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配電裝置,尤其涉及一種gil終端布置結構。
技術介紹
1、gil(即氣體絕緣金屬封閉輸電線路)與常規電纜相比,具有傳輸容量大、損耗低、運行可靠性高、節省占地等優點,常在進行架空相線入地改造時使用。
2、現有采用gil進行架空相線入地改造的終端場,當有gil裝置出現故障時,需要更換新的gil裝置,耗時長,影響供電,容易發生較大電力安全事故。
3、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gil終端布置結構,在gil裝置出現故障時能夠幫助快速恢復供電。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gil終端布置結構,在gil裝置出現故障時能夠快速恢復供電。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gil終端布置結構,包括第一gil套管、第一避雷器,以及依次排列設置的第一終端構架、第二終端構架、第三終端構架,所述第一終端構架、所述第二終端構架、所述第三終端構架均設有由所述第一終端構架背離所述第二終端構架的一側沿所述第一終端構架、所述第二終端構架、所述第三終端構架的排列方向延伸設置的架空相線,且第一終端構架、第二終端構架、第三終端構架上連接的架空相線高度不同,所述第一gil套管、第一避雷器均與所述架空相線對應設置;其中,
3、所述第三終端構架背離所述第二終端構架的一側設有第二避雷器與第二gil套管;和/或
4、所述第一終端構架背離所述第二終端構架的一側設有第三避雷器與第三gil套管,所述第一終端構架上設有豎向設置的母線
5、所述架空相線通過導線與所述第一避雷器、所述第一gil套管依次連接,或者
6、所述架空相線通過導線與所述第一避雷器、第二gil套管依次連接,或者
7、所述架空相線通過導線與所述第二避雷器、第二gil套管依次連接,或者
8、所述架空相線通過導線與所述母線、所述第三避雷器、第三gil套管依次連接。
9、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終端構架上設有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終端構架上設有第二主橫擔,所述第三終端構架上設有第三主橫擔,所述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主橫擔、所述第三主橫擔平行設置,且所述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主橫擔、所述第三主橫擔的高度依次降低,各架空相線與所述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主橫擔或所述第三主橫擔相連。
10、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終端構架上背離所述第二終端構架的一側設有第一輔助橫擔,所述母線與第一輔助橫擔固定,且所述母線豎向跨過所述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主橫擔及所述第三主橫擔。
11、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終端構架在所述第一主橫擔的下方設有第二輔助橫擔,所述第一主橫擔上的架空相線通過第一引下線與所述第二輔助橫擔相連;
12、所述第二終端構架在所述第二主橫擔的下方設有第三輔助橫擔,所述第二主橫擔上的架空相線通過第二引下線與所述第三輔助橫擔相連;
13、所述第三終端構架在所述第三主橫擔的下方設有第四輔助橫擔,所述第三主橫擔上的架空相線通過第三引下線與所述第四輔助橫擔相連。
14、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二輔助橫擔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一主橫擔的長度,所述第三輔助橫擔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主橫擔的長度,所述第四輔助橫擔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三主橫擔的長度。
15、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避雷器通過所述第一引下線、所述第二引下線或所述第三引下線與所述架空相線連通。
16、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避雷器設置在所述第一gil套管與所述第一終端構架、第二終端構架或第三終端構架之間,相鄰兩個所述第一gil套管之間設有一個所述第一避雷器,且相鄰兩個所述第一gil套管與其間的所述第一避雷器距離相等。
17、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避雷器通過連接件與其中一個相鄰的所述第一gil套管連接,所述連接件可由其中一相鄰的所述第一gil套管擺動至另一相鄰的所述第一gil套管。
18、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主橫擔、第三主橫擔的兩端均設有所述架空相線,所有所述架空相線形成兩個回路。
19、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三終端構架在所述第三主橫擔的上方設有地線橫擔,所述地線橫擔用于與地線相連。
20、實施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gil終端布置結構,第一終端構架、第二終端構架、第三終端構架依次排列設置,各架空相線由第一終端構架背離第二終端構架的一側引入,并與第一終端構架、第二終端構架或第三終端構架連接,第一終端構架、第二終端構架、第三終端構架上連接的架空相線高度不同,第一gil套管、第一避雷器均與架空相線對應設置,第一gil套管正常運行時,架空相線通過導線與第一避雷器、第一gil套管依次連接,實現架空相線入地改造;
22、通過在第三終端構架背離第二終端構架的一側設置備用的第二避雷器與第二gil套管,當臨近第二避雷器與第二gil套管的第一gil套管出現故障時,通過將故障相架空相線(即第三終端構架上的架空相線)跳接至備用的第二避雷器與第二gil套管,可確保及時正常通電;
23、當其他第一gil套管中的一個出現故障時,通過將故障相架空相線跳接至相鄰的正常工作的第一gil套管,并將第三終端構架上的架空相線跳接至備用的第二避雷器與第二gil套管,可確保及時正常通電;
24、通過在第一終端構架背離第二終端構架的一側設置第三避雷器與第三gil套管,在第一終端構架上設置與各架空相線空間交叉的母線,當任意第一gil套管出現故障時,通過母線將故障相的架空相線引下至備用的第三避雷器、第三gil套管,可確保及時正常通電;
