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一種低流阻混合式液冷機箱。其工作路徑包括:一是流經支撐插孔排間的冷卻通道回流至總冷卻出口;二是從支撐插孔排間的冷卻通道分流出一條支路流經中間冷板后,通過右側板匯聚回流至總冷卻出口;三是通過左側板分別導流至上冷板、下冷板,經過上冷板、下冷板后通過右側板匯聚回流至總冷卻出口。本發明專利技術可以在水平冷板之間安裝通液式散熱模塊和導冷式模塊。通過合理布置分流器內部結構,可以實現通液式模塊和導冷式模塊的混合使用。上述兩種模塊的數量、位置、尺寸大小都可以隨意調節。本發明專利技術可以擴展到三層甚至是多層混合液冷機箱,同時可以拓展至不同模塊標準的混合液冷機箱。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電子設備熱管理,具體而言,涉及到一種低流阻混合式液冷機箱。
技術介紹
1、在傳統的機載電子設備中,電子模塊的散熱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第一種方式是導冷式散熱,采用鎖緊條將模塊安裝在機箱內部,使模塊上下肋緊靠安裝導軌,通過導軌面將熱量傳遞到機架,機架采用強迫風冷或者強迫液冷方式對外散熱。第二種方式是模塊通液式散熱,模塊自身內部具有散熱流道,機箱主要起到分流作用,將液體均勻的分配到各個模塊,通過冷卻液將熱量帶走。
2、隨著電子設備高度集成化,單個功能模塊的功率也越來越大。傳統的風冷和液冷已經無法滿足使用要求,采用導冷式散熱和模塊通液式散熱可以有效的滿足大功率模塊散熱需求。但導冷式散熱模塊和通液式散熱模塊混合使用時,機箱內部往往需要設置復雜的分流結構,產品流阻高,工藝難度大,焊接成品率底,無法實現導冷式模塊和通液式模塊的任意混合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模塊化混合液冷機箱,可以有效的解決傳統液冷機箱無法實現導冷式散熱模塊和通液式模塊混合使用的問題。
2、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
3、為了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提出提出一種低流阻的混合式液冷機箱,包括:由上冷板2、下冷板4、左側板5、右側板6相互插裝并焊接固定形成的機箱外框;立設于機箱外框內的分排式集成電子模塊支撐及冷卻分流框1;水平設置于各排集成電子模塊7之間并分別與分排式集成電子模塊支撐及冷卻分流框1、左側板5、右側板6插裝并焊接固定的中間冷板3;p>4、分排式集成電子模塊支撐及冷卻分流框上具有多排集成電子模塊支撐插孔,各排支撐插孔上下內部均具有液體冷卻通道結構11;分排式集成電子模塊支撐及冷卻分流框的靠近支撐插孔排間位置的邊框上設置有總冷卻進口12,其相對一側邊框上設置有總冷卻出口13;左側板上開設有與總冷卻進口連通的左側板冷卻進口51,右側板上開設有與總冷卻出口連通的右側板冷卻出口61;冷卻工作液從總冷卻進口進入,其工作路徑包括:一是流經支撐插孔排間的冷卻通道回流至總冷卻出口;二是從支撐插孔排間的冷卻通道分流出一條支路流經中間冷板后,通過右側板匯聚回流至總冷卻出口;三是通過左側板分別導流至上冷板、下冷板,經過上冷板、下冷板后通過右側板匯聚回流至總冷卻出口。
5、在一個可能的實施例中,所述上冷板下表面、下冷板上表面、中間冷板上下兩面對應各集成電子模塊插裝位置的凸起的滑軌塊8,各集成電子模塊與滑軌塊滑動配合連接,集成電子模塊通過導軌面將熱量傳遞到機架,機架通過強迫液冷方式對外散熱。
6、在一個可能的實施例中,上冷板具有與左側板連通的上冷板冷卻進口21,還具有與右側板連通的上冷板冷卻出口22;下冷板具有與左側板連通的下冷板冷卻進口41,還具有與右側板連通的下冷板冷卻出口42。
7、在一個可能的實施例中,左側板上具有從左側板冷卻進口分別導通至上冷板冷卻進口、下冷板冷卻進口的導流冷卻通道52。
8、在一個可能的實施例中,右側板上具有從右側板冷卻出口分別導通至上冷板冷卻出口、下冷板冷卻出口的回流冷卻通道62。
9、在一個可能的實施例中,中間冷板具有與分排式集成電子模塊支撐及冷卻分流框連通的中間冷板冷卻進口31,還具有與右側板連通的中間冷板冷卻出口32。
10、在一個可能的實施例中,分排式集成電子模塊分流框上對應各集成電子模塊插裝位置上下設置有預留冷卻口14,可用于連接通液式散熱集成電子模塊,模塊自身內部具有散熱流道,機箱將冷卻液體均勻的分配到各個模塊,通過冷卻液將熱量帶走。
11、在一個可能的實施例中,所述上冷板、下冷板、中間冷板為板翅式冷板。
12、優選地,分流框內部每一路都設置有限流孔,通過限流控大小來控制各個分路的流量,從而實現精準化的流量分配。
13、上下冷板、分流框的連接都采用插接式隼槽的形式進行連接,榫頭內部為空心流道,冷板和分流框的連接采用實心榫頭插接定位。然后進行電子束焊接。
14、本專利技術實現了機箱內部流道的所有支流均采用并聯設計,相比于傳統的串聯流道,可以大大降低機箱內部流阻。
15、所述模塊化混合液冷機箱還包括流控流結構,控流結構主要是冷板內部翅片,通過調整翅片節距和離散度來控制冷板內部流阻大小,從而實現精確控流。
