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便于調節刀片間距的自動裁切機,涉及裁切機領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裁切座,所述裁切座的頂部通過支撐柱安裝有調節組件,所述調節組件包括調節桿,所述調節桿內橫向安裝有絲桿,所述絲桿的外表面套接有絲桿套,所述調節桿的前端開設有滑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調節組件,調節組件包括絲桿、氣缸、限位塊、切刀、刻度尺、把手、調節桿、滑槽、絲桿套,在對切刀進行調節時,工作人員通過把手旋轉絲桿,使得絲桿轉動,從而使絲桿套移動,進而帶動氣缸移動,在滑塊的作用下,可以保持氣缸穩定移動,在刻度尺的作用下,工人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氣缸移動后距離中心位置的尺寸,從而了解兩個切刀之間的間距,方便工人進行裁切。方便工人進行裁切。方便工人進行裁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便于調節刀片間距的自動裁切機
[0001]本技術涉及裁切機領域,具體為一種便于調節刀片間距的自動裁切機。
技術介紹
[0002]布料裁切機是一種對布料進行裁剪的機器,且布料裁切機能夠相對人工剪裁,將布料裁切的更加平整、光滑。
[0003]現有的布料裁切設備,需要根據布料的尺寸來進行裁切,由于在裁切布料時需要對布料進行切段,因此需要通過雙刀片進行切割,雙刀片在調節時需要單獨調節,耗時長,調節效率低,在切割過程中,布料鋪設過程中容易褶皺,因此,在對裁切設備進行設計時,就需要注意裁切過程中對布料進行固定是否方便。
[0004]于是,專利技術人有鑒于此,秉持多年該相關行業豐富的設計開發及實際制作的經驗,針對現有的結構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種便于調節刀片間距的自動裁切機,以期達到更具有更加實用價值性的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于調節刀片間距的自動裁切機,以解決雙刀片在調節時耗時長,調節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于調節刀片間距的自動裁切機,包括裁切座,所述裁切座的頂部通過支撐柱安裝有調節組件,所述調節組件包括調節桿,所述調節桿內橫向安裝有絲桿,所述絲桿的外表面套接有絲桿套,所述調節桿的前端開設有滑槽,所述絲桿套通過連接桿連接有氣缸,所述氣缸的頂部連接有限位塊,所述調節桿的下方設有刻度尺,所述絲桿的一端安裝有把手,所述裁切座的頂部安裝有展平組件,所述展平組件包括安裝座,所述安裝座之間連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中間位置套接頭套筒,所述套筒的一側通過電推桿連接有展平桿,所述裁切座內設有磁性板。
[000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工作人員旋轉把手,進而旋轉絲桿,使得絲桿轉動,從而使絲桿套移動,帶動氣缸移動,在刻度尺的作用下,工人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氣缸移動后距離中心位置的尺寸,從而了解兩個切刀之間的間距,方便對多段布料進行切割。
[0008]進一步地,所述展平桿為圓柱形,且其外表面光滑,所述展平桿為磁鐵材質,且展平桿與磁性板磁性連接。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工人將展平桿放在布料上方,在裁切座內部磁性板的作用下,使得展平桿吸附在裁切座表面,提高了展平桿對布料的壓力,有利于將布料鋪平。
[0010]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柱的頂部固定有頂板,所述頂板的底部開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內滑動連接有限位塊。
[00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氣缸隨著絲桿套移動時,限位塊在限位槽內滑動,進一步提高了氣缸的穩定性,同時當氣缸伸長活塞桿,使得切刀裁切時,滑塊可以給一個相對的力,提高氣缸的穩定性。
[0012]進一步地,所述絲桿為雙向絲桿,且其中間位置對應的刻度尺為0,所述刻度尺由中間向兩側延伸。
[00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方便記錄切刀的位置,提高了測量的便捷性。
[0014]進一步地,所述絲桿套設有兩個,兩個所述絲桿套以絲桿的長度中心線為中心對稱設置,兩個所述絲桿套的內螺紋一致。
[0015]進一步地,一個所述連接桿、套筒、電推桿、展平桿和兩個所述安裝座組成一組展平組件,所述展平組件設有兩組。
[00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兩組展平組件可以對布料進行展平,避免人工展平時切刀出現故障造成人員受傷的情況,有利于人工操作。
[0017]進一步地,所述氣缸設有兩個,且兩個所述氣缸鏡像設置,兩個所述氣缸的輸出端安裝有切刀。
