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有機化學的,具體涉及一種對氯苯甘氨酸的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1、對氯苯甘氨酸是一種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可用于合成阿莫西林、頭孢拉定、頭孢氨卞等β-內酰胺類抗生素。是一種重要的醫藥中間體。對氯苯甘氨酸也是許多農藥的反應原料,如蟲螨腈等。目前,對氯苯甘氨酸在工業上的生產以bucherer-bergs法為主,以對氯苯甲醛、氰化鈉、固體銨鹽和氨為主要原料,反應生成對氯苯海因,然后堿性水解酸化,即可得到苯甘氨酸類產品。現有的工藝產生的廢水中含一部分氰化鈉,處理的話需要集中氧化處理。如果能將這些廢水重復利用起來,將降低廢水處理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中含氰化鈉的廢水無法充分利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對氯苯甘氨酸的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可以重復利用含氰化鈉的生產廢水,套用至下一個批次的生產中,同樣可以獲得合格產品。
2、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為:
3、一種對氯苯甘氨酸的制備方法,反應式如下:
4、
5、具體方法如下:
6、(1)向反應器中加入甲醇,攪拌下加入碳酸氫銨,升溫至30~40℃攪拌30min;然后加入氨水和氰化鈉水溶液;之后在攪拌下分批加入對氯苯甲醛,加入完畢后控制反應液為45~55℃,反應3h;反應結束后將反應液中甲醇蒸餾出,最后降至5~10℃析晶,過濾,水洗滌得中間體(5-(4-氯苯基)-咪唑烷-2,4-二酮)。
7、(2)將步驟(1)制備的中間體置于反應器中,加
8、優選的,所述氰化鈉的投料量為以對氯苯甲醛投料量計,1.1~1.3mol/mol。
9、優選的,所述碳酸氫銨的投料量為以對氯苯甲醛投料量計,1.5~1.8mol/mol。
10、優選的,所述氨水的投料量為以對氯苯甲醛投料量計,1.1~1.2mol/mol。
11、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氰化鈉水溶液中氰化鈉含量≤30%(w/w)。
12、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氨水的濃度為15%~20%。
13、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反應結束后降溫,降溫后還包括加入活性炭脫色的步驟。
14、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過濾后所得濾液用于下一批次5-(4-氯苯基)-咪唑烷-2,4-二酮的制備。
15、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16、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對氯苯甘氨酸的制備方法,本專利技術可以重復使用前一批次產生的含氰化鈉廢水,以此來達到降低氰化鈉的投料量,同時還減少了氰化鈉廢水的處理工序。含氰化鈉的廢水中同時還有部分未反應掉的氨,在實際生產中也可以重復利用。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對氯苯甘氨酸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方法如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氰化鈉的投料量為以對氯苯甲醛投料量計,1.1~1.3mol/mol。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氫銨的投料量為以對氯苯甲醛投料量計,1.5~1.8mol/mol。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的投料量為以對氯苯甲醛投料量計,1.1~1.2mol/mol。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氰化鈉水溶液中氰化鈉含量≤30%。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氨水的濃度為15%~20%。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反應結束后降溫,降溫后還包括加入活性炭脫色的步驟。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過濾后所得濾液用于下一批次5-(4-氯苯基)-咪唑烷-2,4-二酮的制備。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對氯苯甘氨酸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方法如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氰化鈉的投料量為以對氯苯甲醛投料量計,1.1~1.3mol/mol。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氫銨的投料量為以對氯苯甲醛投料量計,1.5~1.8mol/mol。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的投料量為以對氯苯甲醛投料量計,1.1~1.2mol/mol。
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偉,韓金濤,李金濤,李磊,董文凱,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省農藥科學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