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建筑結構體系,特別是一種超高層的新型框架-核心筒混合結構體系。屬于建筑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在建筑的中央部分,由電梯井道、樓梯、通風井、電纜井、公共衛生間、部分設備間圍護形成核心筒,該核心筒與框架形成一個框架-核心筒結構體系,以鋼筋混凝土澆筑。框架-核心筒結構體系具有較大的剛度,適用高度較大,十分有利于結構受力,并具有極優的抗震性,且框架部分可以靈活布置隔墻位置,同時,這種結構體系的優越性還在于可爭取盡量寬敞的使用空間,使各種輔助服務性空間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主功能空間占據最佳的采光位置,并達到視線良好、內部交通便捷的效果,是國際上高層建筑廣泛采用的主流結構形式。但是,現行的建筑結構設計規范中規定,框架-核心筒結構體系適用的最大高度為160米,適用的最大高寬比為6,因此,對于高度超過160米、高寬比超過6的超高層建筑而言,普通的框架-核心筒結構體系的剛度難以滿足其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的框架-核心筒結構體系不能適用高度超過160米、高寬比超過6的超高層建筑的問題,提供一種適用于超高層的建筑物的超高層的新型框架-核心筒混合結構體系。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達到:超高層的新型框架-核心筒混合結構體系,包括框架部分和核心筒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分包括框架鋼柱和框架鋼梁,在框架部分的長向兩端設置巨型桁架結構,在框架部分設有若干個加強層,在所述加強層中沿短向設置鋼支撐結構;所述巨型桁架結構包括巨型桁架柱和斜鋼支撐,該巨型桁架柱與斜鋼支撐連接構成巨型鋼骨混凝土桁架體系;所述鋼支撐結構包括短向鋼支 ...
【技術保護點】
超高層的新型框架-核心筒混合結構體系,包括框架部分和核心筒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分包括框架鋼柱(5)和框架鋼梁(6),在框架部分的長向兩端設置巨型桁架結構,在框架部分設有若干個加強層,在所述加強層中沿短向設置鋼支撐結構;所述巨型桁架結構包括巨型桁架柱(1)和斜鋼支撐(2),該巨型桁架柱(1)與斜鋼支撐(2)連接構成巨型鋼骨混凝土桁架體系;所述鋼支撐結構包括短向鋼支撐(3)和短向鋼支柱(4),所述短向鋼支撐(3)與短向鋼支柱(4)固定連接構成鋼骨混凝土短向鋼支撐體系;由巨型鋼骨混凝土巨型桁架體系、短向鋼支撐體系和核心筒部分組成框架-核心筒混合結構體系。
【技術特征摘要】
1.超高層的新型框架-核心筒混合結構體系,包括框架部分和核心筒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分包括框架鋼柱(5)和框架鋼梁(6),在框架部分的長向兩端設置巨型桁架結構,在框架部分設有若干個加強層,在所述加強層中沿短向設置鋼支撐結構;所述巨型桁架結構包括巨型桁架柱(1)和斜鋼支撐(2),該巨型桁架柱(1)與斜鋼支撐(2)連接構成巨型鋼骨混凝土桁架體系;所述鋼支撐結構包括短向鋼支撐(3)和短向鋼支柱(4),所述短向鋼支撐(3)與短向鋼支柱(4)固定連接構成鋼骨混凝土短向鋼支撐體系;由巨型鋼骨混凝土巨型桁架體系、短向鋼支撐體系和核心筒部分組成框架-核心筒混合結構體系。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層的新型框架-核心筒混合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松林,許云,周定,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市設計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1[中國|廣州]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