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構造柱免剔鑿可拆卸簸箕口裝置,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包括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的一側設置有澆鑄固定板,澆鑄固定板的內部卡合設置有澆鑄簸箕口機構,澆鑄簸箕口機構的一側活動設置有免剔鑿擋板驅動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的構造柱簸箕口裝置在澆筑完成后需要人工推動擋板,增加了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和安全隱患,且在澆筑過程中,由于簸箕口與模板之間密封不良,經常出現混凝土漏出的情況,不僅影響施工的質量還會造成材料的浪費的問題,本實用通過免剔鑿擋板驅動機構的設置,實現了擋板的機器驅動,通過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澆鑄固定板和澆鑄簸箕口機構的設置,實現了混凝土澆鑄的側面雙層封閉。鑄的側面雙層封閉。鑄的側面雙層封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構造柱免剔鑿可拆卸簸箕口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建筑施工
,具體為一種構造柱免剔鑿可拆卸簸箕口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在建筑工程
中,對于房屋建筑砌筑施工,常用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施工,工藝采用木枋、木膠合板支設構造柱澆筑模板,并在澆筑模板頂部設置用于澆筑混凝土缺口。混凝土澆筑完畢,硬化后形成構造柱,在實際混凝土澆筑中,為了澆筑方便和提高澆筑效率,通常要在模板頂部的混凝土澆筑缺口處設置簸箕口,該簸箕口為上大下小的簸箕狀,混凝土落入簸箕口后,自然由模板的缺口落入模板內,待混凝土硬化后,再拆除模板和簸箕口,然后將填充在簸箕口內的混凝土剔除。目前,已出現了免剔鑿的構造柱簸箕口裝置,包括簸箕口、擋板,導向槽等結構,但此現有的構造柱簸箕口裝置在澆筑完成后需要人工推動擋板,因擋板一般在高處增加了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和安全隱患,且在澆筑過程中,由于簸箕口與模板之間密封不良,經常出現混凝土漏出的情況,不僅影響施工的質量還會造成材料的浪費。
[0003]針對上述問題,為此,提出一種構造柱免剔鑿可拆卸簸箕口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構造柱免剔鑿可拆卸簸箕口裝置,解決了
技術介紹
中現有的構造柱簸箕口裝置在澆筑完成后需要人工推動擋板,因擋板一般在高處增加了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和安全隱患,且在澆筑過程中,由于簸箕口與模板之間密封不良,經常出現混凝土漏出的情況,不僅影響施工的質量還會造成材料的浪費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構造柱免剔鑿可拆卸簸箕口裝置,包括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的一側設置有澆鑄固定板,澆鑄固定板的內部卡合設置有澆鑄簸箕口機構,澆鑄簸箕口機構的一側活動設置有免剔鑿擋板驅動機構,澆鑄簸箕口機構包括簸箕口外框,簸箕口外框的一側開設有擋板移動卡槽,免剔鑿擋板驅動機構包括卡合設置在擋板移動卡槽內部的移動卡板,設置在移動卡板一側的電動伸縮桿,電動伸縮桿設置有三組,移動卡板包括斜切面擋板。
[0006]優選的,所述澆鑄簸箕口機構還包括螺旋設置在簸箕口外框兩側的固定螺絲,固定螺絲設置有四組,一側設置有兩組,簸箕口外框的下端設置有下接擋板。
[0007]優選的,所述免剔鑿擋板驅動機構還包括固定設置在澆鑄固定板一側的U形板,電動伸縮桿固定設置在U形板一側,U形板內開設有側移動導軌。
[0008]優選的,所述移動卡板還包括固定設置在三組電動伸縮桿一側的橫桿,設置在橫桿兩側的導軌卡塊。
[0009]優選的,所述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包括構造柱固定底面,固定設置在構造柱固定底面內的縱向鋼筋,縱向鋼筋設置有四組,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還包括套接設置在縱向鋼
筋外側的箍筋且箍筋設置有若干組。
[0010]優選的,所述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還包括設置在構造柱固定底面一側的馬牙槎磚墻,馬牙槎磚墻與縱向鋼筋之間連接設置有水平拉結筋。
[0011]優選的,所述澆鑄固定板包括連接設置在馬牙槎磚墻一側的背面固定板,設置在背面固定板相對面的馬牙槎擋板,固定設置在馬牙槎擋板側面的側固定塊,連接設置在馬牙槎擋板之間的橫向擋板,馬牙槎擋板設置有兩組。
[0012]優選的,所述馬牙槎擋板內部開設有卡合槽,馬牙槎擋板上開設有固定口。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構造柱免剔鑿可拆卸簸箕口裝置,通過免剔鑿擋板驅動機構的設置,實現了擋板的機器驅動,解決了現有的構造柱簸箕口裝置在澆筑完成后需要人工推動擋板,因擋板一般在高處增加了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和安全隱患的問題。
