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滾珠螺桿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內循環式滾珠螺桿。
技術介紹
1、對于內循環式滾珠螺桿來說,若應用在小導程的場合時,如圖1所示,回流組件1的回流槽2通常需要作跳牙設計,以避免因相鄰二回流槽2之間的壁厚過薄而導致回流組件1損壞失效。然而,具有跳牙設計的回流組件1在配合滾珠3進行組裝時,組裝人員需要非常小心盡量讓滾珠3不能掉到回流槽2以外的地方,即使如此,仍然會有一些滾珠3在組裝過程中跑到相鄰二回流槽2之間的無效牙區4而形成無效珠3’,一旦無效珠3’卡在無效牙區4時便無法將其取出,如此將會造成后續運行時的阻力過大,甚至會對相關配件(例如螺桿軸或螺帽)造成磨損。換言之,傳統回流組件1在配合滾珠3進行組裝時相當費時且不方便。
2、根據專利號為6444760的日本專利所專利技術的回流組件在二個臂部分別具有一回收口和一排放口,其中的回收口用來回收潤滑油,而排放口則是用來排放潤滑油,兩者并非用來供滾珠通過,因此也沒有辦法解決上述關于在無效牙區發生卡珠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循環式滾珠螺桿,其能提升組裝效率。
2、為了達到上述主要目的,本專利技術的內循環式滾珠螺桿包含一螺桿軸、一螺帽、一封閉件、一回流組件,以及多個滾珠。該螺桿軸具有一外螺紋槽;該螺帽套設于該螺桿軸且能沿著該螺桿軸的軸向移動,該螺帽具有一內螺紋槽,該螺帽的該內螺紋槽與該螺桿軸的該外螺紋槽之間形成一負荷路徑,另外,該螺帽還具有一徑向連通該內螺紋槽的配件槽和一徑向連通
3、從上述可知,本專利技術的內循環式滾珠螺桿在組裝過程中允許跑到該回流槽以外的無效珠從該排珠通道到達該排珠孔,再由該排珠孔排出至該螺帽外,等到全部滾珠組裝完畢之后,再將該封閉件封住該排珠孔,如此即可解決無效珠卡在該螺帽內部而產生阻力過大及對相關配件造成磨損的問題。
4、較佳地,該回流組件具有二該排珠通道,該等排珠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反且相互錯開,如此可以允許該無效珠進入其中一該排珠通道內,有助于將該無效珠確實排出至該螺帽外。
5、較佳地,該排珠通道具有一入口和一出口,該入口形成于該回流組件的內側面,該出口形成于該回流組件的外側面且連通該螺帽的該排珠孔。借此,該無效珠從該入口進入該排珠通道,再由該出口到達該排出孔。
6、較佳地,該回流組件還具有一鄰接該入口的導引凸部,借由該導引凸部導引該無效珠進入該排珠通道內。
7、較佳地,該螺帽的內周面具有一第一凹槽,該回流組件的內側面具有一第二凹槽,該第一凹槽和該第二凹槽相互銜接而形成該排珠通道的一入口,該排珠通道還具有一出口,該出口形成于該回流組件的外側面且連通該螺帽的該排珠孔。借此,該無效珠從該入口進入該排珠通道,再由該出口到達該排出孔。
8、較佳地,本專利技術的內循環式滾珠螺桿還包含一設于該螺帽的該排珠孔內的封閉件,用以封閉該排珠孔。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內循環式滾珠螺桿,其特征在于,包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循環式滾珠螺桿,其特征在于,該回流組件具有二該排珠通道,二該排珠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反且相互錯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循環式滾珠螺桿,其特征在于,該排珠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該入口形成于該回流組件的內側面,該出口形成于該回流組件的外側面,且連通該螺帽的該排珠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內循環式滾珠螺桿,其特征在于,該回流組件還具有一鄰接該入口的導引凸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循環式滾珠螺桿,其特征在于,該螺帽的內周面具有第一凹槽,該回流組件的內側面具有第二凹槽,該第一凹槽和該第二凹槽相互銜接而形成該排珠通道的一入口,該排珠通道還具有出口,該出口形成于該回流組件的外側面且連通該螺帽的該排珠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循環式滾珠螺桿,其特征在于,還包含設于該螺帽的該排珠孔內的封閉件,該封閉件用以封閉該排珠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內循環式滾珠螺桿,其特征在于,包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循環式滾珠螺桿,其特征在于,該回流組件具有二該排珠通道,二該排珠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反且相互錯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循環式滾珠螺桿,其特征在于,該排珠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該入口形成于該回流組件的內側面,該出口形成于該回流組件的外側面,且連通該螺帽的該排珠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內循環式滾珠螺桿,其特征在于,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余思緯,蔡志慶,蔡尚樺,
申請(專利權)人: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