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設備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點火線圈測試裝置,包括底座和防護罩,所述底座的內壁設有線圈移動機構,所述線圈移動機構包括第一電機,所述第二螺紋桿與螺母螺紋相連,通過底座和線圈移動機構的配合,第一電機帶動第一螺紋桿和第二螺紋桿移動,往復絲杠帶動絲杠螺母橫向移動,絲杠螺母帶動線圈移動至型號對應的放電器前,通過上述方式可以使線圈可以移動在放電器前,使測試裝置能夠對不同型號的線圈進行測試,降低了測試裝置的使用局限性,通過防護罩和轉動照明機構的配合,第三電機帶動第一彎桿轉動,第一彎桿帶動第二彎桿轉動,能夠對測試時的線圈進行更好的觀察的同時避免了電源線經常彎折,增加了照明燈的使用壽命。壽命。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點火線圈測試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設備檢測
,具體為一種點火線圈測試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點火線圈依照磁路分為開磁式及閉磁式兩種。傳統的點火線圈是用開磁式,其鐵芯用0.3毫米左右的硅鋼片疊成,鐵芯上繞有次級與初級線圈。閉磁式則采用形似Ⅲ的鐵芯繞初級線圈,外面再繞次級線圈,磁力線由鐵芯構成閉合磁路。閉磁式點火線圈的優點是漏磁少,能量損失小,體積小,因此電子點火系統普遍采用閉磁式點火線圈。
[0003]例如授權公告號為“CN206515415U”的一種點火線圈測試裝置,設有照明裝置,能夠使蓄電池為照明燈供電,通過滑槽框架的移動,彎曲管任意彎折,提高工作環境光線,及時發現零件細節,提高測試數據準確性。但是該點火線圈測試裝置,只能對同一型號的線圈進行測試,當線圈的型號不一致時,該測試裝置無法對其進行測試,提高了測試裝置的局限性,同時該點火線圈測試裝置,照明燈的電源線會經常跟隨彎曲管進行彎折,這就會降低照明燈的使用壽命,增加了測試裝置的工作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無法對不同型號的線圈進行測試,增加了測試局限性和照明燈使用壽命低,工作成本增加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點火線圈測試裝置。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設計一種點火線圈測試裝置,包括底座和防護罩,所述底座的內壁設有線圈移動機構,所述線圈移動機構包括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通過支架與底座的內壁固定相連,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貫穿擋板并與第一螺紋桿固定相連,所述第一螺紋桿與螺母螺紋相連,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通過皮帶與第二螺紋桿轉動相連,所述第二螺紋桿與螺母螺紋相連。
[0007]優選的,所述線圈移動機構還包括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通過支架與底座固定相連,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貫穿擋板并與轉桿固定相連,所述轉桿與第一斜齒輪相套接,所述第一斜齒輪與第二斜齒輪嚙合相連,所述第二斜齒輪與往復絲杠固定相連,所述往復絲杠的一端通過銷軸與螺母轉動相連,所述往復絲杠與絲杠螺母螺紋相連。
[0008]優選的,底座的上端與防護罩固定相連,所述防護罩的內部與多個放電器固定相連。
[0009]優選的,所述防護罩的內部設有轉動照明機構,所述轉動照明機構包括第三電機,所述第三電機通過支架與防護罩固定相連,所述第三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一彎桿固定相連,所述第一彎桿的另一端通過銷軸與第二彎桿活動相連,所述第二彎桿通過另一端通過銷軸與照明燈活動相連,所述照明燈的外壁通過銷軸與第三彎桿活動相連,所述第三彎桿的中部與第四電機的輸出軸固定相連,所述第四電機通過支架與防護罩固定相連。
[0010]優選的,所述防護罩的外壁通過銷軸與拉門轉動相連,所述防護罩的外壁加工有
觀察窗。
[0011]本技術提出的一種點火線圈測試裝置,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底座和線圈移動機構的配合,第一電機帶動第一螺紋桿和第二螺紋桿移動,第一螺紋桿和第二螺紋桿帶動螺母移動,螺母帶動往復絲杠移動,往復絲杠帶動絲杠螺母移動,使絲杠螺母上放置的線圈移動至放電器旁,之后第一電機停止工作,接通第二電機的外接電源,啟動第二電機,第二電機帶動轉桿轉動,轉桿帶動第一斜齒輪轉動,第一斜齒輪帶動第二斜齒輪轉動,第二斜齒輪帶動往復絲杠轉動,往復絲杠帶動絲杠螺母橫向移動,絲杠螺母帶動線圈移動至型號對應的放電器前,通過上述方式可以使線圈可以移動在放電器前,使測試裝置能夠對不同型號的線圈進行測試,降低了測試裝置的使用局限性。
[0012]通過防護罩和轉動照明機構的配合,第三電機帶動第一彎桿轉動,第一彎桿帶動第二彎桿轉動,第二彎桿帶動照明燈的角度發生移動,同時第四電機也可以帶動第三彎桿對照明燈的角度進行調整,從而使照明燈的角度可以改變,通過上述方式可以使照明燈始終照向線圈,能夠對測試時的線圈進行更好的觀察的同時避免了電源線經常彎折,增加了照明燈的使用壽命,降低測試裝置的工作成本。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的正視剖視示意圖;
[0015]圖3為圖1的側視剖視示意圖;
[0016]圖4為圖1中底板的俯視剖視示意圖。
[0017]圖中:1、底座,2、線圈移動機構,201、第一電機,202、第一螺紋桿,203、第二螺紋桿,204、螺母,205、第二電機,206、擋板,207、轉桿,208、第一斜齒輪,209、第二斜齒輪,210、往復絲杠,211、絲杠螺母,3、轉動照明機構,301、第三電機,302、第一彎桿,303、第二彎桿,304、照明燈,305、第三彎桿,306、第四電機,4、放電器,5、防護罩,6、觀察窗,7、拉門。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0019]參照附圖1
?
