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池箱。
技術介紹
1、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電動汽車正逐漸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主導趨勢。作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的核心組成部分,電池的安全性要求也日益提高。由于汽車在運行過程中對電能需求量較大,為滿足汽車的需求,電池的容量不斷增加,從而導致體積上的相應增加,這也進一步提高了對電池安全性保護的要求。
2、如公開號為cn115911701a的中國專文件公開了一種電池箱、電池箱簇單元、電池箱簇以及儲能系統,包括第一電池模組和第二電池模組,兩個電池模組并列設置在電池箱內部。通過將兩個電池模組并列放置在箱體內部,可以減小占地空間,將布置的電量實現最大化,同時通過電池箱的保護,避免電池模組受到損壞。
3、然而,該種結構的電池箱存在一定的技術缺陷。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當電池箱受到外力碰撞擠壓時,外部擠壓碰撞產生的力作用到電池箱內,此時電池箱內部的兩個電池模組和電池箱三者之間產生碰撞。在碰撞擠壓的過程中對電池造成較大損壞,導致電池出現故障,影響電池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腔體電池箱,能夠提高電池的安全性。
2、本技術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3、一種多腔體電池箱,包含電池,還包含有用于保護所述電池的第一保護箱和第二保護箱,所述第一保護箱設置在所述第二保護箱內,所述電池設置在所述第一保護箱內,所述第一保護箱和所述第二保護箱之間設有彈性緩沖板,所述電池和所述第一保護箱之間設有填
4、通過將所述電池設置在所述第一保護箱內,使得所述第一保護箱和所述電池之間形成腔體,所述第一保護箱對所述電池形成第一保護層。所述第一保護箱設置在所述第二保護箱內,所述第二保護箱和所述第一保護箱之間形成腔體,所述第二保護箱對所述電池形成第二層保護。
5、為避免所述電池和所述第一保護箱之間產生碰撞,在所述第一保護箱和所述電池之間進行灌膠填充,對所述電池和所述第一保護箱之間腔體的縫隙進行填充。使得當所述第一保護箱受到外力撞擊時,所述填充層對所述第一保護箱帶來的撞擊力進行一部分消解,避免所述電池和所述第一保護箱之間產生磕碰導致所述電池產生變形。所述填充層可以選用現有技術中的注膠或珍珠巖。通過在所述第一保護箱和所述第二保護箱之間設置所述彈性緩沖板,使得所述第二保護箱在受到外力碰撞時,通過所述彈性緩沖板對所述第二保護箱受到的沖擊力進行緩沖。在所述第一保護箱和所述第二保護箱之間進行消力緩沖,避免所述電池、所述第一保護箱和所述第二保護箱之間在碰撞后對所述電池產生損壞。所述彈性緩沖板可以選用現有技術中市面常見的橡膠板。
6、此外,這種結構的電池箱還具有良好的剛性強度,可以抵御外部力量的進一步滲透。每層箱體結構都提供了一層防護,確保所述電池充分受到保護,同時能夠吸收并分散沖擊力,減少所述電池受到的壓力,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7、綜上所述,采用多層箱體結構的電池箱設計具有顯著的優勢。通過所述填充層和所述彈性緩沖板的應用,能夠避免所述電池與箱體之間的碰撞,并減少對所述電池的影響。還能夠增加電池的安全性,防止外部物品對電池產生損壞,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因此,這種結構電池箱可以在電池保護和安全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8、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第一保護箱的外表面設有支撐板,所述第二保護箱內設有平臺面,所述支撐板與所述平臺面卡接。
9、通過在所述第一保護箱的外表面設置的所述支撐板和所述第二保護箱內的所述平臺面卡接,使得所述第一保護箱在放置到所述第二保護箱內時,所述第一保護箱和所述第二保護箱之間的連接更加穩固,避免所述第一保護箱在所述第二保護箱產生晃動。使得該保護箱的防護效果更好。
10、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支撐板上和所述平臺上設有用于通過卡扣的通孔。
11、在所述支撐板和所述平臺面上分別設置通孔,所述支撐板上的通孔和所述平臺面上的通孔重合。通過所述卡扣連接所述支撐板和所述平臺面,使得所述第一保護箱和所述第二保護箱之間的連接更加穩固,在遇到到外力沖擊時產生晃動更小,從而提升設置在所述第一保護箱內的所述電池的安全。
12、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第二保護箱外表面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扶手。
13、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當需要移動搬運電池箱,操作人員可以通過設置在所述第二保護箱外表面的凹槽內的所述扶手時在需要對電池箱進行搬運時,操作人員可以通過設置在所述第二保護箱的外表面凹槽內的所述扶手進行搬運。便于操作人員進行搬運,提升搬運過程的便捷度。?同時,將所述扶手設置在所述第二保護箱的凹槽內,使得所述第二保護箱的外表面沒有凸起部分,無需預留特定形狀的安裝空間或放置空間,使得該種電池箱可以適配更多應用場景。
14、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扶手與所述第二保護箱轉動連接。
15、所述扶手設置在所述第二保護箱外表面的凹槽內,通過將所述扶手和所述第二保護箱之間的連接方式設置為轉動連接,使得當該電池箱需要搬運時,操作人員可以轉動設置在所述凹槽內的所述扶手,使得所述扶手伸出所述第二保護箱,便于操作人員進行搬運。在搬運結束后,操作人員轉動所述扶手,使得所述扶手恢復到所述凹槽內。增加了操作人員在搬運過程中的便捷性。
