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軌道交通車輛翻轉座椅回彈阻尼機構,屬于軌道交通車輛座椅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固連在靠背組成兩側的安裝座和能夠相對所述安裝座轉動的坐墊組成;所述坐墊組成兩側均安裝有與所述安裝座連接的轉軸結構,所述轉軸結構具有旋轉軸和套設在所述旋轉軸上的扭簧;所述旋轉軸與所述坐墊組成的坐墊骨架旋轉連接,且所述旋轉軸具有懸置在所述坐墊骨架外部的第一懸臂端和第二懸臂端;所述第一懸臂端與所述安裝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懸臂端安裝有與所述坐墊骨架固連的阻尼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旋轉軸的第二懸臂端安裝阻尼器與扭簧配合,實現了坐墊組成回彈后無反彈現象,具有結構簡單、便于拆卸,維護、檢修方便的有益效果。的有益效果。的有益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軌道交通車輛翻轉座椅回彈阻尼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軌道交通車輛座椅
,尤其涉及一種軌道交通車輛翻轉座椅回彈阻尼機構。
技術介紹
[0002]目前,軌道交通車輛安裝的座椅中,為了節省空間通常采用坐墊能夠翻轉的翻轉座椅,現有的翻轉座椅在使用時,坐墊回彈后有反彈現象,會產生較大的噪音、且坐墊回彈時間無法控制,另外,座椅長時間使用回彈后反彈現象對內部彈簧機構損傷嚴重,影響使用壽命;
[0003]因此,如何解決現有技術中翻轉座椅坐墊回彈后有反彈、且反彈對內部彈簧機構損傷嚴重,影響座椅使用壽命的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軌道交通車輛翻轉座椅回彈阻尼機構,坐墊回彈后無反彈現象,并且可根據使用需求調整坐墊翻轉力,控制回彈時間,結構簡單、便于拆卸,易維護和更換部件。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本技術公開的軌道交通車輛翻轉座椅回彈阻尼機構,包括:
[0007]固連在靠背組成兩側的安裝座和能夠相對所述安裝座轉動的坐墊組成;
[0008]所述坐墊組成兩側均安裝有與所述安裝座連接的轉軸結構,所述轉軸結構具有旋轉軸和套設在所述旋轉軸上的扭簧;
[0009]所述旋轉軸與所述坐墊組成的坐墊骨架旋轉連接,且所述旋轉軸具有懸置在所述坐墊骨架外部的第一懸臂端和第二懸臂端;
[0010]所述第一懸臂端與所述安裝座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懸臂端安裝有與所述坐墊骨架固連的阻尼器。
[0011]進一步的,所述安裝座開設有軸孔,所述軸孔的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一懸臂端截面形狀匹配。
[0012]進一步的,所述扭簧包括第一尾端和第二尾端,所述第一尾端與所述坐墊骨架側壁上的掛耳卡合,所述旋轉軸裝設有用于與所述第二尾端卡合的調節機構,以便改變所述扭簧初始角度。
[0013]進一步的,所述調節機構包括調節環和用于鎖定所述調節環位置的鎖緊螺母,所述調節環和所述鎖緊螺母均與所述旋轉軸螺紋連接,所述調節環開設有至少一個與所述第二尾端卡合的定位孔。
[0014]進一步的,所述旋轉軸兩端均套設有彈性擋圈,通過所述彈性擋圈固定所述旋轉軸在所述坐墊骨架上的相對位置。
[0015]進一步的,所述坐墊組成還包括坐墊上殼和坐墊下殼,所述坐墊上殼和所述坐墊
下殼與所述座椅骨架能夠拆卸連接。
[0016]進一步的,所述坐墊骨架位于所述轉軸結構一側固連有限位軸,用于侵入所述安裝座內部。
[0017]進一步的,所述安裝座對應所述限位軸位置開設有呈弧形結構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具有阻擋所述限位軸位移的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
[0018]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技術提供的軌道交通車輛翻轉座椅回彈阻尼機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術設計的坐墊組成,其兩側對稱地裝設的轉軸結構具有旋轉軸和套設在旋轉軸上的扭簧,旋轉軸的第一懸臂端與安裝座插拔連接,旋轉軸的第二懸臂端安裝有阻尼器,阻尼器與坐墊骨架固定連接,當坐墊組成圍繞旋轉軸轉動時,通過阻尼器增加旋轉時的阻尼效果,實現坐墊組成勻速回彈,避免坐墊組成回彈后發生反彈的現象,有效地延長了坐墊組成使用壽命;
[0020]2、本技術設計的轉軸結構,其設置的旋轉軸裝設有調節機構,調節機構包括調節環和鎖緊螺母,調節環開設有與第二尾端卡合的定位孔,調節環和鎖緊螺母均與旋轉軸螺紋連接,在調節坐墊組成翻轉力時,通過旋轉調節環對扭簧進行初始角度的控制,能夠按需求控制坐墊翻轉時扭簧力值的大小,進而控制坐墊組成的回彈速度,調節完畢后,通過鎖緊螺母鎖定調節環位置,實現控制坐墊組成回彈時間;
