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shù)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shù)涉及配電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錯層輸電鐵塔。
技術(shù)介紹
1、目前,新建線路的耐張塔在跨越較高的跨越物后,在與高度較低的桿塔(構(gòu)架)連接時,容易出現(xiàn)由于塔身與桿塔(構(gòu)架)間距不夠,導線與水平面夾角過大,導致導線對塔身電氣安全距離不夠的問題。
2、為確保電氣安全距離,往往需要將現(xiàn)有的線路進行改造來滿足新建線路的安全距離,但這種方式影響現(xiàn)有線路的正常運行,且施工難度大、成本投入大。
3、因此,有必要對現(xiàn)有的耐張塔進行改進,確保該鐵塔兩側(cè)導線對塔身或現(xiàn)有線路的安全距離滿足相關要求,同時避免對現(xiàn)有線路進行改造。
技術(shù)實現(xiàn)思路
1、本專利技術(shù)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錯層輸電鐵塔,確保線路高度跨越時鐵塔兩側(cè)導線對塔身或現(xiàn)有線路的電氣安全距離滿足相關要求,同時避免對現(xiàn)有線路進行改造。
2、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專利技術(shù)提供了一種錯層輸電鐵塔,包括塔身,以及從上至下依次排列設于所述塔身的第一橫擔、第二橫擔、第三橫擔、第四橫擔,所述塔身的相對兩側(cè)分別為大號側(cè)、小號側(cè),所述大號側(cè)設有大號側(cè)a相線、大號側(cè)b相線、大號側(cè)c相線,所述小號側(cè)設有小號側(cè)a相線、小號側(cè)b相線、小號側(cè)c相線;其中,
3、所述大號側(cè)a相線與所述第一橫擔相連,所述大號側(cè)b相線、所述大號側(cè)c相線均與所述第二橫擔相連;
4、所述小號側(cè)a相線與所述第四橫擔相連,所述小號側(cè)b相線、所述小號側(cè)c相線均與所述第三橫擔相連;
5、所述小號側(cè)設有與所述塔身相連的上換相
6、所述大號側(cè)b相線與所述小號側(cè)b相線相連,所述大號側(cè)c相線與所述小號側(cè)c相線相連。
7、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塔身上設有第五橫擔,所述第五橫擔設于所述第一橫擔的上方,所述大號側(cè)設有與所述第五橫擔相連的大號側(cè)地線;
8、所述小號側(cè)設有與所述第二橫擔相連的小號側(cè)地線。
9、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橫擔、第二橫擔、第三橫擔、第四橫擔在所述塔身的兩側(cè)對稱設置成兩組,每組第一橫擔上的大號側(cè)a相線、第二橫擔上的大號側(cè)b相線與大號側(cè)c相線,以及第三橫擔上的小號側(cè)b相線與小號側(cè)c相線、第四橫擔上的小號側(cè)a相線形成一個回路。
10、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橫擔的底部設有第一懸垂絕緣串,所述換相母線的一端設有與所述上換相橫擔相連的第一耐張絕緣串,所述大號側(cè)a相線通過第二耐張絕緣串與所述第一橫擔相連,所述大號側(cè)a相線通過與所述第二耐張絕緣串、所述第一懸垂絕緣串、第一耐張絕緣串相連的第一導線與所述換相母線連通。
11、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導線在所述第二耐張絕緣串通過直跳連接所述第一懸垂絕緣串,且所述第一導線在第一耐張絕緣串通過繞跳與所述第一懸垂絕緣串連接。
12、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換相母線的另一端設有與所述下?lián)Q相橫擔相連的第三耐張絕緣串,所述小號側(cè)a相線通過第四耐張絕緣串與所述第四橫擔相連,所述換相母線通過與所述第三耐張絕緣串、所述第四耐張絕緣串相連的第二導線與所述小號側(cè)a相線連通。
13、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二橫擔的底部設有與所述大號側(cè)b相線對應設置的第二懸垂絕緣串,以及與所述大號側(cè)c相線對應設置的第三懸垂絕緣串,所述大號側(cè)b相線通過第五耐張絕緣串與所述第二橫擔相連,所述大號側(cè)c相線通過第六耐張絕緣串與所述第二橫擔相連,第三導線在所述第五耐張絕緣串通過直跳連接所述第二懸垂絕緣串,第四導線在所述第六耐張絕緣串通過直跳連接所述第三懸垂絕緣串。