4:本實施例中,一種點火線圈測試裝置,包括底座1和防護罩5,底座1的內壁設有線圈移動機構2,線圈移動機構2包括第一電機201,第一電機201通過支架與底座1的內壁固定相連,底座1固定了第一電機201的位置,第一電機201的尺寸選擇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滿足工作需要即可,第一電機201的輸出軸貫穿擋板并與第一螺紋桿202固定相連,第一電機201帶動第一螺紋桿202轉動,第一螺紋桿202與螺母204螺紋相連,第一螺紋桿202帶動螺母204移動,第一電機201的輸出軸通過皮帶與第二螺紋桿203轉動相連,第一電機201帶動第二螺紋桿203轉動,第二螺紋桿203與螺母204螺紋相連,第二螺紋桿203帶動螺母204移動,線圈移動機構2還包括第二電機205,第二電機205通過支架與底座1固定相連,底座1固定了第二電機205的位置,第二電機205的尺寸選擇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滿足工作需要即可,第二電機205的輸出軸貫穿擋板206并與轉桿207固定相連,第二電機205帶動轉桿207移動,轉桿207與第一斜齒輪208相套接,轉桿207帶動第一斜齒輪208轉動,第一斜齒輪208與第二斜齒輪209嚙合相連,第一斜齒輪208帶動第二斜齒輪209轉動,第二斜齒輪209與
往復絲杠210固定相連,第二斜齒輪209帶動往復絲杠210轉動,往復絲杠210的一端通過銷軸與螺母204轉動相連,往復絲杠210在螺母204上轉動,往復絲杠210與絲杠螺母211螺紋相連,往復絲杠210帶動絲杠螺母211移動。
[0020]參照附圖2和圖3:本實施例中,一種點火線圈測試裝置,防護罩5的內部設有轉動照明機構3,轉動照明機構3包括第三電機301,第三電機301通過支架與防護罩5固定相連,防護罩5固定了第三電機301的位置,第三電機301的尺寸選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滿足工作需要即可,第三電機301的輸出軸與第一彎桿302固定相連,第三電機301帶動第一彎桿302轉動,第一彎桿302的另一端通過銷軸與第二彎桿303活動相連,第一彎桿302帶動第二彎桿303移動,第二彎桿303通過另一端通過銷軸與照明燈304活動相連,第二彎桿3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點火線圈測試裝置,包括底座(1)和防護罩(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內壁設有線圈移動機構(2),所述線圈移動機構(2)包括第一電機(201),所述第一電機(201)通過支架與底座(1)的內壁固定相連,所述第一電機(201)的輸出軸貫穿擋板并與第一螺紋桿(202)固定相連,所述第一螺紋桿(202)與螺母(204)螺紋相連,所述第一電機(201)的輸出軸通過皮帶與第二螺紋桿(203)轉動相連,所述第二螺紋桿(203)與螺母(204)螺紋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點火線圈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線圈移動機構(2)還包括第二電機(205),所述第二電機(205)通過支架與底座(1)固定相連,所述第二電機(205)的輸出軸貫穿擋板(206)并與轉桿(207)固定相連,所述轉桿(207)與第一斜齒輪(208)相套接,所述第一斜齒輪(208)與第二斜齒輪(209)嚙合相連,所述第二斜齒輪(209)與往復絲杠(210)固定相連,所述往復絲杠(210)的一端通過銷軸與螺母(204)轉動相連,所述往復絲杠(21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洪,
申請(專利權)人:瑞安市宏盛汽車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