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燃油發電機組,具體涉及一種冷卻風道及發電機組。
技術介紹
1、發電機組包括發電機和用于驅動發電機轉動以達到發電目的的發動機。目前的發電機組對于其發動機的機體通常采用的是風冷的方式。使用時,高速旋轉的葉輪將外界的空氣吸入到發電機組的殼體并形成冷卻氣流,冷卻氣流吹向發動機后,并帶走機體的熱量,以此來達到對發動機進行冷卻的目的。
2、現有的發電機組,外界的空氣在葉輪的作用下進入冷卻風道之后,沒有進行合理的分流,從而導致其對于發動機機體的冷卻效果較低,進而導致發動機溫度較高,降低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冷卻風道及發電機組,以達到提高對于發動機的冷卻效果的目的,從而達到提高發動機的使用壽命的目的。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冷卻風道,包括:
3、發動機本體;
4、導風罩,其設置在所述發動機本體的第一端,其具有進風口,其內側設置有多個導風槽,多個所述導風槽與所述發動機本體圍設成多個第一風道;
5、葉輪,其設置在所述導風罩的內側;以及
6、外罩,其中空且兩端開口,其套設在所述發動機本體外,其第一端與所述導風罩固定連接、第二端具有出風口,其與所述發動機本體圍設成第二風道,所述第二風道的進風端與所述第一風道的出風端連通。
7、進一步地,所述導風槽呈螺旋狀。
8、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風道的進風端呈敞口的喇叭狀。
10、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熱片呈環狀,所述第一散熱片位于所述箱體的設置有氣缸的一側。
11、進一步地,所述氣缸的軸心線與所述第二風道的軸心線垂直。
12、進一步地,多個所述第一散熱片沿所述氣缸的軸心線依次間隔設置在所述箱體的外側。
13、進一步地,所述箱蓋的外側設置有多個第二散熱片。
14、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熱片呈l型,所述第二散熱片的第一端沿所述箱蓋的軸向延伸、第二端沿所述箱蓋的徑向向靠近所述箱蓋的軸心線的方向延伸。
15、另一方面,本技術還提供一種發電機組,包括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冷卻風道。
16、本技術的有益效果:
17、本技術所提供的冷卻風道及發電機組,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以對進入風道內的風進行分流,從而達到提高散熱效果的目的。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冷卻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槽呈螺旋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任意一項所述的冷卻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風道的進風端呈敞口的喇叭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冷卻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動機本體包括箱體和箱蓋,所述箱體的外側設置有多個第一散熱片,所述箱蓋設置在所述箱體的面向所述出風口的一側。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冷卻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熱片呈環狀,所述第一散熱片位于所述箱體的設置有氣缸的一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冷卻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的軸心線與所述第二風道的軸心線垂直。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冷卻風道,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第一散熱片沿所述氣缸的軸心線依次間隔設置在所述箱體的外側。
8.根據權利要求4-7任意一項所述的冷卻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蓋的外側設置有多個第二散熱片。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冷卻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熱片呈L型,所述第二散熱片的第一端沿所述箱蓋的軸向延伸、第二端
10.一種發電機組,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冷卻風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冷卻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槽呈螺旋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任意一項所述的冷卻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風道的進風端呈敞口的喇叭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冷卻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動機本體包括箱體和箱蓋,所述箱體的外側設置有多個第一散熱片,所述箱蓋設置在所述箱體的面向所述出風口的一側。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冷卻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熱片呈環狀,所述第一散熱片位于所述箱體的設置有氣缸的一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冷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學里,李其才,李德江,吳中濤,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潤通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