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頂托(1)、備楞(5)、梁端頂頭支撐(3)、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和第一底座(4a)、第二底座(4b);其中,頂托(1)、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和第一底座(4a)順序連接,頂托(1)位于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的上部,與梁板(8)直接接觸,而備楞(5)位于梁端頂頭支撐(3)的上部,與梁端頂頭支撐(3)和第二底座(4b)順序連接,備楞(5)與梁板(8)和后澆帶之間設有模板(6)。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效地解決了混凝土接縫處不平整,漏漿等外觀和質量問題,同時還具有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經濟合理、節約成本,可調節高度的功能。(*該技術在2019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物施工中模板支設裝置,尤其是一種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
技術介紹
后澆帶也稱施工后澆帶,是現澆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期間,為了克服因溫度、收縮、沉降而可能產生有害裂縫的問題而留設的臨時性變形縫,經一定時效后再進行后澆封閉,將建筑物連成整體。后澆帶分為①后沉降帶用于解決高層主體與低層裙房的差異沉降者;②后澆收縮帶用于解決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者;③后澆溫度帶用于解決混凝土溫度應力者。 通過設置后澆帶,使大面積混凝土可以分塊施工,加快了施工進度,縮短了施工工期,由于不設永久性的沉降縫,簡化了建筑結構設計,提高了建筑物的整體性,同時也減少了滲漏問題。但是后澆帶往往斷面大,鋼筋密集,所以其模板支設的難度很大,而后澆帶質量的好壞又直接影響著工程的整體質量,因此在后澆帶模板的支設上要進行特殊控制。 在施工時,整個梁板模板(包括后澆帶位置)支設裝置為一個整體,待混凝土澆筑完畢的梁板的強度達到要求后拆模,再重新支設后澆帶兩側梁板模板,使得支設不及時,不連貫,在后澆帶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新舊混凝土接縫處很難做到平整合一,施工中會出現漏漿錯臺的現象,不能滿足工程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施工方便、經濟合理、安全可靠、整體穩定性強的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種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頂托、備楞、梁端頂頭支撐、豎向獨立定型支撐和第一底座、第二底座; 其中,頂托、豎向獨立定型支撐和第一底座順序連接,頂托位于豎向獨立定型支撐的上部,與梁板直接接觸,而備楞位于梁端頂頭支撐的上部,與梁端頂頭支撐和第二底座順序連接,備楞與梁板和后澆帶之間設有模板。 所述的豎向獨立定型支撐由管子、高度調節管和套管構成,管子上端焊接于頂托,下端套接于高度調節管,而高度調節管則套接于套管,套管下部與第一底座焊接。 所述的高度調節管和套管的管壁上雙向設置用于位置調整的插銷插孔。 所述的豎向獨立定型支撐由主構件、從構件和微調螺栓構成,主構件下端與第一底座固定連接,上端與從構件套接,從構件的上端設置有固定鋼板,通過微調螺栓與頂托連接。 所述的主構件和從構件的管壁上垂直雙向設置插銷插孔。 上述的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可支撐的高度范圍為2. 8 4. 5m。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主要的技術特點是后澆帶兩側模板支設裝置獨成一個體系,后澆帶兩邊各支設合適寬度的梁板模板,在拆除梁板模板時該獨立體系不拆除,在支設后澆帶模板時,將后澆帶模板和兩側梁板模板連接固定,由于支設裝置不拆除,保證了后澆帶兩側梁板的整體性,且后澆帶模板是和梁板模板連接固定的,有效地地保證了混凝土接縫處的表觀質量和工程質量,另外由于本技術可以不用反復支設,節省了時間,勞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本技術還具有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經濟合理、節約成本,同時具有可調節高度的功能。附圖說明圖1為后澆帶處模板支設前本技術裝置示意圖; 圖2為后澆帶處模板支設后本技術裝置示意圖; 圖3為豎向獨立定型支撐實施例一的示意圖; 圖4為豎向獨立定型支撐實施例二的示意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具體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后澆帶處模板支設前本支技術裝置示意圖;為后澆帶處模板支設前本技術裝置示意圖。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頂托1、備楞5、梁端頂頭支撐3、豎向獨立定型撐2和第一底座4a、第二底座4b ; 其中,頂托1、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和第一底座4a順序連接,頂托1位于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的上部,與梁板8直接接觸,頂住梁板8而起到支撐作用,而備楞5位于梁端頂頭支撐3的上部,與梁端頂頭支撐3和第二底座4b順序連接,備楞5與梁板8和后澆帶之間設有后澆帶模板6。 