的中心處開設有十字孔5,連接柱1的內部且位于十字孔5上下方均開設有十字腔室6,連接柱1的頂部貫穿并軸承轉動有轉動筒7,轉動筒7的另一端穿過十字孔5和十字腔室6并與下方的十字腔室6的底部內壁軸承轉動連接,轉動筒7的兩端表面且位于十字腔室6內均套設并螺紋連接有十字塊8,十字塊8的一側壁且靠近四端均固定有卡桿9,十字孔5的上下壁均等間距開設有通孔10,連接柱1的四周均設有護欄框11,護欄框11的一側壁均固定有卡塊12,卡塊12的上下端均開設卡孔13,卡桿9的另一端穿
過通孔10并嵌入到卡孔13內,轉動筒7的內部軸承轉動有轉桿14,轉動筒7的內部且位于轉桿14下方轉動連接有螺桿15,轉動筒7的頂部套設并轉動有圓筒23,轉桿14的頂端且位圓筒23內套設并固定有第一齒輪25,轉動筒7的頂部且位于圓筒23內套設并固定有第二齒輪26。
[0027]其整個實施例1達到的效果為,通過連接柱1的下方設有底座2,可以起到使連接柱1穩定的效果,再通過連接柱1的中心處開設有十字孔5,連接柱1的內部且位于十字孔5上下方均開設有十字腔室6,連接柱1的頂部貫穿并軸承轉動有轉動筒7,轉動筒7的另一端穿過十字孔5和十字腔室6并與下方的十字腔室6的底部內壁軸承轉動連接,轉動筒7的兩端表面且位于十字腔室6內均套設并螺紋連接有十字塊8,可以起到使轉動筒7轉動帶動十字塊8向相反方向移動的效果,再通過十字塊8的一側壁且靠近四端均固定有卡桿9,十字孔5的上下壁均等間距開設有通孔10,連接柱1的四周均設有護欄框11,護欄框11的一側壁均固定有卡塊12,卡塊12的上下端均開設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構,包括連接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柱(1)的下方設有底座(2),所述連接柱(1)的中心處開設有十字孔(5),所述連接柱(1)的內部且位于十字孔(5)上下方均開設有十字腔室(6),所述連接柱(1)的頂部貫穿并軸承轉動有轉動筒(7),所述轉動筒(7)的另一端穿過十字孔(5)和十字腔室(6)并與下方的十字腔室(6)的底部內壁軸承轉動連接,所述轉動筒(7)的兩端表面且位于十字腔室(6)內均套設并螺紋連接有十字塊(8),所述十字塊(8)的一側壁且靠近四端均固定有卡桿(9),所述十字孔(5)的上下壁均等間距開設有通孔(10),所述連接柱(1)的四周均設有護欄框(11),所述護欄框(11)的一側壁均固定有卡塊(12),所述卡塊(12)的上下端均開設卡孔(13),所述卡桿(9)的另一端穿過通孔(10)并嵌入到卡孔(13)內,所述轉動筒(7)的內部軸承轉動有轉桿(14),所述轉動筒(7)的內部且位于轉桿(14)下方轉動連接有螺桿(15),所述轉動筒(7)的頂部套設并轉動有圓筒(23),所述轉桿(14)的頂端且位圓筒(23)內套設并固定有第一齒輪(25),所述轉動筒(7)的頂部且位于圓筒(23)內套設并固定有第二齒輪(2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拼裝式防護欄的連接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道文,孫正平,尚元媛,
申請(專利權)人:馬鞍山潤江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