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農業機械的,尤其是涉及一種行走式農田灌溉機。
技術介紹
1、農田水利是以農業增產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即通過興建和運用各種水利工程措施,調節、改善農田水分狀況和地區水利條件,提高抵御天災的能力,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使之有利于農作物的生產,其主要內容是灌溉和排水,兼及中小型河道整治,塘壩水庫及圩垸建設,低產田水利土壤改良,農田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以及農牧供水等,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通常會利用到灌溉裝置。
2、在實現本申請過程中,專利技術人發現該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中國技術專利公告號為cn212660765u公開了一種行走式農業灑水灌溉機,該灌溉機通過設置的驅動電機驅動驅動輪,并且通過傳動皮帶帶動第一半齒輪進行轉動,使得能夠將嚙合的行走齒輪進行轉動,并且使轉軸帶動主動行走輪進行移動,使得裝置本體能夠自行移動工作,通過將第一半齒輪外徑的一半不設有齒牙,使得在行走過程中能夠進行間歇性停止,實現行走一端距離停下來進行噴灑灌溉,農作物的灌溉噴灑更為充分徹底,雖然上述灌溉機能夠實現均勻噴灑,但是上述灌溉機在噴灑灌溉時僅僅通過單一的噴頭進行噴灑,使得噴頭的灌溉覆蓋面較小,因此需要灌溉機多次往返于田間進行多次灌溉,降低了灌溉機的灌溉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改善上述提到灌溉機的灌溉覆蓋面較小,需多次往返于田間進行多次灌溉,增加了勞動量且灌溉效果不佳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行走式農田灌溉機。
2、本申請提供一種行走式農田灌溉機,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根據農田的寬度,調整兩組水箱之間的間距,向兩側拉動水箱,使得滑桿在滑套內滑動,當兩組水箱調整至所需的間距后,將兩組水箱放置農田寬度方向兩側,并通過連接組件的配合,對分水管的數量進行相應地增加,相較于傳統行走式農田灌溉機灌溉,增大了單程灌溉面積,提升了灌溉效率。
5、可選的,所述行走輪組件包括四組架體,四組所述架體安裝在所述水箱底部的四個拐角處,四組所述架體之間均轉動連接有行走輪本體,所述水箱的內頂壁連接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動力輸出端安裝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遠離所述驅動電機的一端安裝有主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的兩端均嚙合連接有從動齒輪,兩組所述從動齒輪的內腔均套接有轉軸,所述轉軸的兩端與所述行走輪本體的一端固定連接。
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驅動電機啟動時通過驅動軸帶動主動齒輪轉動,主動齒輪轉動帶動從動齒輪轉動,從動齒輪轉動帶動轉軸轉動,從而能夠帶動行走輪本體轉動,使得該灌溉機能夠自行移動工作。
7、可選的,所述升降組件包括兩組外筒,兩組所述外筒安裝在兩組所述水箱的頂部,兩組所述外筒的內腔均安裝有滑塊,兩組所述滑塊的頂部均連接有內筒,兩組所述內筒的頂部均伸出所述外筒并與所述升降座的底部固定連接。
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拉動內筒帶動滑塊在外筒內滑動,從而能夠對分水管的高度進行適當地調整。
9、可選的,所述兩組所述外筒靠近所述進水管一側的頂部均螺接有鎖緊螺栓,兩組所述內筒的外側均開設有與所述鎖緊螺栓相互匹配的通孔。
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鎖緊螺栓擰入對應的通孔內,從而能夠將內筒鎖緊固定。
11、可選的,兩組所述滑套的表面均螺接有固定螺栓,兩組所述滑桿的內腔均開設有與所述固定螺栓相互匹配的預留孔。
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固定螺栓擰入對應的預留孔內,方便將滑桿鎖緊固定,防止滑桿出現滑動。
13、可選的,所述分水管遠離所述頂板中心的一側設置有密封塞。
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密封塞能夠對分水管的兩端進行封堵。
15、可選的,所述連接組件包括第一法蘭盤,所述第一法蘭盤安裝在所述分水管的一側,所述分水管的另一側安裝有第二法蘭盤,所述第一法蘭盤與所述第二法蘭盤的連接處螺接有螺桿,所述螺桿外壁靠近所述第一法蘭盤的一端均螺接有螺母。
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螺桿方便將第一法蘭盤和第二法蘭盤快速連接,便于對相鄰的分水管進行拼接,增加灌溉范圍。
17、可選的,兩組所述水箱均為透明水箱。
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從而能夠隨時對水箱內的水量進行觀察,方便及時加水。
19、綜上所述,本申請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效果:
20、(1)通過升降組件、水箱、連接塊、頂板、滑套、滑桿和升降座的配合設置,從而能夠調整兩組水箱之間的間距,使行走式農田灌溉機能灌溉不同寬度的農田,使灌溉機的覆蓋面較廣,無需多次往返于田間進行多次灌溉,提升了行走式農田灌溉機的使用范圍。