[0015]2、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構造柱免剔鑿可拆卸簸箕口裝置,通過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澆鑄固定板和澆鑄簸箕口機構的設置,實現了混凝土澆鑄的側面雙層封閉,解決了現有的構造柱簸箕口裝置由于簸箕口與模板之間密封不良,經常出現混凝土漏出的情況,不僅影響施工的質量還會造成材料的浪費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技術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的鋼筋固定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技術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本技術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和澆鑄固定板的結構示意圖一;
[0020]圖5為本技術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和澆鑄固定板的結構示意圖二;
[0021]圖6為本技術澆鑄簸箕口機構和免剔鑿擋板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一;
[0022]圖7為本技術澆鑄簸箕口機構和免剔鑿擋板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二;
[0023]圖8為本技術免剔鑿擋板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中:1、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11、構造柱固定底面;12、馬牙槎磚墻;13、縱向鋼筋;14、箍筋;15、水平拉結筋;2、澆鑄固定板;21、背面固定板;22、馬牙槎擋板;221、卡合槽;222、固定口;23、側固定塊;24、橫向擋板;3、澆鑄簸箕口機構;31、簸箕口外框;32、固定螺絲;33、擋板移動卡槽;34、下接擋板;4、免剔鑿擋板驅動機構;41、U形板;411、側移動導軌;42、電動伸縮桿;43、移動卡板;431、橫桿;432、導軌卡塊;433、斜切面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6]為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內容,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詳細描述。
[0027]結合圖1,本技術的一種構造柱免剔鑿可拆卸簸箕口裝置,包括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1,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1的一側設置有澆鑄固定板2,澆鑄固定板2的內部卡合設置
有澆鑄簸箕口機構3,澆鑄簸箕口機構3的一側活動設置有免剔鑿擋板驅動機構4,澆鑄簸箕口機構3包括簸箕口外框31,簸箕口外框31的一側開設有擋板移動卡槽33,免剔鑿擋板驅動機構4包括卡合設置在擋板移動卡槽33內部的移動卡板43,設置在移動卡板43一側的電動伸縮桿42,電動伸縮桿42設置有三組,移動卡板43包括斜切面擋板433,簸箕口外框31一側開設的擋板移動卡槽33內部設置有斜切面擋板433,三組電動伸縮桿42從三點驅動斜切面擋板433進行垂直移動,當澆鑄完成后,驅動斜切面擋板433向下移動即可實現澆鑄口混凝土的分離。
[0028]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
[0029]實施例一:
[0030]結合圖6
?
圖8,澆鑄簸箕口機構3還包括螺旋設置在簸箕口外框31兩側的固定螺絲32,固定螺絲32設置有四組,一側設置有兩組,簸箕口外框31的下端設置有下接擋板34,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構造柱免剔鑿可拆卸簸箕口裝置,包括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1),其特征在于:所述構造柱澆鑄外部結構(1)的一側設置有澆鑄固定板(2),澆鑄固定板(2)的內部卡合設置有澆鑄簸箕口機構(3),澆鑄簸箕口機構(3)的一側活動設置有免剔鑿擋板驅動機構(4);澆鑄簸箕口機構(3)包括簸箕口外框(31),簸箕口外框(31)的一側開設有擋板移動卡槽(33),免剔鑿擋板驅動機構(4)包括卡合設置在擋板移動卡槽(33)內部的移動卡板(43),設置在移動卡板(43)一側的電動伸縮桿(42),電動伸縮桿(42)設置有三組,移動卡板(43)包括斜切面擋板(43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構造柱免剔鑿可拆卸簸箕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澆鑄簸箕口機構(3)還包括螺旋設置在簸箕口外框(31)兩側的固定螺絲(32),固定螺絲(32)設置有四組,一側設置有兩組,簸箕口外框(31)的下端設置有下接擋板(34)。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構造柱免剔鑿可拆卸簸箕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免剔鑿擋板驅動機構(4)還包括固定設置在澆鑄固定板(2)一側的U形板(41),電動伸縮桿(42)固定設置在U形板(41)一側,U形板(41)內開設有側移動導軌(41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構造柱免剔鑿可拆卸簸箕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卡板(43)還包括固定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勇,周晨,孫成偉,包慧標,錢晨,席海華,陸云峰,姚遠,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南通二建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