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大巷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涉及沖擊地壓災害防治的技術領域。該大巷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在工作面與大巷區域之間的頂板以及大巷區域的頂板分別設置緩沖帶。該方法,針對大巷周圍開采空間的布局,從工作面至大巷區域,分區域設置多級緩沖帶,阻斷了沖擊地壓自工作面頂板向大巷區域頂板的傳遞,也阻斷了工作面推進造成的頂板壓力變化向大巷區域的頂板傳遞,且能夠抵御大巷區域位于緩沖帶以上的頂板部分的來壓,所以,該方法能夠阻斷工作面頂板及大巷區域頂板緩沖帶以上部分的來壓,極大地削弱了沖擊地壓以及采動影響,對大巷形成了比較全面的防護,能夠有效預防大巷沖擊地壓災害的發生。防大巷沖擊地壓災害的發生。防大巷沖擊地壓災害的發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大巷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沖擊地壓災害防治的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大巷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
技術介紹
[0002]大巷是指在地下采礦時,為采礦提升、運輸、通風、排水、動力供應等而掘進的通道。在采區,大巷區域的頂板受沖擊地壓的影響,工作面推進的影響,具有發生垮落的安全隱患。但是,目前還沒有針對大巷的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常規的巷道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也不適用于大巷沖擊地壓災害的防治。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巷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大巷具有頂板垮落安全隱患的技術問題。
[0004]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大巷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在工作面與大巷區域之間的頂板以及大巷區域的頂板分別設置緩沖帶,其中,所述大巷區域包括大巷及相鄰大巷之間的巷間保護煤柱。
[0005]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大巷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能夠產生以下有益效果:
[0006]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大巷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針對大巷周圍開采空間的布局,從工作面至大巷區域,分區域設置多級緩沖帶,其中,在工作面與大巷區域之間的頂板設置緩沖帶,阻斷了沖擊地壓自工作面頂板向大巷區域頂板的傳遞,同時也阻斷了工作面推進造成的頂板壓力變化向大巷區域的頂板傳遞,極大地削弱了采動影響;而在大巷區域的頂板設置緩沖帶,則能夠抵御大巷區域位于緩沖帶以上的頂板部分的來壓,并進一步阻斷大巷保護煤柱一側的來壓,所以,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大巷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能夠阻斷工作面頂板及大巷區域頂板緩沖帶以上部分的來壓,極大地削弱了沖擊地壓以及采動影響,對大巷形成了比較全面的防護,能夠有效預防大巷沖擊地壓災害的發生。
[0007]進一步地,所述在工作面與大巷區域之間的頂板設置緩沖帶,包括:在大巷保護煤柱靠近所述工作面的一側的頂板設置第一級緩沖帶,和/或,在所述大巷保護煤柱靠近所述大巷區域的一側的頂板設置第二級緩沖帶,其中,所述大巷保護煤柱設置于所述工作面與所述大巷區域之間。
[0008]該技術方案下,第一級緩沖帶起到阻斷工作面沖擊地壓以及采動來壓向大巷區域傳遞的作用,第二級緩沖帶起到阻斷大巷保護煤柱頂板來壓向大巷區域傳遞的作用,并能夠進一步阻斷工作面沖擊地壓以及采動來壓向大巷區域傳遞,阻斷效果進一步加強,對大巷區域沖擊地壓災害的預防作用也進一步加強。
[0009]進一步地,所述在大巷保護煤柱靠近所述工作面的一側的頂板設置第一級緩沖帶的步驟,包括:在所述工作面與所述大巷保護煤柱之間的掘進回撤通道的頂板,施工向上且向所述大巷保護煤柱傾斜的第一鉆孔組,且使所述第一鉆孔組的鉆孔的孔底均位于所述大
巷保護煤柱的上方;在所述第一鉆孔組的鉆孔內實施致裂,形成所述第一級緩沖帶;
[0010]所述在所述大巷保護煤柱靠近所述大巷區域的一側的頂板設置第二級緩沖帶的步驟,包括:在靠近所述大巷保護煤柱的大巷的頂板,施工向上且向所述大巷保護煤柱傾斜的第二鉆孔組,且使所述第二鉆孔組的鉆孔的孔底均位于所述大巷保護煤柱的上方;在所述第二鉆孔組的鉆孔內實施致裂,形成所述第二級緩沖帶。
[0011]該技術方案下,第一鉆孔組的鉆孔內致裂形成的裂隙位于大巷保護煤柱的上方,能夠阻斷工作面一側的來壓向大巷區域傳遞,同時,大巷保護煤柱還能夠對工作面一側斷裂的頂板起到支撐作用,從而能夠提高頂板的整體穩定性;
[0012]第二鉆孔組的鉆孔內致裂形成的裂隙也位于大巷保護煤柱的上方,能夠阻斷大巷保護煤柱一側的來壓向大巷區域傳遞,同時,大巷保護煤柱還能夠對大巷區域一側斷裂的頂板起到支撐作用,從而也能夠提高頂板的整體穩定性。
[0013]進一步地,施工所述第一鉆孔組的各鉆孔時,使所述第一鉆孔組的各鉆孔沿所述掘進回撤通道的走向均勻排布,且鉆孔間距能夠使相鄰鉆孔內致裂形成的裂隙相互貫通;