16、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第二保護箱和所述彈性緩沖板之間設有保溫板。
17、在冬季的寒冷地區,室外溫度較低,電池內的化學物質在低溫環境中會產生不穩定情況,導致電池自放電,電池內存儲電量消耗較快。通過在所述第二保護箱和所述彈性緩沖板之間設置保溫板,一方面可以通過所述保溫板的保護增加所述第一保護箱和所述電池的溫度,另一發方面可以最大程度保護所述電池,使得所述電池的安全性進一步得到提升。延緩電池低溫異常放電的速度。
18、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電池箱在表面設有用于放置反光標識的長槽。
19、重卡所需的電能資源較多,配備的電池容量增加。電池提及相應增加,而電池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在遇到明火或易燃物品時會產生爆炸。通過在所述電池箱的在表面設置所述長槽,在所述長槽中放置反光標識。使得在昏暗環境下可以產生醒目反光,避免人員在昏暗環境下誤觸或帶有危險物品靠近,減少事故災害發生的機率。
20、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所述第一保護箱的上邊緣和所述第二保護箱的上邊緣設有用于通過螺栓的通孔。
21、在將所述第一保護箱放置到所述第二保護箱內后,為避免所述第一保護箱和所述第二保護箱之間產生晃動,在所述第一保護箱的上邊緣和所述第二保護箱的上邊緣處設置所述通孔。所述通孔內通過螺栓進行固定,使得所述第一保護箱和所述第二保護箱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固,從而加強對所述電池的保護。
22、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1、電池箱在表面設有用于放置反光標識的長槽,使得在昏暗環境下可以產生醒目反光,避免人員在昏暗環境下誤觸或帶有危險物品靠近,減少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多腔體電池箱,包含電池(1),其特征在于,還包含有用于保護所述電池(1)的第一保護箱(2)和第二保護箱(3),所述第一保護箱(2)設置在所述第二保護箱(3)內,所述電池(1)設置在所述第一保護箱(2)內,所述第一保護箱(2)和所述第二保護箱(3)之間設有彈性緩沖板(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腔體電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護箱(2)的外表面設有支撐板(5),所述第二保護箱(3)內設有平臺面(6),所述支撐板(5)與所述平臺面(6)卡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腔體電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5)上和所述平臺面(6)上設有用于通過卡扣的通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腔體電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護箱(3)外表面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扶手(7)。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多腔體電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7)與所述第二保護箱(3)轉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腔體電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護箱(3)和所述彈性緩沖板(4)之間設有保溫板。
7.根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多腔體電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護箱(2)的上邊緣和所述第二保護箱(3)的上邊緣設有用于通過螺栓的通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腔體電池箱,包含電池(1),其特征在于,還包含有用于保護所述電池(1)的第一保護箱(2)和第二保護箱(3),所述第一保護箱(2)設置在所述第二保護箱(3)內,所述電池(1)設置在所述第一保護箱(2)內,所述第一保護箱(2)和所述第二保護箱(3)之間設有彈性緩沖板(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腔體電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護箱(2)的外表面設有支撐板(5),所述第二保護箱(3)內設有平臺面(6),所述支撐板(5)與所述平臺面(6)卡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腔體電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5)上和所述平臺面(6)上設有用于通過卡扣的通孔。
4.根據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國云,孫延先,趙文超,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華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