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屬于運動場技術領域,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包括立筒,所述立筒的外側開設有出網口,所述立筒的內側設有防護網,所述防護網的一端貫穿出網口的內部并固定有立桿,所述立筒的內側底部轉動連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側固定有蝸輪,所述蝸輪的外側嚙合連接有蝸桿,所述蝸桿的一端與立筒的內側轉動連接,所述蝸桿的一端還貫穿立筒的內部并固定有把手,所述套筒的外側還固定有第一傳動盤,所述第一傳動盤的外側開設有多個插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防護網松垮時,讓松垮的防護網被拉緊,從而保持美觀,在地震時,將防護網從立筒上的出網口拉出,從而快速創造出一個入口,加快人員疏散速度。加快人員疏散速度。加快人員疏散速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
[0001]本技術屬于運動場
,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運動場指用于體育鍛煉或比賽的場地?,F有的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如籃球場或者足球場,常會采用防護網作為防護裝置,避免球體飛出運動場誤傷行人,在休息時,人總是喜歡依靠防護網,長時間施加外力,會導致防護網拉伸變形,從而影響美觀,同時,由于防護網出入口有限,在遇到地震時,需要到空曠地區避難,出入口較小,難以及時通過,而且出入口較小,使用人群過于密集,從而容易產生踩踏事件,因此,提出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在防護網松垮時,拉緊防護網,在地震時,能夠快速打開防護網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在休息時,人總是喜歡依靠防護網,長時間施加外力,會導致防護網拉伸變形,從而影響美觀,同時,由于防護網出入口有限,在遇到地震時,需要到空曠地區避難,出入口較小,難以及時通過,而且出入口較小,使用人群過于密集,從而容易產生踩踏事件的問題。
[0004]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包括立筒,所述立筒的外側開設有出網口,所述立筒的內側設有防護網,所述防護網的一端貫穿出網口的內部并固定有立桿,所述立筒的內側底部轉動連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側固定有蝸輪,所述蝸輪的外側嚙合連接有蝸桿,所述蝸桿的一端與立筒的內側轉動連接,所述蝸桿的一端還貫穿立筒的內部并固定有把手,所述套筒的外側還固定有第一傳動盤,所述第一傳動盤的外側開設有多個插槽,所述套筒的內側轉動連接有轉動桿,所述轉動桿的外側固定有多個繞網桿,所述轉動桿的外側還滑動連接有第二傳動盤,所述第二傳動盤的底面固定有多個插桿,所述插桿的一端與插槽的內側插接配合。
[0005]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立筒的外側下部固定有連接筒,所述連接筒的內部與立筒的內部相連通。
[0006]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連接筒的內側滑動連接有連桿,所述連桿呈Z字形結構。
[0007]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連桿的一端固定有轉動環,所述轉動環的內側與第二傳動盤的外側轉動連接。
[0008]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連接筒內側還開設有兩個卡槽,所述連桿的外側開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的內側滑動連接有卡塊。
[0009]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卡塊的一端與卡槽的內側卡接配合,所述卡塊的另一端固定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與安裝槽的內側固定連接。
[0010]本技術提供了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1]1、該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在防護網松垮時,轉動桿通過繞網桿逐漸收緊防護網,
讓松垮的防護網被拉緊,從而保持美觀。
[0012]2、該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在地震時,將防護網從立筒上的出網口拉出,從而快速創造出一個入口,加快人員疏散速度。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技術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技術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技術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的圖2中的A處放大示意圖。
[0016]圖4為本技術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的圖2中的B處放大示意圖。
[0017]圖中:1、立筒;2、出網口;3、防護網;4、立桿;5、套筒;6、蝸輪;7、蝸桿;8、把手;9、第一傳動盤;10、轉動桿;11、繞網桿;12、第二傳動盤;13、插桿;14、連接筒;15、連桿;16、轉動環;17、卡槽;18、卡塊;19、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技術,但不能用來限制本技術的范圍。
[0019]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術語“上”、“下”、“左”、“右”、“內”、“外”、“前端”、“后端”、“頭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20]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0021]請參閱圖1至圖4,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包括立筒1,立筒1的外側開設有出網口2,立筒1的內側設有防護網3,防護網3的一端貫穿出網口2的內部并固定有立桿4,立筒1的內側底部轉動連接有套筒5,套筒5的外側固定有蝸輪6,蝸輪6的外側嚙合連接有蝸桿7,蝸桿7的一端與立筒1的內側轉動連接,蝸桿7的一端還貫穿立筒1的內部并固定有把手8,套筒5的外側還固定有第一傳動盤9,第一傳動盤9的外側開設有多個插槽,套筒5的內側轉動連接有轉動桿10,轉動桿10的外側固定有多個繞網桿11,轉動桿10的外側還滑動連接有第二傳動盤12,第二傳動盤12的底面固定有多個插桿13,插桿13的一端與插槽的內側插接配合;
[0022]在防護網3被拉伸變得松垮時,通過轉動把手8帶動蝸桿7和蝸輪6轉動,蝸輪6帶動套筒5轉動,由于套筒5上的第一傳動盤9與轉動桿10上的第二傳動盤12通過插桿13和插槽插接配合,從而帶動轉動桿10轉動,轉動桿10通過繞網桿11逐漸收緊防護網3,讓松垮的防護網被拉緊,從而保持美觀。
[0023]進一步的,立筒1的外側下部固定有連接筒14,連接筒14的內部與立筒1的內部相
連通,連接筒14的內側滑動連接有連桿15,連桿15呈Z字形結構,連桿15的一端固定有轉動環16,轉動環16的內側與第二傳動盤12的外側轉動連接,連接筒14內側還開設有兩個卡槽17,連桿15的外側開設有安裝槽,安裝槽的內側滑動連接有卡塊18,卡塊18的一端與卡槽17的內側卡接配合,卡塊18的另一端固定有彈簧19,彈簧19的一端與安裝槽的內側固定連接;
[0024]當發生地震時,通過拉動連桿15,連桿15通過轉動環16帶動第二傳動盤12向上移動,使得第二傳動盤12上的插桿13與第一傳動盤9上的插槽分離,于此同時,卡塊18從位于下方的卡槽17分離并在彈簧19的作用下,卡入位于上方的卡槽17,從而固定連桿15位置,讓第二傳動盤12和第一傳動盤9始終處于分離狀態,讓轉動桿10能夠自由轉動,之后推動防護網3,使得防護網3從立筒1上的出網口2拉出,從而快速創造出一個入口,加快人員疏散速度。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室外運動場防護裝置,包括立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筒(1)的外側開設有出網口(2),所述立筒(1)的內側設有防護網(3),所述防護網(3)的一端貫穿出網口(2)的內部并固定有立桿(4),所述立筒(1)的內側底部轉動連接有套筒(5),所述套筒(5)的外側固定有蝸輪(6),所述蝸輪(6)的外側嚙合連接有蝸桿(7),所述蝸桿(7)的一端與立筒(1)的內側轉動連接,所述蝸桿(7)的一端還貫穿立筒(1)的內部并固定有把手(8),所述套筒(5)的外側還固定有第一傳動盤(9),所述第一傳動盤(9)的外側開設有多個插槽,所述套筒(5)的內側轉動連接有轉動桿(10),所述轉動桿(10)的外側固定有多個繞網桿(11),所述轉動桿(10)的外側還滑動連接有第二傳動盤(12),所述第二傳動盤(12)的底面固定有多個插桿(13),所述插桿(13)的一端與插槽的內側插接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運動場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智,陳浩然,張清宣,
申請(專利權)人:王智,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