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皮紋中儀表面罩模具,涉及注塑模具技術領域,以解決現有大多通過工人手動脫模,不能對皮紋中儀表面罩分類存放的問題;包括:安裝機構;所述皮紋中儀表面罩成型機構安裝在安裝機構上;所述脫模機構安裝在安裝機構上;所述導向機構安裝在安裝機構上;所述存儲機構安裝在導向機構上;所述底板的拐角處設置有通孔;所述支撐桿共設有四個,且四個支撐桿固定安裝在底板的頂部;所述安裝框固定安裝在底板的頂部;所述液壓缸A共設有兩個,且兩個液壓缸A固定安裝在安裝框的底部;該皮紋中儀表面罩模具,當液壓缸B工作時,兩個脫模桿向上移動,實現了皮紋中儀表面罩的自動脫模,提高了皮紋中儀表面罩的成型效率。提高了皮紋中儀表面罩的成型效率。提高了皮紋中儀表面罩的成型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皮紋中儀表面罩模具
[0001]本技術屬于注塑模具
,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皮紋中儀表面罩模具。
技術介紹
[0002]注塑模具是一種生產塑膠制品的工具,具體指將受熱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機高壓射入模腔,經冷卻固化后,得到成形品,在生產皮紋中儀表面罩時需要用到注塑模具。
[0003]目前皮紋中儀表面罩成型后,大多通過工人手動脫模,降低了生產效率,且皮紋中儀表面罩成型后大多放置在工作臺頂部,不能對皮紋中儀表面罩分類存放,導致皮紋中儀表面罩周轉時易發生磕碰。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皮紋中儀表面罩模具,以解決現有大多通過工人手動脫模,不能對皮紋中儀表面罩分類存放的問題。
[0005]本技術皮紋中儀表面罩模具的目的與功效,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
[0006]一種皮紋中儀表面罩模具,包括:安裝機構、皮紋中儀表面罩成型機構、脫模機構、導向機構和存儲機構;
[0007]所述皮紋中儀表面罩成型機構安裝在安裝機構上;所述脫模機構安裝在安裝機構上;所述導向機構安裝在安裝機構上;所述存儲機構安裝在導向機構上;
[0008]所述安裝機構包括:底板、通孔、支撐桿、安裝框和液壓缸A;所述底板的拐角處設置有通孔;所述支撐桿共設有四個,且四個支撐桿固定安裝在底板的頂部;所述安裝框固定安裝在底板的頂部;所述液壓缸A共設有兩個,且兩個液壓缸A固定安裝在安裝框的底部。
[0009]進一步的,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導向桿和導向塊;所述導向桿共設有兩個,且兩個導向桿固定安裝在底板的頂部;所述導向塊共設有兩個,且兩個導向塊滑動安裝在兩個導向桿的外壁。
[0010]進一步的,所述皮紋中儀表面罩成型機構包括:下模、上模和冷卻孔;所述下模固定安裝在四個支撐桿的頂部;所述上模固定安裝在兩個液壓缸A的底部,且下模和上模上分別設置有三個冷卻孔。
[0011]進一步的,所述存儲機構包括:存儲盒和提手;所述存儲盒固定安裝在兩個導向塊的內側;所述提手共設有兩個,且兩個提手固定安裝在存儲盒的左右兩側。
[0012]進一步的,所述脫模機構包括:液壓缸B和連接板;所述液壓缸B固定安裝在底板的頂部;所述連接板固定安裝在液壓缸B的頂部。
[0013]進一步的,所述存儲機構還包括:支撐框和隔板;所述支撐框固定安裝在存儲盒的內部;所述隔板滑動安裝在存儲盒的內部,且隔板的底面與支撐框接觸。
[0014]進一步的,所述脫模機構還包括:脫模桿;所述脫模桿共設有兩個,且兩個脫模桿固定安裝在連接板的頂部,并且兩個脫模桿的頂面與下模的內壁平齊。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該皮紋中儀表面罩模具,因下模固定安裝在四個支撐桿的頂部,且上模固定安裝在兩個液壓缸A的底部,從而當兩個液壓缸A工作時上模向上移動,實現了自動開模,又因下模和上模上分別設置有三個冷卻孔,進而提高了皮紋中儀表面罩的成型效率。
[0017]2、該皮紋中儀表面罩模具,因兩個脫模桿固定安裝在連接板的頂部,且兩個脫模桿的頂面與下模的內壁平齊,從而當液壓缸B工作時,兩個脫模桿向上移動,實現了皮紋中儀表面罩的自動脫模,提高了皮紋中儀表面罩的成型效率。
[0018]3、該皮紋中儀表面罩模具,因存儲盒固定安裝在兩個導向塊的內側,從而方便工作人員放置成型后的皮紋中儀表面罩,又因隔板滑動安裝在存儲盒的內部,且隔板的底面與支撐框接觸,進而實現了皮紋中儀表面罩的分類存放,避免了皮紋中儀表面罩周轉時發生磕碰。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技術圖1的后側視角結構示意圖。
