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汽車前圍板及汽車,包括前圍板主體、至少一根連桿、第一橫梁以及第二橫梁,連桿的一端與前圍板主體連接,連桿的另一端用于與前縱梁連接,連桿用于分散前縱梁傳遞的沖撞力;第一橫梁的一端與前圍板主體連接;第二橫梁的一端與第一橫梁的另一端連接,第二橫梁的另一端與前圍板主體連接,第一橫梁、第二橫梁以及前圍板主體間構成至少一個封閉腔體,封閉腔體用于緩沖連桿分散的沖撞力。在受到?jīng)_撞力時連桿將前縱梁傳遞的沖撞力分散,避免都集中在前圍板主體上。此外,通過設置兩個橫梁與前圍板主體間形成至少一個封閉腔體,封閉腔體能有效地抵御沖撞力,減少汽車前圍板的侵入量,從而保證乘員的安全。從而保證乘員的安全。從而保證乘員的安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汽車前圍板及汽車
[0001]本申請涉及汽車前圍板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前圍板及汽車。
技術介紹
[0002]汽車車身的吸能、抵抗變形及碰撞力的傳遞路線對車內(nèi)乘客的保護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在目前的汽車設計中,為防止汽車發(fā)生碰撞時,機艙中動力總成及電器件侵入汽車前圍板,導致汽車前圍板發(fā)生嚴重變形,從而使乘員生存空間受到影響。因此,需要重點關注汽車前圍板的設計。
[0003]如圖1所示,傳統(tǒng)的汽車前圍板1一般僅設置有一根前圍板橫梁16,該前圍板橫梁16的兩側與A柱3的內(nèi)板焊接在一起,前圍板橫梁16與汽車前圍板1形成一個前圍板封閉腔體。由于受周邊設備的限制,前圍板橫梁16的斷面結構不能做得太冗余。因此,在汽車發(fā)生正面碰撞時,動力總成及電器件后移接觸汽車前圍板1,汽車前圍板1能夠有效地抵御外部沖擊力效果不明顯,同時力的傳遞路線也不佳,導致汽車前圍板1發(fā)生嚴重變形,侵入到乘員艙,嚴重威脅到乘員的安全。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4]鑒于上述問題,本申請?zhí)峁┝艘环N汽車前圍板及汽車,用于解決汽車受正面碰撞時,汽車前圍板不能有效地抵御外部沖擊力且力的傳遞路線也不佳,導致汽車前圍板發(fā)生嚴重變形,影響乘員安全的問題。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專利技術人提供了一種汽車前圍板,包括前圍板主體、至少一根連桿、第一橫梁以及第二橫梁,連桿的一端與前圍板主體連接,連桿的另一端用于與前縱梁連接,連桿用于分散前縱梁傳遞的沖撞力;第一橫梁的一端與前圍板主體連接;第二橫梁的一端與第一橫梁的另一端連接,第二橫梁的另一端與前圍板主體連接,第一橫梁、第二橫梁以及前圍板主體間構成至少一個封閉腔體,封閉腔體用于緩沖連桿分散的沖撞力。
[0006]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桿包括第一連桿以及第二連桿,前縱梁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前縱梁以及第二前縱梁;第一連桿的一端與前圍板主體連接,第一連桿的另一端用于與第一前縱梁連接,第二連桿的一端與前圍板主體連接,第二連桿的另一端用于與第二前縱梁連接。
[0007]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連桿與第一前縱梁傾斜設置,第二連桿與第二前縱梁傾斜設置。
[0008]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橫梁的截面呈L形,第二橫梁的截面呈U形。
[0009]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橫梁與第二橫梁一體成型,第一橫梁的一端與前圍板主體焊接,第二橫梁的另一端與前圍板主體焊接。
[0010]在一些實施例中,封閉腔體包括第一封閉腔體以及第二封閉腔體,第二橫梁的一端以及第一橫梁的另一端與前圍板主體連接;第一橫梁與前圍板主體間形成第一封閉腔體,第二橫梁與前圍板主體間形成第二封閉腔體。
[0011]在一些實施例中,前圍板主體包括上部以及下部,上部與下部連接;第一橫梁的一端與上部連接,第二橫梁的另一端與下部連接。
[0012]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上述技術方案為分散汽車正面受到的沖撞力,設置有至少一根連桿,通過連桿連接前縱梁以及前圍板主體。由此,在受到?jīng)_撞力時連桿將前縱梁傳遞的沖撞力分散,避免都集中在前圍板主體上。此外,為了使汽車前圍板具有更好地緩沖受到的沖撞力,在前圍板主體上設置有第一橫梁以及第二橫梁,通過設置兩個橫梁與前圍板主體間形成至少一個封閉腔體,封閉腔體能有效地抵御沖撞力,減少汽車前圍板的侵入量,從而保證乘員的安全。
[0013]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專利技術人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底盤、車廂以及車頭;底盤上設置有車廂;車頭與車廂連接,車頭上設置有發(fā)動機艙,發(fā)動機艙包括如專利技術人上述提供的任一項的汽車前圍板、前縱梁、A柱以及前防撞梁,前縱梁的前端與前防撞梁連接,汽車前圍板與前縱梁以及A柱連接;其中,連桿的另一端與前縱梁連接,第二橫梁的兩側與前縱梁連接,第一橫梁的兩側與A柱的內(nèi)板連接。
[0014]在一些實施例中,前縱梁上安裝有安裝塔,連桿的另一端通過安裝塔與前縱梁連接。
[0015]在一些實施例中,車廂包括踏板,踏板安裝在第二橫梁的上方,踩踏踏板用于增強汽車前圍板的強度。
[0016]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上述技術方案為分散汽車正面受到的沖撞力,設置有至少一根連桿,通過連桿連接前縱梁以及前圍板主體。由此,在受到?jīng)_撞力時連桿將前縱梁傳遞的沖撞力分散,避免都集中在前圍板主體上。此外,為了使汽車前圍板具有更好地緩沖受到的沖撞力,在前圍板主體上設置有第一橫梁以及第二橫梁,通過設置兩個橫梁與前圍板主體間形成至少一個封閉腔體,封閉腔體能有效地抵御沖撞力,減少汽車前圍板的侵入量,從而保證乘員的安全。