25、該gil終端布置結構在gil裝置出現故障時能夠快速恢復線路導通,保證12小時內恢復供電,避免發生較大電力安全事故。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GIL終端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GIL套管、第一避雷器,以及依次排列設置的第一終端構架、第二終端構架、第三終端構架,所述第一終端構架、所述第二終端構架、所述第三終端構架均設有由所述第一終端構架背離所述第二終端構架的一側沿所述第一終端構架、所述第二終端構架、所述第三終端構架的排列方向延伸設置的架空相線,且第一終端構架、第二終端構架、第三終端構架上連接的架空相線高度不同,所述第一GIL套管、第一避雷器均與所述架空相線對應設置;其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GIL終端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終端構架上設有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終端構架上設有第二主橫擔,所述第三終端構架上設有第三主橫擔,所述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主橫擔、所述第三主橫擔平行設置,且所述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主橫擔、所述第三主橫擔的高度依次降低,各架空相線與所述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主橫擔或所述第三主橫擔相連。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GIL終端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終端構架上背離所述第二終端構架的一側設有第一輔助橫擔,所述母線與第一輔助橫擔固定,且所述母線豎向跨過所述第一主橫擔、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GIL終端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終端構架在所述第一主橫擔的下方設有第二輔助橫擔,所述第一主橫擔上的架空相線通過第一引下線與所述第二輔助橫擔相連;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GIL終端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輔助橫擔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一主橫擔的長度,所述第三輔助橫擔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主橫擔的長度,所述第四輔助橫擔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三主橫擔的長度。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GIL終端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雷器通過所述第一引下線、所述第二引下線或所述第三引下線與所述架空相線連通。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GIL終端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雷器設置在所述第一GIL套管與所述第一終端構架、第二終端構架或第三終端構架之間,相鄰兩個所述第一GIL套管之間設有一個所述第一避雷器,且相鄰兩個所述第一GIL套管與其間的所述第一避雷器距離相等。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GIL終端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雷器通過連接件與其中一個相鄰的所述第一GIL套管連接,所述連接件可由其中一相鄰的所述第一GIL套管擺動至另一相鄰的所述第一GIL套管。
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GIL終端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主橫擔、第三主橫擔的兩端均設有所述架空相線,所有所述架空相線形成兩個回路。
10.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GIL終端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終端構架在所述第三主橫擔的上方設有地線橫擔,所述地線橫擔用于與地線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gil終端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gil套管、第一避雷器,以及依次排列設置的第一終端構架、第二終端構架、第三終端構架,所述第一終端構架、所述第二終端構架、所述第三終端構架均設有由所述第一終端構架背離所述第二終端構架的一側沿所述第一終端構架、所述第二終端構架、所述第三終端構架的排列方向延伸設置的架空相線,且第一終端構架、第二終端構架、第三終端構架上連接的架空相線高度不同,所述第一gil套管、第一避雷器均與所述架空相線對應設置;其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gil終端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終端構架上設有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終端構架上設有第二主橫擔,所述第三終端構架上設有第三主橫擔,所述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主橫擔、所述第三主橫擔平行設置,且所述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主橫擔、所述第三主橫擔的高度依次降低,各架空相線與所述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主橫擔或所述第三主橫擔相連。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gil終端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終端構架上背離所述第二終端構架的一側設有第一輔助橫擔,所述母線與第一輔助橫擔固定,且所述母線豎向跨過所述第一主橫擔、所述第二主橫擔及所述第三主橫擔。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gil終端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終端構架在所述第一主橫擔的下方設有第二輔助橫擔,所述第一主橫擔上的架空相線通過第一引下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邢明,李奇,任美玲,張棟,王永全,曾昭貴,梁達杭,盧濟敏,曾仁遠,任坤,劉強,何錦漢,蔣偉東,周萬杰,代春峰,
申請(專利權)人:佛山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