16、本專利技術中通過調整水平冷板內部翅片參數和限流控大小,可以實現冷卻液在水平冷板和通液式散熱模塊中的流道分配,同時并聯式的流道結構也能將機箱流阻力降到合理范圍內,從而有效的解決了機箱散熱需求和機箱總流阻可控的矛盾。
17、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可以在水平冷板之間安裝通液式散熱模塊和導冷式模塊。通過合理布置分流器內部結構,可以實現通液式模塊和導冷式模塊的混合使用。上述兩種模塊的數量、位置、尺寸大小都可以隨意調節。本專利技術可以擴展到三層甚至是多層混合液冷機箱,同時可以拓展至不同模塊標準的混合液冷機箱。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低流阻的混合式液冷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冷板2、下冷板4、左側板5、右側板6相互插裝并焊接固定形成的機箱外框;立設于機箱外框內的分排式集成電子模塊支撐及冷卻分流框1;水平設置于各排集成電子模塊7之間并分別與分排式集成電子模塊支撐及冷卻分流框1、左側板5、右側板6插裝并焊接固定的中間冷板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流阻的混合式液冷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板下表面、下冷板上表面、中間冷板上下兩面對應各集成電子模塊插裝位置的凸起的滑軌塊8,各集成電子模塊與滑軌塊滑動配合連接,集成電子模塊通過導軌面將熱量傳遞到機架,機架通過強迫液冷方式對外散熱。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流阻的混合式液冷機箱,其特征在于,上冷板具有與左側板連通的上冷板冷卻進口21,還具有與右側板連通的上冷板冷卻出口22;下冷板具有與左側板連通的下冷板冷卻進口41,還具有與右側板連通的下冷板冷卻出口4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流阻的混合式液冷機箱,其特征在于,左側板上具有從左側板冷卻進口分別導通至上冷板冷卻進口、下冷板冷卻進口的導流冷卻通道52。</p>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流阻的混合式液冷機箱,其特征在于,右側板上具有從右側板冷卻出口分別導通至上冷板冷卻出口、下冷板冷卻出口的回流冷卻通道6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流阻的混合式液冷機箱,其特征在于,中間冷板具有與分排式集成電子模塊支撐及冷卻分流框連通的中間冷板冷卻進口31,還具有與右側板連通的中間冷板冷卻出口3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流阻的混合式液冷機箱,其特征在于,分排式集成電子模塊分流框上對應各集成電子模塊插裝位置上下設置有預留冷卻口14,可用于連接通液式散熱集成電子模塊,模塊自身內部具有散熱流道,機箱將冷卻液體均勻的分配到各個模塊,通過冷卻液將熱量帶走。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流阻的混合式液冷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板、下冷板、中間冷板為板翅式冷板。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低流阻的混合式液冷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冷板2、下冷板4、左側板5、右側板6相互插裝并焊接固定形成的機箱外框;立設于機箱外框內的分排式集成電子模塊支撐及冷卻分流框1;水平設置于各排集成電子模塊7之間并分別與分排式集成電子模塊支撐及冷卻分流框1、左側板5、右側板6插裝并焊接固定的中間冷板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流阻的混合式液冷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板下表面、下冷板上表面、中間冷板上下兩面對應各集成電子模塊插裝位置的凸起的滑軌塊8,各集成電子模塊與滑軌塊滑動配合連接,集成電子模塊通過導軌面將熱量傳遞到機架,機架通過強迫液冷方式對外散熱。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流阻的混合式液冷機箱,其特征在于,上冷板具有與左側板連通的上冷板冷卻進口21,還具有與右側板連通的上冷板冷卻出口22;下冷板具有與左側板連通的下冷板冷卻進口41,還具有與右側板連通的下冷板冷卻出口4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流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冬壯,閆兆允,楊棟,魏豪,張瀟爽,梁家駿,楊達飛,
申請(專利權)人:新鄉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