在施工工程中,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與梁板模板支設裝置一起支設,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為獨立體系,現不支設后澆帶處的模板,如圖l,待混凝土澆筑的梁板達到強度要求,將其支設裝置拆除時,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不拆除,在后澆帶兩側的模板中間將后澆帶處的模板與梁板模板連固,進行后澆帶的施工,如圖2所示。 圖3為豎向獨立定型支撐實施例一的示意圖;圖4為豎向獨立定型支撐實施例二的示意圖; 如圖3所示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為可調的鋼管豎向獨立定型支撐,包括管子21、高度調節管22和套管23,管子21上端焊接于頂托l,下端套接于高度調節管22,而高度調節管22則套接于套管23,套管23下部與第一底座焊接,所述的高度調節管22和套管23的管壁上設置有插銷插孔200,插銷插孔200垂直雙向設置,用于調整支撐的高度,支撐高度的可調節范圍為2. 8 4. 5m。 如圖4所示,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還可以為槽鋼格構式豎向獨立支撐,包括主構件26、從構件25和微調螺栓24構成,主構件26下端與第一底座4a固定連接,上端與從構件25套接,從構件25的上端設置有固定鋼板27,通過微調螺栓24與頂托1連接,主構件26和從構件25的管壁上設置插銷插孔200,插銷插孔200垂直雙向設置,用于調整支撐高度,支撐高度的可調節范圍為2. 8 4. 5m。 以上已以較佳實施例公開了本技術,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技術,凡采用等同替換或者等效變換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一種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頂托(1)、備楞(5)、梁端頂頭支撐(3)、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和第一底座(4a)、第二底座(4b);其中,頂托(1)、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和第一底座(4a)順序連接,頂托(1)位于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的上部,與梁板(8)直接接觸,而備楞(5)位于梁端頂頭支撐(3)的上部,與梁端頂頭支撐(3)和第二底座(4b)順序連接,備楞(5)與梁板(8)和后澆帶之間設有模板(6)。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由管子(21)、高度調節管(22)和套管(23)構成,管子(21)上端焊接于頂托(l),下端套接于高度調節管(22),而高度調節管(22)則套接于套管(23),套管(23)下部與第一底座(4a)焊接。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調節管(22)和套管(23)的管壁上雙向設置用于位置調整的插銷插孔(200)。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由主構件(26)、從構件(25)和微調螺栓(24)構成,主構件(26)下端與第一底座(4a)固定連接,上端與從構件(25)套接,從構件(25)的上端設置有固定鋼板(27),通過微調螺栓(24)與頂托(1)連接。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構件(26)和從構件(25)的管壁上垂直雙向設置插銷插孔(200)。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其特征在于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可支撐的高度范圍為2. 8 4. 5m。專利摘要一種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頂托(1)、備楞(5)、梁端頂頭支撐(3)、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和第一底座(4a)、第二底座(4b);其中,頂托(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后澆帶模板支設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頂托(1)、備楞(5)、梁端頂頭支撐(3)、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和第一底座(4a)、第二底座(4b);其中,頂托(1)、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和第一底座(4a)順序連接,頂托(1)位于豎向獨立定型支撐(2)的上部,與梁板(8)直接接觸,而備楞(5)位于梁端頂頭支撐(3)的上部,與梁端頂頭支撐(3)和第二底座(4b)順序連接,備楞(5)與梁板(8)和后澆帶之間設有模板(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洪杰,董年才,張軍,
申請(專利權)人:南通建筑工程總承包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