[0021]圖3是本技術安裝機構和皮紋中儀表面罩成型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是本技術下模和脫模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5是本技術底板、導向機構和存儲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6是本技術存儲機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5]圖中,部件名稱與附圖編號的對應關系為:
[0026]1、安裝機構;101、底板;1011、通孔;102、支撐桿;103、安裝框;104、液壓缸A;2、皮紋中儀表面罩成型機構;201、下模;202、上模;203、冷卻孔;3、脫模機構;301、液壓缸B;302、連接板;303、脫模桿;4、導向機構;401、導向桿;402、導向塊;5、存儲機構;501、存儲盒;502、提手;503、支撐框;504、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8]實施例:
[0029]如附圖1至附圖6所示:
[0030]本技術提供一種皮紋中儀表面罩模具,包括:安裝機構1、皮紋中儀表面罩成型機構2、脫模機構3、導向機構4和存儲機構5;
[0031]皮紋中儀表面罩成型機構2安裝在安裝機構1上;脫模機構3安裝在安裝機構1上;導向機構4安裝在安裝機構1上;存儲機構5安裝在導向機構4上。
[0032]如圖3所示,安裝機構1包括:底板101、通孔1011、支撐桿102、安裝框103和液壓缸A104;底板101的拐角處設置有通孔1011;支撐桿102共設有四個,且四個支撐桿102固定安裝在底板101的頂部;安裝框103固定安裝在底板101的頂部;液壓缸A104共設有兩個,且兩個液壓缸A104固定安裝在安裝框103的底部;皮紋中儀表面罩成型機構2包括:下模201、上模202和冷卻孔203;下模201固定安裝在四個支撐桿102的頂部;上模202固定安裝在兩個液壓缸A104的底部,且下模201和上模202上分別設置有三個冷卻孔203,其具體作用為:因下
模201固定安裝在四個支撐桿102的頂部,且上模202固定安裝在兩個液壓缸A104的底部,從而當兩個液壓缸A104工作時上模202向上移動,實現了自動開模,又因下模201和上模202上分別設置有三個冷卻孔203,進而提高了皮紋中儀表面罩的成型效率。
[0033]如圖4所示,脫模機構3包括:液壓缸B301和連接板302;液壓缸B301固定安裝在底板101的頂部;連接板302固定安裝在液壓缸B301的頂部;脫模機構3還包括:脫模桿303;脫模桿303共設有兩個,且兩個脫模桿303固定安裝在連接板302的頂部,并且兩個脫模桿303的頂面與下模201的內壁平齊,其具體作用為:因兩個脫模桿303固定安裝在連接板302的頂部,且兩個脫模桿303的頂面與下模201的內壁平齊,從而當液壓缸B301工作時,兩個脫模桿303向上移動,實現了皮紋中儀表面罩的自動脫模,提高了皮紋中儀表面罩的成型效率。
[0034]如圖5、圖6所示,導向機構4包括:導向桿401和導向塊402;導向桿401共設有兩個,且兩個導向桿401固定安裝在底板101的頂部;導向塊402共設有兩個,且兩個導向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皮紋中儀表面罩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機構(1)、皮紋中儀表面罩成型機構(2)、脫模機構(3)、導向機構(4)和存儲機構(5);所述皮紋中儀表面罩成型機構(2)安裝在安裝機構(1)上;所述脫模機構(3)安裝在安裝機構(1)上;所述導向機構(4)安裝在安裝機構(1)上;所述存儲機構(5)安裝在導向機構(4)上;所述安裝機構(1)包括:底板(101)、通孔(1011)、支撐桿(102)、安裝框(103)和液壓缸A(104);所述底板(101)的拐角處設置有通孔(1011);所述支撐桿(102)共設有四個,且四個支撐桿(102)固定安裝在底板(101)的頂部;所述安裝框(103)固定安裝在底板(101)的頂部;所述液壓缸A(104)共設有兩個,且兩個液壓缸A(104)固定安裝在安裝框(103)的底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皮紋中儀表面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皮紋中儀表面罩成型機構(2)包括:下模(201)、上模(202)和冷卻孔(203);所述下模(201)固定安裝在四個支撐桿(102)的頂部;所述上模(202)固定安裝在兩個液壓缸A(104)的底部,且下模(201)和上模(202)上分別設置有三個冷卻孔(203)。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皮紋中儀表面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模機構(3)包括:液壓缸B(301)和連接板(302);所述液壓缸B(3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姚正剛,趙兵,王勇,
申請(專利權)人:十堰飛鷹汽車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