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水利施工用小段河水導流裝置,涉及河水導流技術領域,包括兩個側擋架與多個中擋架,側擋架與中擋架下端分別固定安裝有下沉塊,下沉塊下端固定安裝有插塊,側擋架內側活動安裝有第一擋板,第一擋板一側固定安裝有第一固定座,側擋架內側還固定安裝有安裝板,安裝板下端固定安裝有第一軸承座。利用插接式的側擋架與中擋架組合體,能夠快速的吊裝并壓入到河床底部,進而實現對河流的一個快速截流,而兩個側擋架內的第一擋板閘門式設置,配合導流罩與排水管,能夠對截斷的河流水體進行一個分流,并可將管道置于原有河道內并延伸至另一個側擋架一側的導流罩上,無需在開挖分流槽,減少水利工程的施工量。減少水利工程的施工量。減少水利工程的施工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水利施工用小段河水導流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河水導流
,特別涉及一種水利施工用小段河水導流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調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達到除害興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稱為水工程,因此,水利工程按其服務對象可以分為防洪工程(堤防、水庫、蓄滯分洪區、涵閘、排水工程等)、農田水利工程(灌溉工程)、水力發電工程、航運及城市供水、排水工程;
[0003]在對水流量不大且流速不急的河流進行清淤、河底硬化或者其它水利工程施工時,通常會采用攔截壩來將河流進行截斷處理,一方面,在河流內進行擋水壩的組建與拆卸,都費時費力,另外一方面,直接利用擋水壩將河流截斷后,上流的水流還是會持續的向河流內注入,因此,還需要開挖另外的分流槽,勢必又會增加施工量,同時,也會對周邊居民的出行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利施工用小段河水導流裝置,可以有效解決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0006]一種水利施工用小段河水導流裝置,包括兩個側擋架與多個中擋架,所述側擋架與中擋架下端分別固定安裝有下沉塊,所述下沉塊下端固定安裝有插塊,所述側擋架內側活動安裝有第一擋板,所述第一擋板一側固定安裝有第一固定座,所述側擋架內側還固定安裝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下端固定安裝有第一軸承座,所述側擋架上端固定安裝有第二軸承座,所述第二軸承座與第一軸承座之間轉動安裝有調節絲杠,且所述調節絲杠還螺紋連接在第一固定座內的螺孔中,位于所述安裝板與下沉塊之間的側擋架一側固定安裝有導流罩,所述導流罩一側固定連接有排水管,所述中擋架內側固定安裝有第二擋板,所述第二擋板一側固定安裝有兩個加強板,兩個所述加強板之間活動安裝有支撐螺柱,所述支撐螺柱上活動安裝有調節柱,所述調節柱下端設有墊板,所述墊板通過轉塊活動安裝在調節柱下端。
[0007]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側擋架與中擋架兩側分別固定安裝有L形插板,且同一個側擋架或者中擋架兩側的L形插板開槽方向相反,兩個所述L形插板則相互穿插連接。
[0008]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支撐螺柱上端固定安裝有第一連接塊,所述第一連接塊利用銷軸轉動安裝在兩個加強板之間。
[0009]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調節柱內側開設有螺槽,所述調節柱通過螺槽轉動安裝在支撐螺柱外側。
[0010]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調節柱下端固定安裝有固定塊,所述轉塊上端開設有轉槽,所述轉槽下端固定安裝有第二固定座,且所述轉塊通過轉槽轉動安裝在固定塊上。
[0011]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化方案,所述墊板上端中心位置固定安裝有第二連接塊,所述第二連接塊內開設有連接槽,且所述第二連接塊通過連接槽穿插安裝在第二固定座上,而所述第二連接塊與第二固定座之間通過銷軸連接。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術所述的一種水利施工用小段河水導流裝置,利用插接式的側擋架與中擋架組合體,能夠快速的吊裝并壓入到河床底部,進而實現對河流的一個快速截流,而兩個側擋架內的第一擋板閘門式設置,配合導流罩與排水管,能夠對截斷的河流水體進行一個分流,并可將管道置于原有河道內并延伸至另一個側擋架一側的導流罩上,無需在開挖分流槽,減少水利工程的施工量。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的主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技術的側擋架結構拆分圖;
[0016]圖3為本技術的調節柱結構拆分圖;
[0017]圖4為圖3中A處的放大圖。
[0018]圖中:1、側擋架;2、中擋架;3、下沉塊;4、插塊;5、第一擋板;6、安裝板;7、第一軸承座;8、第一固定座;9、第二軸承座;10、調節絲杠;11、導流罩;12、第二擋板;13、加強板;14、支撐螺柱;15、調節柱;16、轉塊;17、墊板;18、第一連接塊;19、螺槽;20、固定塊;21、轉槽;22、第二固定座;23、第二連接塊;24、連接槽;25、L形插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
[0020]如圖1
?
