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尾氣處理技術領域,尤其為一種尾氣初段除塵結構,包括外殼體,所述外殼體一側設置有進氣管與出氣管,所述外殼體內部設置有若干個活動板,且所述外殼體內部轉動連接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外側設置有若干個對所述活動板進行連接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一端設置有連接扭簧;能夠通過尾氣的作用力使若干個活動板組成的過濾架在處理尾氣的過程中持續轉動,循環重復過濾尾氣、抖落雜質與刮除雜質的動作,使得被過濾網板過濾的雜質最終被收集到集塵管內部,能夠持續對剛排出的尾氣進行清理,不用頻繁對設備內部過濾的雜質進行處理,避免人工與尾氣中被過濾的有害雜質接觸,提高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尾氣初段除塵結構
[0001]本技術屬于尾氣處理
,具體涉及一種尾氣初段除塵結構。
技術介紹
[0002]在對含有砷的尾氣進行處理時,其中含有劇毒粉末三氧化二砷,具有一定的粘性,隨著尾氣溫度的降低,三氧化二砷會粘連在過濾的設備內壁,在對初段排出的尾氣進行處理時,由于溫度較高,大部分三氧化二砷為粉末狀,在除塵的過程中連通粉末狀的三氧化二砷一同過濾,由于三氧化二砷具有毒性,無法對過濾機構進行頻繁的接觸與清理,導致過濾組件被堵塞,從而影響除塵效果,且對含有砷的尾氣進行處理時,設備內壁會粘連少量的三氧化二砷,使得除塵結構不易清理。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尾氣初段除塵結構,具有能夠通過尾氣的作用力使若干個活動板組成的過濾架在處理尾氣的過程中持續轉動,循環重復過濾尾氣、抖落雜質與刮除雜質的動作,使得被過濾網板過濾的雜質最終被收集到集塵管內部,能夠持續對剛排出的尾氣進行清理,不用頻繁對設備內部過濾的雜質進行處理,避免人工與尾氣中被過濾的有害雜質接觸,提高安全性的特點。
[0004]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尾氣初段除塵結構,包括外殼體,所述外殼體一側設置有進氣管與出氣管,所述外殼體內部設置有若干個活動板,且所述外殼體內部轉動連接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外側設置有若干個對所述活動板進行連接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一端設置有連接扭簧,所述活動板通過所述連接扭簧與所述連接板轉動連接,所述活動板內部設置有對過濾網板,所述連接板一側設置有對所述活動板進行限位的限位板,所述外殼體一側內壁設置有若干個凸塊,所述外殼體底部一側設置有集塵管。
[0005]其中,所述支撐柱設置為圓柱體結構,所述支撐柱兩端均通過連接軸與所述外殼體內壁轉動連接。
[0006]其中,所述進氣管、所述出氣管與所述集塵管均與所述外殼體內腔連通設置,所述集塵管一側設置有控制閥門。
[0007]其中,所述活動板等間隔設置在所述支撐柱外側,所述活動板一端設為弧形結構。
[0008]其中,若干個所述凸塊等間隔設置在所述外殼體內壁,所述活動板一端與所述凸塊活動連接。
[0009]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能夠通過尾氣的作用力使若干個活動板組成的過濾架在處理尾氣的過程中持續轉動,循環重復過濾尾氣、抖落雜質與刮除雜質的動作,使得被過濾網板過濾的雜質最終被收集到集塵管內部,能夠持續對剛排出的尾氣進行清理,不用頻繁對設備內部過濾的雜質進行處理,避免人工與尾氣中被過濾的有害雜質接觸,提高安全性。
[0010]該裝置中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技術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技術中活動板的動態示意圖;
[0013]圖3為本技術圖1中A部放大圖;
[0014]圖4為本技術圖2中B部放大圖。
[0015]圖中:1、外殼體;11、進氣管;12、出氣管;13、支撐柱;14、凸塊;15、集塵管;151、控制閥門;2、活動板;21、連接板;211、連接扭簧;22、過濾網板;23、限位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6]請參閱圖1
?