[0021]3、本技術設計的坐墊組成,其坐墊骨架上拆卸連接有坐墊上殼和坐墊下殼,翻轉座椅在檢查維護時,僅對坐墊組成的坐墊上殼進行拆卸即可對坐墊骨架進行查看,易維護、更換部件。
附圖說明
[002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3]圖1是本技術公開的軌道交通車輛翻轉座椅回彈阻尼機構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2是本技術公開的軌道交通車輛翻轉座椅回彈阻尼機構坐墊組成爆炸圖;
[0025]圖3是本技術公開的軌道交通車輛翻轉座椅回彈阻尼機構坐墊骨架軸測圖;
[0026]圖4是本技術公開的軌道交通車輛翻轉座椅回彈阻尼機構坐墊骨架局部放大圖。
[0027]附圖標記說明:
[0028]1、靠背組成;2、坐墊組成;3、安裝座;4、旋轉軸;5、扭簧;6、調節環;7、鎖緊螺母;8、阻尼器;
[0029]201、坐墊上殼;202、坐墊下殼;203、坐墊骨架;204、掛耳;205、限位軸;
[0030]301軸孔;302、限位孔;
[0031]601、定位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32]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
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0033]參見圖1
?
2所示;
[0034]技術軌道交通車輛翻轉座椅回彈阻尼機構,包括:靠背組成1、坐墊組成2、安裝座3;
[0035]靠背組成1位置固定,靠背組成1兩側固連有安裝座3,且兩個安裝座3呈為左右對稱件,坐墊組成2能夠相對安裝座3轉動;
[0036]坐墊組成2兩側均安裝有與安裝座3連接的轉軸結構;
[0037]其中,轉軸結構包括旋轉軸4和套設在旋轉軸4上的扭簧5,旋轉軸4與坐墊組成2的坐墊骨架203旋轉連接,且旋轉軸4具有懸置在坐墊骨架203外部的第一懸臂端和第二懸臂端;
[0038]第一懸臂端與安裝座3固定連接,優選的,安裝座3開設有與第一懸臂端截面匹配的軸孔301,軸孔301與第一懸臂端能夠插拔地固定連接。具體的,軸孔為301為方孔,旋轉軸4的第一懸臂端和第二懸臂端橫截面均為方形軸結構;
[0039]第二懸臂端安裝有與坐墊骨架203固連的阻尼器8,該阻尼器8為現有技術中溫州吉姆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型號為DA47A
?
B203的阻尼器,當然阻尼器也可以是現有技術中其他廠家生產,能夠為旋轉軸4提供阻尼力的阻尼器即可,使用時,當坐墊組成3圍繞轉軸結構的旋轉軸4轉動時,阻尼器8增加旋轉時的阻尼效果,使坐墊組成3勻速回彈,避免坐墊組成3回彈后發生反彈的現象;
[0040]參見圖2所示;
[0041]坐墊組成2包括坐墊上殼201和坐墊下殼202、以及裝設在坐墊上殼201和坐墊下殼202之間的坐墊骨架203;
[0042]坐墊上殼201和坐墊下殼202與坐墊骨架203能夠拆卸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軌道交通車輛翻轉座椅回彈阻尼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固連在靠背組成(1)兩側的安裝座(3)和能夠相對所述安裝座(3)轉動的坐墊組成(2);所述坐墊組成(2)兩側均安裝有與所述安裝座(3)連接的轉軸結構,所述轉軸結構具有旋轉軸(4)和套設在所述旋轉軸(4)上的扭簧(5);所述旋轉軸(4)與所述坐墊組成(2)的坐墊骨架(203)旋轉連接,且所述旋轉軸(4)具有懸置在所述坐墊骨架(203)外部的第一懸臂端和第二懸臂端;所述第一懸臂端與所述安裝座(3)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懸臂端安裝有與所述坐墊骨架(203)固連的阻尼器(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交通車輛翻轉座椅回彈阻尼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3)開設有軸孔(301),所述軸孔(301)的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一懸臂端截面形狀匹配。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交通車輛翻轉座椅回彈阻尼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5)包括第一尾端和第二尾端,所述第一尾端與所述坐墊骨架(203)側壁上的掛耳(204)卡合,所述旋轉軸(4)裝設有用于與所述第二尾端卡合的調節機構,以便改變所述扭簧(5)初始角度。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軌道交通車輛翻轉座椅回彈阻尼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機構包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賀,劉琦,王云,
申請(專利權)人:吉林省金越交通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