[0018]綜上所述,本技術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術通過設置調節組件,調節組件包括絲桿、氣缸、限位塊、切刀、刻度尺、把手、調節桿、滑槽、絲桿套,在對切刀進行調節時,工作人員通過把手旋轉絲桿,使得絲桿轉動,從而使絲桿套移動,進而帶動氣缸移動,在滑塊的作用下,可以保持氣缸穩定移動,在刻度尺的作用下,工人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氣缸移動后距離中心位置的尺寸,從而了解兩個切刀之間的間距,方便工人進行裁切;
[0020]本技術通過展平組件,展平組件包括安裝座、連接桿、套筒、電推桿、展平桿,在布料鋪設在裁切座上后,工人將展平桿放在布料上方,在裁切座內部磁性板的作用下,使得展平桿吸附在裁切座表面,接著打開電推桿,使其收縮,從而使展平桿緩慢拉直布料,拉直后調節切刀位置進行裁切即可。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技術的裁切座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技術的裁切座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技術的調節組件俯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中:1、裁切座;101、磁性板;2、支撐柱;3、頂板;301、限位槽;4、調節組件;401、絲桿;402、氣缸;403、限位塊;404、切刀;405、刻度尺;406、把手;407、調節桿;408、滑槽;409、絲桿套;5、展平組件;501、安裝座;502、連接桿;503、套筒;504、電推桿;505、展平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26]下面根據本技術的整體結構,對其實施例進行說明。
[0027]一種便于調節刀片間距的自動裁切機,如圖1、2、3所示,包括裁切座1,裁切座1的頂部通過支撐柱2安裝有調節組件4;
[0028]具體地,調節組件4包括調節桿407,調節桿407內橫向安裝有絲桿401,絲桿401為雙向絲桿,且其中間位置對應的刻度尺405為0,刻度尺405由中間向兩側延伸,方便記錄切
刀的位置,提高了測量的便捷性,絲桿401的外表面套接有絲桿套409,絲桿套409設有兩個,兩個絲桿套409以絲桿401的長度中心線為中心對稱設置,兩個絲桿套409的內螺紋一致,調節桿407的前端開設有滑槽408,絲桿套409通過連接桿連接有氣缸402,氣缸402設有兩個,且兩個氣缸402鏡像設置,兩個氣缸402的輸出端安裝有切刀404,氣缸402的頂部連接有限位塊403,調節桿407的下方設有刻度尺405,絲桿401的一端安裝有把手406,工作人員旋轉把手406,進而旋轉絲桿401,使得絲桿401轉動,從而使絲桿套409移動,帶動氣缸402移動,在刻度尺405的作用下,工人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氣缸移動后距離中心位置的尺寸,從而了解兩個切刀404之間的間距,方便對多段布料進行切割,裁切座1的頂部安裝有展平組件5;
[0029]具體地,展平組件5包括安裝座501,安裝座501之間連接有連接桿502,連接桿502的中間位置套接頭套筒503,套筒503的一側通過電推桿504連接有展平桿505,裁切座1內設有磁性板101,展平桿505為圓柱形,且其外表面光滑,展平桿505為磁鐵材質,且展平桿505與磁性板101磁性連接,工人將展平桿505放在布料上方,在裁切座1內部磁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于調節刀片間距的自動裁切機,包括裁切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座(1)的頂部通過支撐柱(2)安裝有調節組件(4),所述調節組件(4)包括調節桿(407),所述調節桿(407)內橫向安裝有絲桿(401),所述絲桿(401)的外表面套接有絲桿套(409),所述調節桿(407)的前端開設有滑槽(408),所述絲桿套(409)通過連接桿連接有氣缸(402),所述氣缸(402)的頂部連接有限位塊(403),所述調節桿(407)的下方設有刻度尺(405),所述絲桿(401)的一端安裝有把手(406),所述裁切座(1)的頂部安裝有展平組件(5),所述展平組件(5)包括安裝座(501),所述安裝座(501)之間連接有連接桿(502),所述連接桿(502)的中間位置套接套筒(503),所述套筒(503)的一側通過電推桿(504)連接有展平桿(505),所述裁切座(1)內設有磁性板(10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調節刀片間距的自動裁切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平桿(505)為圓柱形,且其外表面光滑,所述展平桿(505)為磁鐵材質,且展平桿(505)與磁性板(101)磁性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舒恒,舒兆明,朱桂平,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恒順鑫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