圖4,本技術提供以下技術方案:包括外殼體1,外殼體1一側設置有進氣管11與出氣管12,外殼體1內部設置有若干個活動板2,且外殼體1內部轉動連接有支撐柱13,支撐柱13外側設置有若干個對活動板2進行連接的連接板21,連接板21一端設置有連接扭簧211,活動板2通過連接扭簧211與連接板21轉動連接,活動板2內部設置有對過濾網板22,連接板21一側設置有對活動板2進行限位的限位板23,外殼體1一側內壁設置有若干個凸塊14,外殼體1底部一側設置有集塵管15。
[0017]本實施方案中:本新型中外殼體1與進氣管11、出氣管12、集塵管15組成外部框架,尾氣通過進氣管11進入到外殼體1的腔,通過尾氣的作用力推動外殼體1內若干個活動板2中其中一個,尾氣推動其中一個活動板2開始移動,從而使得安裝活動板2的連接板21與支撐柱13通過尾氣的作用力開始轉動,同時設置在活動板2上的過濾網板22對尾氣進行過濾,將尾氣中的雜質過濾在過濾網板22的一側,活動板2通過尾氣的作用力繼續轉動,直至活動板2轉動至外殼體1內壁設置有凸塊14的位置,當活動板2的一端與凸塊14相遇時,凸塊14對活動板2的一端進行擠壓,使得活動板2通過連接扭簧211開始轉動,轉動后的活動板2能夠通過凸塊14,在活動板2經過一個凸塊14后,通過連接扭簧211使得連接板21快速復位,設置在連接板21一側的限位板23對活動板2進行限位,使得活動板2復位后能夠保持平直,活動板2依次經過若干個凸塊14,使活動板2通過連接扭簧211連續進行多次的快速轉動后再復位,本新型中連接扭簧211設為強力扭簧,在失去凸塊14的阻力后能夠快速復位,從而能夠使得活動板2在經過凸塊14時開始抖動,在活動板2抖動的過程中能夠將其一側過濾的雜質抖落,雜質掉落在經過凸塊14的活動板2與相鄰的位于其下方的活動板2之間,后一個活動板2在繼續轉動的過程中,帶動落在外殼體1內壁上的雜質移動,當雜質經過集塵管15頂端時,掉落至集塵管15內部,完成前一個活動板2抖落雜質后被后一個活動板2刮入集塵管15的動作,由于若干個活動板2組成的過濾架在處理尾氣的過程中持續轉動,循環重復過濾尾氣、抖落雜質與刮除雜質的動作,使得被過濾網板22過濾的雜質最終被收集到集塵管15內部,能夠持續對剛排出的尾氣進行清理,不用頻繁對設備內部過濾的雜質進行處理,避免人工與尾氣中被過濾的有害雜質接觸,提高安全性。
[0018]支撐柱13設置為圓柱體結構,支撐柱13兩端均通過連接軸與外殼體1內壁轉動連接;通過設置支撐柱13,使安裝活動板2的連接板21安裝在支撐柱13上,通過連接軸將支撐柱13轉動連接在外殼體1的內腔,使得活動板2能夠通過尾氣的作用力在外殼體1的內腔轉動,從而通過尾氣的作用力使本新型開始運作。
[0019]進氣管11、出氣管12與集塵管15均與外殼體1內腔連通設置,集塵管15一側設置有
控制閥門151;通過在集塵管15一側設置控制閥門151,每隔一段時間能夠通過打開控制閥門151將集塵管15內部的雜質排放出來。
[0020]活動板2等間隔設置在支撐柱13外側,活動板2一端設為弧形結構;。通過將活動板2的一端設置為弧形結構,減少活動板2與外殼體1內壁的摩擦力,使活動板2能夠正常轉動,同時又能夠將外殼體1內壁的雜質刮除
[0021]若干個凸塊14等間隔設置在外殼體1內壁,活動板2一端與凸塊14活動連接;通過設置凸塊14,使活動板2在轉動的過程中能夠在固定的位置開始抖動,將過濾網板22上的雜質抖落,保持過濾網板22的過濾效果。
[0022]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時,尾氣通過進氣管11排入外殼體1的內腔,通過尾氣的作用力推動外殼體1內若干個活動板2中其中一個,尾氣推動其中一個活動板2開始移動,從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尾氣初段除塵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體,所述外殼體一側設置有進氣管與出氣管,所述外殼體內部設置有若干個活動板,且所述外殼體內部轉動連接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外側設置有若干個對所述活動板進行連接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一端設置有連接扭簧,所述活動板通過所述連接扭簧與所述連接板轉動連接,所述活動板內部設置有對過濾網板,所述連接板一側設置有對所述活動板進行限位的限位板,所述外殼體一側內壁設置有若干個凸塊,所述外殼體底部一側設置有集塵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尾氣初段除塵結構,其特征在于: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殿坤,張鵬,張晶靜,劉家勝,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金森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