[0014]施工所述第二鉆孔組的各鉆孔時,使所述第二鉆孔組的各鉆孔沿靠近所述大巷保護煤柱的大巷的走向均勻排布,且鉆孔間距能夠使相鄰鉆孔內致裂形成的裂隙相互貫通。
[0015]該技術方案下,第一級緩沖帶的裂隙相互貫通,第二級緩沖帶的裂隙相互貫通,均能夠保證對來壓的阻斷效果。
[0016]進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鉆孔組的鉆孔內實施的致裂手段為爆破致裂,和/或,在所述第二鉆孔組的鉆孔內實施的致裂手段為爆破致裂。
[0017]該技術方案下,爆破致裂的致裂強度大,容易使巖層在目標區域斷裂,從而能夠保證緩沖帶的來壓阻斷效果。
[0018]進一步地,所述在大巷區域的頂板設置緩沖帶的步驟,包括:在采區軌道大巷的頂板,施工第三鉆孔組,所述第三鉆孔組的鉆孔均包括連通的傾斜段和水平段,且使各所述水平段均位于所述大巷區域的上方;在各所述水平段實施致裂,形成第三級緩沖帶。
[0019]該技術方案下,第三級緩沖帶起到抵御大巷上覆巖層來壓的作用,同時進一步阻斷大巷保護煤柱上覆巖層來壓向大巷區域傳遞。此外,相對于第一級緩沖帶和第二級緩沖帶的鉆孔的實施,實施包括傾斜段和水平段的鉆孔,施工流程更加簡單容易。
[0020]進一步地,所述大巷區域包括N個大巷和(N
?
1)個所述巷間保護煤柱,在各所述巷間保護煤柱靠近大巷的兩側的頂板以及位于中間的(N
?
2)個大巷的頂板施工所述第三鉆孔組的鉆孔,且使所述巷間保護煤柱上方的水平段沿對應的巷間保護煤柱的走向延伸,使大巷上方的水平段沿對應的大巷的走向延伸;其中,N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數。
[0021]該技術方案下,鉆孔沿巷間保護煤柱的走向延伸或沿對應大巷的走向延伸,延伸方向比較規律,從而有利于保證鉆空間距,進而有利于實施均勻致裂以保證致裂效果。
[0022]進一步地,在各所述水平段實施的致裂手段為水力壓裂。
[0023]該技術方案下,水力壓裂能夠實現分段致裂,從而能夠實現在水平段的多個致裂點實施致裂。
[0024]進一步地,所述緩沖帶均設置于頂板的關鍵層,且致裂點均位于所述關鍵層的中部以上區域。
[0025]該技術方案下,緩沖帶下方的巖層厚度適中,圍巖穩定性高,又保證了緩沖帶能夠
有效阻斷壓力傳遞。
[0026]進一步地,所述關鍵層為頂板的基本頂。
附圖說明
[002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8]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大巷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的俯視施工示意圖;
[0029]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大巷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的側視施工示意圖。
[0030]附圖標記說明:
[0031]110
?
采區回風大巷;120
?
采區軌道大巷;130
?
采區運輸大巷;
[0032]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大巷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作面(500)與大巷區域之間的頂板以及大巷區域的頂板分別設置緩沖帶,其中,所述大巷區域包括大巷及相鄰大巷之間的巷間保護煤柱。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巷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工作面(500)與大巷區域之間的頂板設置緩沖帶,包括:在大巷保護煤柱(200)靠近所述工作面(500)的一側的頂板設置第一級緩沖帶(710),和/或,在所述大巷保護煤柱(200)靠近所述大巷區域的一側的頂板設置第二級緩沖帶(720),其中,所述大巷保護煤柱(200)設置于所述工作面(500)與所述大巷區域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巷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大巷保護煤柱(200)靠近所述工作面(500)的一側的頂板設置第一級緩沖帶(710)的步驟,包括:在所述工作面(500)與所述大巷保護煤柱(200)之間的掘進回撤通道(400)的頂板,施工向上且向所述大巷保護煤柱(200)傾斜的第一鉆孔組(810),且使所述第一鉆孔組(810)的鉆孔的孔底均位于所述大巷保護煤柱(200)的上方;在所述第一鉆孔組(810)的鉆孔內實施致裂,形成所述第一級緩沖帶(710);所述在所述大巷保護煤柱(200)靠近所述大巷區域的一側的頂板設置第二級緩沖帶(720)的步驟,包括:在靠近所述大巷保護煤柱(200)的大巷的頂板,施工向上且向所述大巷保護煤柱(200)傾斜的第二鉆孔組(820),且使所述第二鉆孔組(820)的鉆孔的孔底均位于所述大巷保護煤柱(200)的上方;在所述第二鉆孔組(820)的鉆孔內實施致裂,形成所述第二級緩沖帶(720)。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巷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所述第一鉆孔組(810)的各鉆孔時,使所述第一鉆孔組(810)的各鉆孔沿所述掘進回撤通道(40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健勛,張磊,姜琦,胡兵,汪義龍,劉振宇,李永元,張宏捷,朱亞龍,
申請(專利權)人:甘肅華能天竣能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