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電力碳排放峰值預測方法及系統,該方法包括步驟:S101、將電力碳排放量作為隨機變量視為一定區間內變動的灰色變量,獲得相應的原始數據序列,對原始數據序列進行處理后獲得呈現指數增長趨勢的累加序列;S102、將原始數據序列和累加序列作為輸入值,構建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碳排放峰值預測模型;S103、對碳排放峰值預測模型進行訓練;S104、在灰色BP神經網絡中引入遞推算法,對碳排放峰值預測模型進行求解,獲得碳排放峰值預測值,相較于傳統預測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預測的碳排放峰值結果更加準確。本發明專利技術預測的碳排放峰值結果更加準確。本發明專利技術預測的碳排放峰值結果更加準確。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電力碳排放峰值預測方法及系統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碳排放計算
,尤其涉及一種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電力碳排放峰值預測方法及系統。
技術介紹
[0002]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許多環境問題,最為緊要的問題是發電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因此,如何正確地預測碳排放峰值,為其制定碳減排途徑,并在短時間內控制碳排放峰值,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和理論依據出發,運用了不同的模式來研究碳排放峰值預測方法。關敏捷等人在《基于STIRPAT模型的山西省能源碳排放影響因素及峰值預測》中提出了基于STIRPAT模型的峰值預測方法(以下簡稱為方法A),在能源結構優化模式下構建了STIRPAT模型。模型結合VSTE算法計算電力碳排放平均值,進而預測碳排放峰值。然而,該方法過分依賴人工操作,使得構建的模型在求解過程中受到不同因素影響,出現了較大預測偏差。王思琪等人在《基于雙回歸預測模型的公共建筑運行階段碳排放現狀研究》中構建了電力碳排放雙回歸預測模型(以下簡稱為方法B),根據電力耗能情況,將各種不同電力設備運行方式進行了參數化處理,并將其輸入到預測模型中,實現電力碳排放峰值精準預測。該方法雖然能夠快速取得預測結果,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無法很好控制碳排放總量,因此推算結果還是存在一定誤差。
技術實現思路
[0003]鑒于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電力碳排放峰值預測方法及系統,以更準確地預測電力碳排放量。
[0004]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電力碳排放峰值預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5]S101、將電力碳排放量作為隨機變量視為一定區間內變動的灰色變量,獲得相應的原始數據序列,對原始數據序列進行處理后獲得呈現指數增長趨勢的累加序列;
[0006]S102、將原始數據序列和累加序列作為輸入值,構建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碳排放峰值預測模型;
[0007]S103、對碳排放峰值預測模型進行訓練;
[0008]S104、在灰色BP神經網絡中引入遞推算法,對碳排放峰值預測模型進行求解,獲得碳排放峰值預測值。
[0009]進一步的,步驟S103中,對碳排放峰值預測模型進行訓練,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0010]S201、通過灰色BP神經網絡的各個節點進行初始化,隨機分配各個節點權重和門限;
[0011]S202、在給定的輸入和輸出模式下,分別對輸入層和輸出層連接權重和閾值進行計算;
[0012]S203、選擇下一種輸入模式,反復迭代,直至網絡輸出結果符合預設條件為止完成
訓練。
[0013]進一步的,所述步驟S104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0014]S301、隨機獲取各路徑碳排放量,通過引入微分方程參數,對其進行加權處理,得到新的灰色BP神經網絡模型;
[0015]S302、剔除輸入數據之間的非線性關系,將其引入到新的灰色BP神經網絡模型中,通過Lasso回歸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對碳排放峰值預測的影響;
[0016]S303、利用有限遞推方法,求出網絡中全部節點的碳勢;
[0017]S304、在偏差允許的條件下,使用遞推算法計算電力碳排放量,對碳排放峰值預測模型求解,獲得電力碳排放量峰值預測結果。
[0018]進一步的,步驟S301中,隨機選取的碳排放路徑為:
[0019][0020]其中,L
i
表示電力第i中碳排放路徑,λ表示碳排放系數,L
′
()表示碳排放路徑抽取函數。
[0021]進一步的,所述步驟S302具體包括:
[0022]設a為自變量,b為隱變量,經過m次取樣后得到的預測樣本標準值為(a,b),自變量a的第k個預測值為:
[0023]x
k
=(x
k1
,x
k2
,
…
,x
km
)
T
[0024]其中,T表示預測周期,因變量對自變量的回歸模型表示為:
[0025]b
i
=∑a
i
+ε
i
[0026]其中,ε
i
表示隨機自然數,為了篩選出影響顯著變量,為上式添加約束條件,約束條件表達式為:
[0027][0028]其中,t表示調和參數,φ表示最佳調整閾值,Lasso回歸分析方法通過不斷調整調和參數值,降低回歸系數,壓縮變量系數直到為0,以此獲取顯著變量,即碳排放量峰值。