21、(2)通過內筒、滑塊、外筒、鎖緊螺栓和通孔的配合設置,通過內筒在外筒內伸縮,方便對分水管進行升降移動,便于找準噴頭噴灌的高度,從而提高了裝置的灌溉效果。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行走式農田灌溉機,包括兩組水箱(5),其特征在于:兩組所述水箱(5)的底部均設置有行走輪組件(6),兩組所述水箱(5)的頂部均設置有升降組件(3),兩組所述水箱(5)頂部靠近所述升降組件(3)的一端均連接有進水管(4),兩組所述升降組件(3)的頂部均安裝有升降座(19),兩組所述升降座(19)的內側均連接有滑桿(18),兩組所述滑桿(18)的外壁套設有滑套(17),兩組所述滑套(17)的頂部連接有連接塊(12),兩組所述連接塊(12)的頂部安裝有頂板(16),所述頂板(16)底部的兩端均連接有連接管(15),兩組所述連接管(15)的底部均安裝有分水管(11),相鄰所述分水管(11)之間設置有連接組件(20),所述分水管(11)的底部等間距連接有噴頭(1),兩組所述水箱(5)的內底壁均安裝有水泵(7),兩組所述水泵(7)的輸出端與所述連接管(15)之間均連接有波紋管(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走式農田灌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輪組件(6)包括四組架體(607),四組所述架體(607)安裝在所述水箱(5)底部的四個拐角處,四組所述架體(607)之間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走式農田灌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組件(3)包括兩組外筒(303),兩組所述外筒(303)安裝在兩組所述水箱(5)的頂部,兩組所述外筒(303)的內腔均安裝有滑塊(302),兩組所述滑塊(302)的頂部均連接有內筒(301),兩組所述內筒(301)的頂部均伸出所述外筒(303)并與所述升降座(19)的底部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行走式農田灌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兩組所述外筒(303)靠近所述進水管(4)一側的頂部均螺接有鎖緊螺栓(8),兩組所述內筒(301)的外側均開設有與所述鎖緊螺栓(8)相互匹配的通孔(9)。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走式農田灌溉機,其特征在于:兩組所述滑套(17)的表面均螺接有固定螺栓(13),兩組所述滑桿(18)的內腔均開設有與所述固定螺栓(13)相互匹配的預留孔(1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走式農田灌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管(11)遠離所述頂板(16)中心的一側設置有密封塞(1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走式農田灌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20)包括第一法蘭盤(2001),所述第一法蘭盤(2001)安裝在所述分水管(11)的一側,所述分水管(11)的另一側安裝有第二法蘭盤(2002),所述第一法蘭盤(2001)與所述第二法蘭盤(2002)的連接處螺接有螺桿(2004),所述螺桿(2004)外壁靠近所述第一法蘭盤(2001)的一端均螺接有螺母(2003)。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走式農田灌溉機,其特征在于:兩組所述水箱(5)均為透明水箱。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行走式農田灌溉機,包括兩組水箱(5),其特征在于:兩組所述水箱(5)的底部均設置有行走輪組件(6),兩組所述水箱(5)的頂部均設置有升降組件(3),兩組所述水箱(5)頂部靠近所述升降組件(3)的一端均連接有進水管(4),兩組所述升降組件(3)的頂部均安裝有升降座(19),兩組所述升降座(19)的內側均連接有滑桿(18),兩組所述滑桿(18)的外壁套設有滑套(17),兩組所述滑套(17)的頂部連接有連接塊(12),兩組所述連接塊(12)的頂部安裝有頂板(16),所述頂板(16)底部的兩端均連接有連接管(15),兩組所述連接管(15)的底部均安裝有分水管(11),相鄰所述分水管(11)之間設置有連接組件(20),所述分水管(11)的底部等間距連接有噴頭(1),兩組所述水箱(5)的內底壁均安裝有水泵(7),兩組所述水泵(7)的輸出端與所述連接管(15)之間均連接有波紋管(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走式農田灌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輪組件(6)包括四組架體(607),四組所述架體(607)安裝在所述水箱(5)底部的四個拐角處,四組所述架體(607)之間均轉動連接有行走輪本體(606),所述水箱(5)的內頂壁連接有驅動電機(605),所述驅動電機(605)的動力輸出端安裝有驅動軸(604),所述驅動軸(604)遠離所述驅動電機(605)的一端安裝有主動齒輪(603),所述主動齒輪(603)的兩端均嚙合連接有從動齒輪(601),兩組所述從動齒輪(601)的內腔均套接有轉軸(602),所述轉軸(602)的兩端與所述行走輪本體(606)的一端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浚銥,李凌峰,朱冰,于永強,俞鵬飛,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市水利設計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