14、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小號側(cè)b相線通過第七耐張絕緣串與所述第三橫擔相連,所述小號側(cè)c相線通過第八耐張絕緣串與所述第三橫擔相連,第五導線在所述第七耐張絕緣串通過反直跳連接所述第二懸垂絕緣串,第六導線在所述第八耐張絕緣串通過反直跳連接所述第三懸垂絕緣串。
15、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橫擔、所述第二橫擔、所述第三橫擔、所述第四橫擔向遠離所述塔身方向的橫截面積均逐漸減小。
16、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二橫擔的上表面為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橫擔的下表面為第一水平面,所述第三橫擔的上表面為第二水平面,所述第三橫擔的下表面為第二斜面。
17、實施本專利技術(shù),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專利技術(shù)公開了一種錯層輸電鐵塔,通過在塔身的小號側(cè)布置上換相橫擔與下?lián)Q相橫擔,在與第一橫擔相連的大號側(cè)a相線、與第四橫擔相連的小號側(cè)a相線之間設置第二橫擔、第三橫擔,通過上換相橫擔與下?lián)Q相橫擔之間的換相母線將a相線由大號側(cè)向小號側(cè)調(diào)低3個層高,同時通過將第二橫擔設置在第三橫擔上方,將大號側(cè)b相線、大號側(cè)c相線均與第二橫擔相連,將小號側(cè)b相線、小號側(cè)c相線均與第三橫擔相連,大號側(cè)b相線與小號側(cè)b相線相連,大號側(cè)c相線與小號側(cè)c相線相連,實現(xiàn)將b相線、c相線由大號側(cè)向小號側(cè)調(diào)低1個層高;
19、本專利技術(shù)的錯層輸電鐵塔用在一側(cè)檔距較小或桿塔(構(gòu)架)高度較低,且另一側(cè)需要跨越較現(xiàn)有線路的情況,使用該錯層輸電鐵塔可確保該鐵塔兩側(cè)導線對塔身或現(xiàn)有線路的安全距離滿足相關要求,避免了對現(xiàn)有線路改造,節(jié)省施工成本。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技術(shù)保護點】
1.一種錯層輸電鐵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以及從上至下依次排列設于所述塔身的第一橫擔、第二橫擔、第三橫擔、第四橫擔,所述塔身的相對兩側(cè)分別為大號側(cè)、小號側(cè),所述大號側(cè)設有大號側(cè)A相線、大號側(cè)B相線、大號側(cè)C相線,所述小號側(cè)設有小號側(cè)A相線、小號側(cè)B相線、小號側(cè)C相線;其中,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錯層輸電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上設有第五橫擔,所述第五橫擔設于所述第一橫擔的上方,所述大號側(cè)設有與所述第五橫擔相連的大號側(cè)地線;
3.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錯層輸電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擔、第二橫擔、第三橫擔、第四橫擔在所述塔身的兩側(cè)對稱設置成兩組,每組第一橫擔上的大號側(cè)A相線、第二橫擔上的大號側(cè)B相線與大號側(cè)C相線,以及第三橫擔上的小號側(cè)B相線與小號側(cè)C相線、第四橫擔上的小號側(cè)A相線形成一個回路。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錯層輸電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擔的底部設有第一懸垂絕緣串,所述換相母線的一端設有與所述上換相橫擔相連的第一耐張絕緣串,所述大號側(cè)A相線通過第二耐張絕緣串與所述第一橫擔相連,所述大號側(cè)A相線通過與所述第二耐張絕緣串、所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錯層輸電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線在所述第二耐張絕緣串通過直跳連接所述第一懸垂絕緣串,且所述第一導線在所述第一耐張絕緣串通過繞跳與所述第一懸垂絕緣串連接。
6.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錯層輸電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相母線的另一端設有與所述下?lián)Q相橫擔相連的第三耐張絕緣串,所述小號側(cè)A相線通過第四耐張絕緣串與所述第四橫擔相連,所述換相母線通過與所述第三耐張絕緣串、所述第四耐張絕緣串相連的第二導線與所述小號側(cè)A相線連通。