[0029]進一步的,步驟S303中,依次求取網絡初始節點到發電機節點的碳勢,在每次遞推時,根據電網碳排放鄰接性,在確定某一節點的碳勢后,可求取全部節點碳勢,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0030][0031]其中,P
i
表示節點注入的有功功率,G
j
表示電力機組支路有功功率,Ω
i
、Ω
j
分別表示第i、j兩個電力碳排放節點注入的集合。
[0032]本專利技術第二方面提供一種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電力碳排放峰值預測系統,所述系統用于執行前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003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34]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電力碳排放峰值預測方法及系統,通過分析原始數據序列和累加序列,利用灰色BP神經網絡構建碳排放峰值預測模型,分析電力碳排放影響因素,使用遞推算法計算電力碳排放量,篩選出顯著變量,通過有限次遞推計算節點碳勢,在誤差允許范圍內進行迭代訓練,實現模型求解,得到電力碳排放峰值預測結果,相較于傳統預測方法,本專利技術預測結果更加準確。
附圖說明
[003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6]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電力碳排放峰值預測方法整體流程示意圖。
[0037]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碳排放峰值預測模型結構示意圖。
[0038]圖3是使用方法A預測碳排放峰值結果示意圖。
[0039]圖4是使用方法B預測碳排放峰值結果示意圖。
[0040]圖5是使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方法預測碳排放峰值結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1]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列舉實施例只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非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的范圍。
[0042]參照圖1和圖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電力碳排放峰值預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43]S101、將電力碳排放量作為隨機變量視為一定區間內變動的灰色變量,獲得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電力碳排放峰值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S101、將電力碳排放量作為隨機變量視為一定區間內變動的灰色變量,獲得相應的原始數據序列,對原始數據序列進行處理后獲得呈現指數增長趨勢的累加序列;S102、將原始數據序列和累加序列作為輸入值,構建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碳排放峰值預測模型;S103、對碳排放峰值預測模型進行訓練;S104、在灰色BP神經網絡中引入遞推算法,對碳排放峰值預測模型進行求解,獲得碳排放峰值預測值。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電力碳排放峰值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03中,對碳排放峰值預測模型進行訓練,具體包括以下步驟:S201、通過灰色BP神經網絡的各個節點進行初始化,隨機分配各個節點權重和門限;S202、在給定的輸入和輸出模式下,分別對輸入層和輸出層連接權重和閾值進行計算;S203、選擇下一種輸入模式,反復迭代,直至網絡輸出結果符合預設條件為止完成訓練。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電力碳排放峰值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04具體包括以下步驟:S301、隨機獲取各路徑碳排放量,通過引入微分方程參數,對其進行加權處理,得到新的灰色BP神經網絡模型;S302、剔除輸入數據之間的非線性關系,將其引入到新的灰色BP神經網絡模型中,通過Lasso回歸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對碳排放峰值預測的影響;S303、利用有限遞推方法,求出網絡中全部節點的碳勢;S304、在偏差允許的條件下,使用遞推算法計算電力碳排放量,對碳排放峰值預測模型求解,獲得電力碳排放量峰值預測結果。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基于灰色BP神經網絡的電力碳排放峰值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01中,隨機選取的碳排放路徑為:其中,L
i
表示電力第i中碳排放路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澤維,林才佳,方兵,王善立,張佳藝,馮開健,
申請(專利權)人:海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