[0017]上述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相關記載僅是本申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讓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更清楚地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進而可以依據(jù)說明書的文字及附圖記載的內(nèi)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申請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易于理解,以下結合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及附圖進行說明。
附圖說明
[0018]附圖僅用于示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以及其他相關內(nèi)容的原理、實現(xiàn)方式、應用、特點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認為是對本申請的限制。
[0019]在說明書附圖中:
[0020]圖1為
技術介紹
所述發(fā)動機艙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發(fā)動機艙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發(fā)動機艙受正面沖撞力的傳遞路線示意圖;
[0023]圖4為具體實施方式所述前圍板主體、第一橫梁以及第二橫梁相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5為圖4中A的放大圖;
[0025]圖6為具體實施方式所述前圍板主體、第一橫梁、第二橫梁及踏板相配合的結構示
意圖。
[0026]上述各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27]100、發(fā)動機艙;
[0028]101、底盤;
[0029]1、汽車前圍板;
[0030]11、前圍板主體;
[0031]111、上部;
[0032]112、下部;
[0033]12、連桿;
[0034]121、第一連桿;
[0035]122、第二連桿;
[0036]13、第一橫梁;
[0037]14、第二橫梁;
[0038]15、封閉腔體;
[0039]151、第一封閉腔體;
[0040]152、第二封閉腔體;
[0041]16、前圍板橫梁;
[0042]2、前縱梁;
[0043]21、第一前縱梁;
[0044]22、第二前縱梁;
[0045]3、A柱;
[0046]31、第一A柱;
[0047]32、第二A柱;
[0048]4、前防撞梁;
[0049]5、安裝塔;
[0050]51、第一安裝塔;
[0051]52、第二安裝塔;
[0052]6、踏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53]為詳細說明本申請可能的應用場景,技術原理,可實施的具體方案,能實現(xiàn)目的與效果等,以下結合所列舉的具體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本文所記載的實施例僅用于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前圍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圍板主體;至少一根連桿,所述連桿的一端與所述前圍板主體連接,所述連桿的另一端用于與前縱梁連接,所述連桿用于分散所述前縱梁傳遞的沖撞力;第一橫梁,所述第一橫梁的一端與所述前圍板主體連接;第二橫梁,所述第二橫梁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橫梁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橫梁的另一端與所述前圍板主體連接,所述第一橫梁、所述第二橫梁以及所述前圍板主體間構成至少一個封閉腔體,所述封閉腔體用于緩沖所述連桿分散的沖撞力。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前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包括第一連桿以及第二連桿,所述前縱梁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第一前縱梁以及第二前縱梁;所述第一連桿的一端與所述前圍板主體連接,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用于與所述第一前縱梁連接,所述第二連桿的一端與所述前圍板主體連接,所述第二連桿的另一端用于與所述第二前縱梁連接。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前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桿與所述第一前縱梁傾斜設置,所述第二連桿與所述第二前縱梁傾斜設置。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前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梁的截面呈L形,所述第二橫梁的截面呈U形。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前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梁與所述第二橫梁一體成型,所述第一橫梁的一端與所述前圍板主體焊接,所述第二橫梁的另一端與所述前圍板主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陳為為,趙明,肖勝杰,
申請(專利權)人:云度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