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錯層輸電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橫擔的底部設有與所述大號側(cè)B相線對應設置的第二懸垂絕緣串,以及與所述大號側(cè)C相線對應設置的第三懸垂絕緣串,所述大號側(cè)B相線通過第五耐張絕緣串與所述第二橫擔相連,所述大號側(cè)C相線通過第六耐張絕緣串與所述第二橫擔相連,第三導線在所述第五耐張絕緣串通過直跳連接所述第二懸垂絕緣串,第四導線在所述第六耐張絕緣串通過直跳連接所述第三懸垂絕緣串。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錯層輸電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號側(cè)B相線通過第七耐張絕緣串與所述第三橫擔相連,所述小號側(cè)C相線通過第八耐張絕緣串與所述第三橫擔相連,第五導線在所述第七耐張絕緣串通過反直跳連接所述第二懸垂絕緣串,第六導線在所述第八耐張絕緣串通過反直跳連接所述第三懸垂絕緣串。
9.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錯層輸電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擔、所述第二橫擔、所述第三橫擔、所述第四橫擔向遠離所述塔身方向的橫截面積均逐漸減小。
10.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錯層輸電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橫擔的上表面為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橫擔的下表面為第一水平面,所述第三橫擔的上表面為第二水平面,所述第三橫擔的下表面為第二斜面。
...【技術(shù)特征摘要】
1.一種錯層輸電鐵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以及從上至下依次排列設于所述塔身的第一橫擔、第二橫擔、第三橫擔、第四橫擔,所述塔身的相對兩側(cè)分別為大號側(cè)、小號側(cè),所述大號側(cè)設有大號側(cè)a相線、大號側(cè)b相線、大號側(cè)c相線,所述小號側(cè)設有小號側(cè)a相線、小號側(cè)b相線、小號側(cè)c相線;其中,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錯層輸電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上設有第五橫擔,所述第五橫擔設于所述第一橫擔的上方,所述大號側(cè)設有與所述第五橫擔相連的大號側(cè)地線;
3.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錯層輸電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擔、第二橫擔、第三橫擔、第四橫擔在所述塔身的兩側(cè)對稱設置成兩組,每組第一橫擔上的大號側(cè)a相線、第二橫擔上的大號側(cè)b相線與大號側(cè)c相線,以及第三橫擔上的小號側(cè)b相線與小號側(cè)c相線、第四橫擔上的小號側(cè)a相線形成一個回路。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錯層輸電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擔的底部設有第一懸垂絕緣串,所述換相母線的一端設有與所述上換相橫擔相連的第一耐張絕緣串,所述大號側(cè)a相線通過第二耐張絕緣串與所述第一橫擔相連,所述大號側(cè)a相線通過與所述第二耐張絕緣串、所述第一懸垂絕緣串、第一耐張絕緣串相連的第一導線與所述換相母線連通。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錯層輸電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線在所述第二耐張絕緣串通過直跳連接所述第一懸垂絕緣串,且所述第一導線在所述第一耐張絕緣串通過繞跳與所述第一懸垂絕緣串連接。
6.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
【專利技術(shù)屬性】
技術(shù)研發(fā)人員:邢明,任美玲,王永全,張棟,劉強,蔣偉東,曾仁遠,任坤,周萬杰,李奇,代春峰,曾昭貴,林偉強,何錦漢,
申請(專利權(quán))人:佛山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