圖4所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水利施工用小段河水導流裝置,包括兩個側擋架1與多個中擋架2,側擋架1與中擋架2下端分別固定安裝有下沉塊3,下沉塊3下端固定安裝有插塊4,側擋架1內側活動安裝有第一擋板5,第一擋板5一側固定安裝有第一固定座8,側擋架1內側還固定安裝有安裝板6,安裝板6下端固定安裝有第一軸承座7,側擋架1上端固定安裝有第二軸承座9,第二軸承座9與第一軸承座7之間轉動安裝有調節絲杠10,且調節絲杠10還螺紋連接在第一固定座8內的螺孔中,位于安裝板6與下沉塊3之間的側擋架1一側固定安裝有導流罩11,導流罩11一側固定連接有排水管,中擋架2內側固定安裝有第二擋板12,第二擋板12一側固定安裝有兩個加強板13,兩個加強板13之間活動安裝有支撐螺柱14,支撐螺柱14上活動安裝有調節柱15,調節柱15下端設有墊板17,墊板17通過轉塊16活動安裝在調節柱15下端。
[0021]側擋架1與中擋架2兩側分別固定安裝有L形插板25,且同一個側擋架1或者中擋架2兩側的L形插板25開槽方向相反,兩個L形插板25則相互穿插連接,安裝在側擋架1與中擋架2兩側的L形插板25,利于側擋架1與中擋架2以及中擋架2與中擋架2之間密封插接;
[0022]支撐螺柱14上端固定安裝有第一連接塊18,第一連接塊18利用銷軸轉動安裝在兩個加強板13之間,調節柱15內側開設有螺槽19,調節柱15通過螺槽19轉動安裝在支撐螺柱14外側,調節柱15下端固定安裝有固定塊20,轉塊16上端開設有轉槽21,轉槽21下端固定安裝有第二固定座22,且轉塊16通過轉槽21轉動安裝在固定塊20上,墊板17上端中心位置固定安裝有第二連接塊23,第二連接塊23內開設有連接槽24,且第二連接塊23通過連接槽24穿插安裝在第二固定座22上,而第二連接塊23與第二固定座22之間通過銷軸連接,可調節的調節柱15能夠配合墊板17對中擋架2提供額外的支撐力。
[0023]需要說明的是,本技術為一種水利施工用小段河水導流裝置,在使用時,先將兩個側擋架1利用吊裝機構吊裝在河流內兩側護堤位置,并將其下端的下沉塊3與插塊4壓入到河床內底部的土層中,隨后,將剩余的中擋架2依次吊裝在兩個側擋架1之間并將其中擋架2底部的下沉塊3與插塊4也壓入到河床底部,并使得側擋架1與中擋架2之間或者中擋架2與中擋架2之間通過L形插板25相互穿插連接,進而完成河流一側的截流,隨后,當側擋架1與中擋架2組合體一側的河流水體自由排散未完成后,將支撐螺柱14以第一連接塊18為軸心在兩個加強板13之間轉動,并使得調節柱15通過螺槽19在支撐螺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利施工用小段河水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側擋架(1)與多個中擋架(2),所述側擋架(1)與中擋架(2)下端分別固定安裝有下沉塊(3),所述下沉塊(3)下端固定安裝有插塊(4),所述側擋架(1)內側活動安裝有第一擋板(5),所述第一擋板(5)一側固定安裝有第一固定座(8),所述側擋架(1)內側還固定安裝有安裝板(6),所述安裝板(6)下端固定安裝有第一軸承座(7),所述側擋架(1)上端固定安裝有第二軸承座(9),所述第二軸承座(9)與第一軸承座(7)之間轉動安裝有調節絲杠(10),且所述調節絲杠(10)還螺紋連接在第一固定座(8)內的螺孔中,位于所述安裝板(6)與下沉塊(3)之間的側擋架(1)一側固定安裝有導流罩(11),所述導流罩(11)一側固定連接有排水管;所述中擋架(2)內側固定安裝有第二擋板(12),所述第二擋板(12)一側固定安裝有兩個加強板(13),兩個所述加強板(13)之間活動安裝有支撐螺柱(14),所述支撐螺柱(14)上活動安裝有調節柱(15),所述調節柱(15)下端設有墊板(17),所述墊板(17)通過轉塊(16)活動安裝在調節柱(15)下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利施工用小段河水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擋架(1)與中擋架(2)兩側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卓永濤,張玉輝,楊小兵,
申請(專利權)人:陳光明,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